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育回归生本

2017-09-30刘玉琴陈建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汉川改革学校

刘玉琴+陈建军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的福祉。新课改以来,汉川市教育局一直致力于立足自身实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汉川的百万人民感受到教育之福、发展之利。近几年,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让汉川教育面貌为之一新,让汉川教育质量稳中向好。本刊从2017年第9期开始,将以不同形式连续展现汉川市课程改革的经验,给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呼鹰台上爱秋清,鹦鹉洲前看晚晴。红叶蝉声湘寺远,碧潭鸿影汉川明。” 明代诗人杨基的诗描述了一幅秋日晴空的美景。

诗中的汉川,因汉江穿全境而得名,素有“江汉明珠”“鱼米之乡”之称。晴川碧潭,湖光山色,让汉川人骄傲的不止是大自然的赏赐,更有充满生机的汉川教育。

中小学无快慢班、以平均分和合格率而非惯用的优生率考查学生和学校、市最好的高中——汉川一中没有分数线,招生计划全部分解到各乡镇和学校……

教师从“要我改”到“我要改”;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课堂从波澜不惊到妙语连珠;电教设备从“放坏”到“用坏”……

从2014年起,高考本科上线率逐年攀升……

在讲到汉川的新课改成效时,一众汉川教育人将这些有目共睹的变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这让听者感动。

与冰冷的分数和升学率相比,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的丰富性才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教育不能功利化,不能为追求分数而抹平学生的个性,不能为追求升学率而去除学校的特色。在汉川市教育局长李文华看来,教育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汉川所倡導的生本课堂直指教育本质: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引导教育回归本质。

从有效教学到生本课堂

汉川的生本课堂,发端于有效教学。

2008年,李文华履新汉川教育局,很快完成了从乡镇党委书记到教育局长的角色转变。

彼时,汉川已经进入新课改第五年,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位出身教师之家,一直怀揣教育情怀和梦想的局长,甫一上任,便频繁下乡进校、进课堂,以期全面了解汉川基础教育最真实的情况。

现实让这位浑身上下洋溢着求知践行活力的教育人有些不安。

一次,李文华到一所农村小学听了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整个课堂,教师自顾自地讲,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昏昏欲睡,没有师生互动,没有生生互动,身处同一间教室,教师和学生却似乎不在一个频道。

课堂教学的低效也间接反映在学生作业上:有些农村小学学生作业合格率不到50%。

教与学两张皮、教学满堂灌现象严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是汉川教育面临的问题。

改革势在必行。

2010年,在历经近两年的考察调研后,汉川市教育局党组召集教研部门、各学校校长、部分教师代表集体研讨,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改革理念:关注学生活动;关注课堂目标达成度;侧重教师教的变化。课堂教学要求简化为“三个三分之二”:教师的讲授不能超过一节课的三分之二,学生的互动面不低于三分之二,课堂检测正确率不低于三分之二。

总体推进思路明晰:示范引领,不同学段、不同学校分类推进;稳步实施,整体提高,全面推开。

具体策略是这样的:以教研室为主,每个学科都设专家团队,同时,设置学校、乡镇、县市三级专家团队;以培训和学习促进有效教学;送教下乡,以赛促研,结合教育厅“比访”大潮,专门编制学科听课评价表;学科全覆盖,开展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四年的有效教学实践,让教师致力于转变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教学设计,课堂目标达成度明显提升。

但是,发展并无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旧问题的解决同样意味着新问题的产生——

在强调教师“教”的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学习依然处于被动状态,课堂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随着更多校长和教师外出学习,接受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当前以“教”为中心的课堂现状,成为了汉川教育人在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的自我觉醒。

2014年,汉川市教育局召开党组会,再次商讨改革事宜。

从对教学方式的关注,转向对学习方式的关注,是此次改革的方向。

党组副书记、特级教师张建安说:“我们此次改革定位在中观实践层面,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是此次改革的核心,希望通过改革,让课改核心理念落地生根。”

