古代清官自勉联话
2017-09-30潘春华
潘春华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彪炳青史的清官良吏,他们淡泊自律,清心直道,体恤民疾,公正廉明,励精图治,常以楹联表露心迹志向,自勉自警,拒贿防贪,充满正气,催人奋进,为后人传诵称道,流芳百世。
明代吏部尚书王恕,为官清廉,任人唯贤,曾撰联悬于吏部大堂: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
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馈遗”“苞苴”皆指贿赂,此联提醒人们,不可买官卖官。王恕本人也以此自律为诫,身体力行,受到好评。《明史·王恕传》说,弘治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称极盛,王恕功不可没。
江西靖安县况钟墓后的清风亭有一副对联:
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
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
况钟,字伯津,江西靖安人,明宣德五年出任苏州知府,长达13年,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勤于吏治,廉洁奉公。上任之初,就清理积案,平反冤狱,除暴安良,深受百姓爱戴,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死于苏州任上,归葬靖安故里。上联中的“一肩行李”,化自况钟离开苏州赴京时写的诗:“检点行囊一擔轻,长安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同盟。”在贪污纳贿盛行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检点行囊一担轻”,是极为少有的。下联中的“两袖清风”,谓居官廉洁,除两袖清风以外,别无长物,典出都穆《都公谭纂》。况钟自己也在《赴京诗》中写道:“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钱送,马前洒酒泪如泉。”此联语朴实无华,极切亭名“清风”二字,高度概括赞扬了况钟自律自勉,清正廉明的高贵品德。
史称“起居于寒素”的清官陶澍,于清嘉庆十九年37岁时升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他在官署厅堂自撰一副很有哲理的楹联:
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
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要别人半文,自己便不值半文。陶澍为官的这一价值观,在贪风渐长的不送钱不办事的官场腐败之时,实属难能可贵。他敢公开承诺,能洁身自爱,廉于政事,勤于任事,正是由于有“衣被志万家”“六事廉为本”的心怀,当他初任京官时,便书联自勉:“绕案风清,尘埃扫除吏牍;举头日近,光明洞照吾心。”
清代潘先珍,任蓬溪县令时,在县衙三堂自题一联自勉:
扪心自惭兴利少;
极目只觉旷官多。
他扪心自问,觉得为民兴利太少,深感惭愧。同时,又看到不为民办事,甚至鱼肉百姓的官吏太多,勉励警诫自己不做旷官。由于他为官廉明,被当地百姓称为“青天”。
清代余云焕所撰与义府大堂联,也是以联告诫,联曰: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此联告诫官吏,不拿百姓半文钱是起码的为官之德,并非什么特殊的事迹;更重要的是要问一问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做出了什么政绩,也就是说不光要廉政,还要勤政,要有功于民。
清康熙年间,徐士林在山东任臬司时,自题一联于大堂之上:
看阶前,草青苔绿无非生意;
听墙外,鸦啼鹊噪恐有冤魂。
此联意思说,看到院里草木春浓,要惦记百姓生活的安定;听到墙外鸦鹊啼叫声,要想到是否有错案冤狱。其自勉自警之心,令人佩服。由于他体恤百姓,断案精细,史书上称赞他“治狱如神,多决疑案”。
清代薛慰农在浙江杭州府衙题联自勉: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上联说,贪财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所以切莫只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根本;下联说,只要求别人节俭,不算是俭,为官者自身要保持品行端正,有节操。此联言辞恳恳,意蕴深深,不失为自律的箴言。
(责编 / 刘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