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我老了琴声悠扬

2017-09-30杨继朋

当代党员 2017年18期
关键词:制琴琴行琴师

杨继朋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犹小飞从未后悔过当初的决定。

回首过去,卖房子、关琴行……他只为专心制作手工吉他。

2011年,犹小飞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手工吉他制琴师协会(GAL)认可的中国制琴师,并荣获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2016年度“巴南工匠”称号。

“我最大的梦想是,当我老了,能把自己这一生的制琴经验留给后人,哪怕只能帮到一个人,我也知足了。”犹小飞说,“最重要的是传承。”

为琴痴狂

2017年8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巴南区鱼洞大桥下的易生活小院二楼,这里是犹小飞的工作室。

正在打磨琴颈的犹小飞精神饱满、眼神凌厉,手臂的肌肉线条分明。

工作室是用老旧居民楼改建的,100多平方米的六个房间里,摆满了各种模具、工具。打磨室的工作桌上,布满了各种孔痕、划痕。

“我和吉他的緣分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教人弹吉他的节目,打那时起,我就爱上了吉他。”犹小飞说。

犹小飞家住万盛,父亲是承包隧道工程的包工头,家境殷实。不幸的是,父亲在他六岁那年去世,从此家道中落。

家庭的变故让犹小飞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懂事,15岁时,他辍学去外地打工,以减轻母亲的负担。

“我去过很多大城市,做过很多工作,因为没兴趣,都做不长久。”转机出现在2001年,犹小飞在上海一家跨国餐饮公司做主管,逐渐有了一点积蓄。

为了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犹小飞报了一个吉他补习班,学习弹吉他。

“一次,我偶然看到一个外国人制作吉他的视频,这深深吸引了我。”犹小飞查了三个月资料,花500元钱买了一块木头,开始自学吉他制作。

2004年底,犹小飞毅然辞掉工作,卖掉刚买的新房,回到重庆开了一家琴行,正式踏上自制手工吉他之路。

“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不希望我这么冒险地去做吉他。”谈到家人,犹小飞的语气变得柔和起来,“我很感谢我的妻子,她从来不给我压力,这是我能坚持到现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琴行刚开张的半年,生意冷淡,犹小飞最穷的时候没钱吃饭,连电话费都缴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犹小飞开设了吉他补习班,一边教学生,一边制作吉他。

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教学与制琴不可兼得。

“好几次,学生都在等我上课,我却在工具间打磨吉他,忘了上课这回事。次数多了,我也觉得对不起学生。”于是,犹小飞又狠心卖掉每月盈利上万元的琴行,专心制作吉他。

扬名国际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吉他,犹小飞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网上。

2007年的一天,犹小飞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称想过来亲眼看看。

后来知道,来电话的人居然是著名的吉他制作、收藏大师——加拿大华侨Thomas Wong。

“我们一见如故,他简直就是我的伯乐。”犹小飞激动地说。

不久后,Thomas Wong决定收犹小飞为徒。在师傅的指导下,犹小飞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

手工吉他制作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老外对中国的手工吉他一直是冷眼相看。

对此,犹小飞很不服气地说:“我就不信中国人做不出一把好的吉他!”

2011年,在师傅的鼓励下,犹小飞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吉他送到美国评定,得到了美国手工吉他制琴师协会(GAL)的一致认可,犹小飞成为第一个进入GAL的中国手工吉他制琴师。

从此,犹小飞逐渐在国际手工吉他制作界展露头角,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买琴。犹小飞的吉他有一半都卖到海外,甚至卖到了吉他王国西班牙。

近几年,国内多家厂商找到犹小飞谈合作,欲批量生产手工吉他,但犹小飞都一一拒绝了。

“信誉很重要。批量生产不是我做琴的初衷,我要的是每把琴都保证纯手工的高质量。”犹小飞说,“每把琴都是有灵魂的,他们就像我的小孩,从我手上诞生,我知道每把琴的脾气和特性。”

虽然已经名声在外,但犹小飞仍坚持一年只做十把吉他。如今,犹小飞的吉他可以卖到每把四五万元,远高于国内同行的价格。

2014年,犹小飞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传统的手工吉他都是用玫瑰木、桃花心木、云杉等材料制作的,但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吉他一定要选择这些材料。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能满足声学、密度、韧性等制作要求的木料,都可以制作吉他。”于是,犹小飞剑走偏锋,制作了一把核桃木吉他。

这把吉他的音色温润厚实,并不比用传统材料做的吉他逊色。

2016年,犹小飞带上这把吉他,以GAL会员的身份参加了世界手工吉他展,让国外的同行再次震惊。

任重道远

同很多传统手工艺一样,手工吉他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

“真正的大师不是有多少作品流传于世,而是留下让后人也能做出这种作品的经验。”在犹小飞看来,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是更重要的问题。

为了能让这门手艺流传下去,犹小飞一直在免费招徒弟,但是,他们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沉得住气做手工吉他,而且,做这一行连温饱都很难保证。”犹小飞说,“学习周期长,工作枯燥,一般人都坚持不下来。”

“之前,我有个天赋很好的徒弟,他很有毅力,大学四年一直在我这里学习,我很看好他。”但是,为了不耽误他的前途,犹小飞狠心地劝他转行了。说起这事,犹小飞脸上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遇到喜欢的徒弟,却不忍心让他一直做这个;不是真正热爱吉他的,又做不长久。如何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似乎陷入了“死循环”。

“得再多的荣誉,琴卖到多少钱都不重要,如果不能将手艺传承下去,这些成就都没有意义。”犹小飞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手艺传承下去。

“这两年,我逐渐把自己的制琴经验和技巧写下来,希望以后能出书,让后人能有所借鉴,哪怕只有一人受益,我也满足了。” 为此,犹小飞坚持白天在工作室做吉他,晚上回到家就把白天的工作记录下来。

“我希望国内能有专业的艺术机构来扶持我们这种手工艺行业,如果光靠我们自己坚持,是很难传承下去的。”于是,犹小飞开始尝试新的方法。从2014年起,犹小飞每年都要做一次分享会和音乐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手工吉他。

“只要还有力气,我就要把它办下去。我相信,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技艺的理解和重视,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与传承之路。”犹小飞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琴琴行琴师
收藏百年欧洲制琴工具 填补制琴文化研究空白
天下琴行
断弦
断弦
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
琴行产业遭遇的九大冲击(下)
“调琴师”
分期付款搞促销资金链断裂压垮小琴行
“产供学赏”四维一体 琴行连锁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