生本课堂的序幕就此拉开。

改革,就意味着不断创新

汉川的生本课堂改革的特点是:先试点,后推开;百花齐放,因地制宜;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

“统一路径,同一步伐,推进全局改革可能会更快见效,但也有弊端,譬如,会造成发展的同质化,而我们追求的,却是百花齐放式的探索。”教育局长李文华说。

指导思想已经明晰,具体演绎,有太大空间。

教育局层面的造势及动员活动必不可少:

2014年5月28日,教育局出台《汉川市推进生本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6月26日,市教育局批准汉川一中等26所学校为生本课堂建设试点学校;

8月11日,教育局召开全市生本课堂建设工作推进会;

8月30日前,市教育局为全市教师统一配发有关生本课堂的图书,人手2册,每校4类,教育局长李文华亲笔撰写公开信《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致全市教师,启动为期一年的读书活动;

9月1日,全市26所试点学校顺利启动生本课堂建设实验;

9月17日至12月10日,教育局共组织7个批次共903人赴教育发展较快的宜昌市夷陵区、伍家岗区及远安县一中等地考察学习;

……

改革,除了要在面上进行基础性的自我更新之外,还要有在点上精准突破的智慧。

读书活动、联片教研、“双争”活动,分别从教师思想、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三个点着力。endprint

读书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2014年7月到2015年9月,为学习研讨阶段。各地、学校制订读书活动方案或计划,召开读书活动动员会;紧接着,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读书沙龙、读书征文、读书竞赛、读书演讲、读书讲座等;读书方式不拘一格,以校本培训为立足点,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精读与通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学校网站上开辟“教师读书”专栏,设置“读书论坛”,鼓励教师开展网上讨论。

第二阶段时间为2015年10月,为知识测试阶段。由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阅卷,全员参与,闭卷笔答,内容包括理论知识题和实践论述题。测试成绩不公布,只通知到校和教师本人。测试成绩及格,由市教育局颁发测试合格证书,不合格的教师,将根据情况采取分流、交流、转岗、培训等办法予以处理。测试结果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与考核、教师绩效考核、评先表模等挂钩。

汉川地域广阔,26个乡镇,经常性、全市的大型教研活动不太现实,联片教研成为首选。

教育局鼓励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学科集体备课,或联片、联校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一般应以学科组为单位每周举行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主备人)。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为“四步循环”:分工——设计——研讨——优化。

分工:根据教师的特长分配备课内容,使主备教师的长处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设计:根据分工进行文本导学案设计、电子导学案设计和教师教学设计;研讨:围绕“自主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精讲的内容、巩固提升的内容”这四个方面,对文本导学案、电子导学案和教学设计进行说议;优化:根据研讨的情况对文本导学案、电子导学案和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实际课堂教学。

校际评课(通过听评课,交流对有关理念、任务的理解和实践经验,着重探讨如何解决问题)、校际互访(为研究解决问题而向有关学校的教师发出邀请或访问请求)、校际专研(面临相同、相似的问题,单独干力量不足,需要跨校资源支持)、校际同行(同学科或相近学科之间资源共享,广泛交流,整体提升教师素质)也是联片教研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5年初,官备塘中学举办生本课堂实践交流活动,8所初中的128名领导教师参加了本次交流联谊活动。

观摩交流活动分三部分进行,首先由4所学校的10名教师以生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组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4个学科共10节课,之后8所学校教师分学科开展议课交流,最后,8所学校共同商定,下階段继续整合教师资源开展集体备课、打磨课堂等校际间交流活动。

城隍农利小学联系二河小学、麻河小学等校组成6校联合体,围绕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已经开展了多次研讨活动;

二河中学与官备塘等11校组成联合体,四月底完成了联片导学案编写任务;

……

改革不仅要有系统的步骤和策略,也要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否则,改革很难深入推进。

汉川教育人深谙此理——

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争当生本课堂合格(示范)教师、争创生本课堂合格(示范)学校活动(以下简称“双争”活动),并组建市、乡、校三级学科打磨验收组,分时间段完成对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制及使用以及小组建设的打磨验收。

