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精彩
2017-09-30郑莉
郑莉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孩子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配合综合性学习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文中有一份彼得给妈妈列的账单,上面写着——
母亲欠他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信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有学生读到这里,问我芬尼换人民币的汇率。当我告诉学生100芬尼等于1马克,1马克相当于人民币5元时,立即有个调皮的孩子大叫起来:“这么少啊!”有学生随声附和:“就是,太少了,才3块钱。”我有些恼火,也很诧异:“孩子们怎么能这么看问题?”我强压怒气反问:“少吗?”没想到全班孩子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少!”平时最爱插嘴的韦雨轩大声说:“要是我,就要600芬尼!”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向听话的余佳音站起来诚恳地说:“老师,真的很少,你瞧,小彼得取回报纸只要4芬尼,而我上次洗碗妈妈就给了我一元钱,他跟我比真的少多了。”任重任抢着说:“我做事总是慢吞吞的,妈妈说只要我每天提高速度,按时完成任务,一个星期就给我五元钱。彼得那点钱算什么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兴奋地讨论起自己从父母那里拿了多少钱,一张张涨红的小脸仿佛都在嘲笑彼得不会算账。
面对这热闹的场面,我沉默了。此时此刻,如果生硬地告诉他们,要回报父母的爱,要学着为家人做事,向父母索要報酬是不好的行为等道理,他们显然是听不进去的。不如这个问题先放一放,等寻找到适当的时机再解决。于是,我也随声附和道:“是的,和你们比小彼得要的真的太少了。”
课在继续,当讲到妈妈给小彼得的账单上为什么全是0芬尼时,有的学生说:“他们家是开商店的,不在乎这点钱。”还有的说:“其实妈妈没做什么,所以没什么可写的。”学生的答案与我的预设简直相差万里。我耐心地引导:“如果妈妈的账单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学生报账一样说开了:“2万芬尼。”“5000元人民币。”……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孩子们对生活费、抚养费等全无概念,甚至有学生认为1000元已经是个大数字了,足以保证自己9年的吃喝。我没有制止他们,而是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晚上回家去做一个调查,调查一下你从出生到现在父母在你身上的开支,列一份你欠妈妈的账单,要列清所有的费用,还要算一算你有一个慈爱的妈妈,有一个幸福的家到底需要多少钱?物有所值,不许写0,明天语文课上交流。”我不再讲课,而是让学生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天语文课,交流按计划进行,懂事的蔡李阳拿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字,她大声读起来:
蔡李阳欠妈妈如下款项:
出生时剖腹产 2500元
小时候吃奶粉 3500元
买文具、玩具 2340元
上兴趣班 6050元
到武汉看眼睛 7200元
因为肺炎住院 4350元
上学后的学费 3500元
九年的生活费 30000元
买衣服 3650元
因为我,妈妈三年没找工作 70000元
我有一个慈爱的妈妈:无价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无价
……
读着读着,蔡李阳的眼眶湿润了,声音低了下去。
全班安静了。过了好一会儿,调皮的吕祉熠站起来,抓抓头皮,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和爸爸妈妈算了一晚上,算不出来!”当我问是怎么回事时,吕祉熠说:“上次我生病了,我妈妈几天几夜都没合眼,为此累病了,我不知道该算多少钱。”
“就是,就是!”
“我也算不出来!”
“我妈为了我放弃了工作,全心全意地陪着我。”
“妈妈生我的时候,是剖腹产,差点送了命。”
“我有一个慈爱的妈妈,无价!”
……
教室里炸开了锅,大家都在拼命说着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这种计算是如何的艰难。
我微笑着听,心中充满了感动。孩子们懂得爱了,这还不够,我追问一句:“你们觉得你欠妈妈的多吗?”
“多!”
“多得很,我以前没算过,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懂事的赵采儿站起来情不自禁地说:“彼得的妈妈同样为彼得做了那么多事情,但在给彼得的账单上全部写着0芬尼,这个‘0就是妈妈对彼得不求回报的爱,也是无价的爱。而彼得只做了那么一点事,还要报酬,真是太不应该了。”
“那大家还觉得彼得要的少吗?”我明知故问。
学生纷纷回答:“太多了,不该要,要一分都多!”
“我以后要主动帮爸爸妈妈做事,减轻他们的负担。”
“我以后要多多关心妈妈。”
……
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推翻了自己的错误认识,懂得了爱的真谛。
课堂上,当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文本产生差距时,我没有刻意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教学程序上引,或者为了一味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布置学生回家去做一个调查,调查一下学生从出生到现在父母在自己身上花了多少钱,列一份账单,用实践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从学生汇报的情况看,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被父母的爱所感动,从而缩小了与文本之间的差距,自然地与文本、作者、编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推翻了自己的错误认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张文亮先生“牵着蜗牛去散步”的情怀,多一份等待,多一点耐心,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充分理解、思考、体验,相信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都会被点燃,思维都将被激活,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襄阳市昭明小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