为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课改的积极性,激活改革内生动力,教育局还把“双争”活动与各级名师评选、职称评定、表彰等工作结合起来——

将校级合格教师、乡镇级示范教师、市级示范教师设置不同分值纳入相关考核、评比、推荐等工作;

从2017年开始,教师如参加职称晋升、评先表模,其生本课堂打磨必须在校级合格及以上;

各级骨干教师、名师推荐,优秀班主任表彰等,必须具有乡镇级生本课堂打磨示范教师证;教师若要逆向调动交流,其生本课堂打磨必须在校级合格及以上;

市教育局每年公布一批市、乡(镇)两级合格(示范)学校名单及教师分级分类达标情况,评选表彰一批示范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并结合“双争”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学校实行表彰奖励;

从2017年起,全市中小学后备干部原则上从市、乡两级生本课堂示范教师中推荐产生,局管干部提拔优先从生本课堂优秀管理干部中推荐。取得市级生本课堂示范学校称号才有资格申评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取得乡镇级生本课堂示范学校称号才有资格申评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合格学校;

对不能按期完成达标任务的学校实行问责追究;对2018年底仍不能打磨合格的教师(参加工作三年以上)在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岗位聘用等方面要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改革其实是不断的创新。全面动员,点面结合,教研先行,评价推进,汉川的教学改革一经开始,便走上了全方位、立体化、百花齐放、万马奔腾之路。

改革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

一场理性的改革,不会丢弃以往的宝贵经验,更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迷失方向。要在正确道路上实践出新走法的汉川教育,经历的困难远比想象中多。

2015年9月,选择以小组合作学习切入生本课堂的汉川城关中学刚开学一个月,管教学的副校长余国秀就收到了近二十名家长的电话,矛头直指生本课堂:

“孩子每天都要回家做学案,负担太重了。”

“让好学生和差学生坐在一起,不仅无法形成竞争的氛围,差学生还会影响好学生。”

“实行生本实验拖慢了教学进度,课堂的容量太少。”

……

学校立即组织召开家长会,在会上,余国秀给家长做工作:“多年来我们时间加汗水的付出还不够吗?结果如何呢?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变呢?”家长听后,一片沉默。余国秀一看,家长有所触动,继续趁热打铁:“生本课堂就是尊重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得到发展,不仅不会让孩子成绩下降,还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自觉学、快乐学。”endprint

这次家长会,家长没有过多的抱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余国秀明白,这并不代表家长都接受了生本课堂,看得见的积极变化,才是化解家长“心结”的良药。

“我发现,孩子回家后的作业,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抄生字、背书了,经常会有手工制作或者小调查,孩子很喜欢,不需要我们敦促,就嚷着要去做作业了。”

“学校开放日的时候,我去课堂上听课,发现整个教室的氛围都不一样了,以前都是安安靜静的,老师讲,学生听,现在可不得了,孩子也成老师了,别说,讲的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孩子们看似玩玩闹闹,可是,我发现他的思维活跃了很多,还经常和我辩论呢,为了在辩论中不出丑,我和孩子都铆足了劲儿去查资料。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

“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加上逐渐提升的月考成绩,家长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对于城隍镇农利小学校长颜七荣而言,教师的观念问题远比家长反对棘手。

“生本课堂改革中,教师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小学。因为小学生毕竟年纪小,自主性远不及初中生和高中生,教师引导是否合理,其实就决定了改革的成败。”颜七荣说。

让颜七荣始料未及的是,改革中,阻力最大的不是教学经验相对匮乏的教师,而是那些已经形成自己教学风格、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我觉得我用自己的老方法教学很好,学生成绩很优异,效率也很高,我为什么要改呢?”周斌,一位教学严谨、思路清晰、广受好评的数学教师道出了自己对生本课堂的态度。

颜七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失去了这些中坚力量的支持,生本课堂推进会举步维艰。她多次召集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开会讨论如何转变教师观念问题,最后决定让课堂来说话——让教师亲身感受到生本课堂的教学效果和魅力。为了让效果更突出,更具说服力,大家一致选择了“同班赛课”的形式。

机会来了。

周倩,一位教学经验并不丰富的语文教师,与周斌同带一个班,一直在努力寻找突破提高的路径。恰逢学校倡导生本课堂,周倩视此次改革为自己职业生涯转变的良机,非常积极地投入其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学习和培训,周倩的课堂一改往日“教师讲得无趣,学生听得无味”的状态,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整个课堂都成了孩子主导的天地。

一场教师教学公开擂台赛在农利小学“有预谋”地开展,周斌和周倩都参加了。

同一个班级,同样的学生,在周倩的课堂上,小手如林,妙语连珠,孩子们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又学着自己解答问题;在周斌的课堂上,讲解依然精彩,学生们却亦步亦趋,失去了主张,课堂略显沉闷。

鲜明的对比,让周斌的内心受到不小的触动:或许,生本课堂会让我的课堂比现在更精彩呢。

其后,周斌开始研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生本课堂,对小组合作学习兴趣颇浓的他,对此也有理性的判断。他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所以,他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也就是这么一试,周斌彻底尝到了甜头:“小组合作学习真是减轻了我不少负担啊,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研究、探讨,我只需要适时点拨即可。只是小组合作之前的组长和组员培训以及评价制度的建立会稍微麻烦点,但是一旦成熟了,老师真的可以放手啦!”

自此,像周斌这样的刚开始对改革有些担心的教师,慢慢成了推动生本课堂建设的生力军。

为“抱团取暖”,让改革尽快形成合力,集体备课被推崇,但问题也不断显现:很多教师舍弃了传统的备课本,取而代之的是U盘;“复制+粘贴”的快捷,让大部分教师的电子备课大同小异;很多教师对现成的教案并没有消化,导致上课教案“两张皮”。

《汉川市生本课堂背景下教师备课及管理规范》(简称“规范”)应运而生。

“规范”对备课具体规范、基本流程、管理规范等做了详尽的规定,甚至附上了备课的基本模板。如此,方能保证改革在创新的道路上不至于“脱轨”。

同样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生本课堂切入口的汉川实验小学,遇到了不一样的问题:

学校将小组合作学习分为三步: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分享。在均衡分组的情况下,每个小组都有待优生,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导致小组交流时间延迟,没机会参与展示分享。时间一久,小组其他成员就会排斥这类学生,无法形成小组凝聚力。

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将自主学习的环节放在课前,要求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记录在笔记本上,如,预习之后,我的收获是什么?我的困惑是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合作学习时,直接将笔记拿出来交流,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自我思考、总结整理的能力,同时也为小组交流和展示分享预留了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困难,也许就是机遇的另外一个名字。而面对困难,绝不能在改革的道路上退缩。汉川教育人用行动告诉我们:改革,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和汉川教育遇到的困境令汉川因势而变,希冀打造“五度融合”(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有宽度、有硬度)的汉川教育,在自己的教育改革版图中找到更高的站位。

生本课堂的多重注脚

自主、合作、探究,是此次的改革底色。

在此之下,生本课堂有多重注脚。

推进生本课堂之初,教育局并不主张预设模式,仅仅提供了七个生本课堂范式供学校参考。通过各试点学校自行探究,教育局因势利导,全市逐步归聚成三种模式:以义务教育阶段及部分高中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汉川一中为代表的翻转课堂模式,以汉川高中、实验高中为代表的走班制。

对于带着汉川烙印的三种模式,汉川选择了一条“临模——入模——建模——优模”的循序渐进之路。2016年下半年,在生本课堂推进效果明显的乡镇和学校,市教育局明确提出了“以我为主,百花齐放”的观点,鼓励学校,甚至教师个人形成自己的模式和风格。endprint

对于汉川一中而言,选择翻转课堂为生本课堂建设的切入口,有着现实及长远的考量。

“教师普遍反映,课堂上的45分钟基本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就是搬运工,笔记都记得很好,一旦做题,问题就层出不穷,尤其是理科生。这种填鸭式教学,只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想要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必须进行改革。”汉川一中副校长张蕾说。

学校组织了专班,对当前高中生现状进行分析,一致认为,高中生课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刷题,而且,基本都是重复性作业,除了提高解题速度,并无新知识的摄入。如果能将这些时间利用起来,让学生自主完成一般知识性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深层次学习。

这就是翻转课堂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不过,实施翻转课堂,最大的难题就是资源库,要提供给学生什么样的视频,需要教师筛选,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要自己录制微课。如此,才能使我们的资源库更丰富,更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是需要几年的积累才能达到的。”副校长张蕾道出了今后改革的着力点。

于实验高中而言,走班这种教学形式并不陌生。

“走班教学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叫作分层走班,第二类叫作分类走班,第三类叫作分项走班。分层走班严格来说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高低选择适应的学生来进行走班。分类走班,比如说选择参加高考的科目,就是高考班,选择学业考的就是学考班,选择艺术的叫艺术班,7选3有35种组合。分项走班,比如体育学科,A学生选择篮球,B学生选择羽毛球,C学生选择田径,就叫做分项走班。而实验高中,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实行分项走班了。”实验高中副校长周世保说。

几年的分项走班,让实验高中在体音美方面有了比较齐全的课程设置:篮球、足球、羽毛球、武术、舞蹈、美术等。

不过,实验高中的分项走班,是以班级为单位,并未顾及学生的爱好,这使得“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显得力有不逮。

2018年进入“新高考”,让学校再次发力,在分项走班的基础上,实施分层走班。

分层走班的特点是在同一时间段同学科教师同时上课,对于师资不足的实验高中而言,这是个大问题。同时,调课几乎不可能,比如有教师生病请假怎么办?

学校将12个班分成三批走班,每批四个班,如此,方能缓解师资压力。

选课在学生进校一学期之后进行,这时学生对所有学科均有所了解,让学生填写意向表,目的是大致了解学生的选择意向,进行初步的教学安排同时,让学生开始重视选择高考科目。如果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有一些学科了解不深,可以有一次调换的机会,时间为学期期中考试之后。

“分项走班+分层走班”的模式,为实验高中的发展铆足了后劲。

汉川市城关中学经过一年的广泛调研、深入研究,从理论上确立了“科学安排分组——提出相关问题——适时分组研讨——全班交流评价”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操作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创设情境,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各项评价能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每个人都有机会听取意见,认识自我。

同样在小组合作学习大框架下的汉川实验小学,为小组合作增添了不同于城关中学的新视野和角度。

2015年1月9日,汉川市实验小學根据推进生本课堂工作部署,在西湖校区召开了生本课堂观课议课校本教研活动。

市教育局及教研室有关领导、市教研室小学教研员、市直学校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各中心初中基教干事等参加了本次观课议课教研活动。与会人员观摩了市实验小学杨梅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一夜的工作》。杨老师以分享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习活动,课堂上,学习小组以“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合作与分享式学习,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性高,合作、质疑、探究氛围浓厚。

活动中,首先由杨梅老师进行了说课分享,然后,全体观课人员分成8个议课小组,围绕该课进行小组议课,并由各小组推选的中心发言人进行展示分享。实验小学教务处副主任车爱荣对8个小组的发言进行了逐一分类、归纳和记录,并对各小组议课指出该课的优点、存在的不足和教学建议进行了总结梳理,让全体与会人员对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方式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因材施教是教育者的智慧,只有以生为本,教育才能让人抱持心中的希望与美。而汉川教育的动人心魄之处,即在于以百花齐放的姿态,做到以生为本。

发展是教育改革的硬道理。过去的十年,是汉川教育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十年。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各乡镇学校有了生动的个性演绎,让我们期待汉川教育展开更绚丽的图景!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川改革学校
走访逾100家经销商门店,深入一线了解汉川养殖户经销商的真实需求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学校推介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回味汉川对联夏令营
再见汉川
汉川大地营旗扬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