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谈作文技巧
2017-09-30
问:管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故事呢?
一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是二年级的学生了。今天,出现了一件让我伤心的事——我的一个好朋友转学了。以前,她经常跟我玩,陪我聊天;我们约定好了,一长大就结婚的。现在,她转学了,把我丢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日子没法过了。一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我和爸爸、妈妈、姐姐聊这件事。妈妈说:“你可以再去找别的女生啊!”我说:“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生!”听我这么一说,爸爸、妈妈,还有姐姐,都无语了。我很想去上海看你,可是我没钱,只好在路桥等你。
这篇小学生日记,很多读者都称“萌翻了”。可爱的读者留言:我给你买好去上海的票。读者认为“萌”,内容当然是很关键的因素。内容之外,我们不妨留意一下形式:文中的女生,先以第三人称“她”出现;情到深处,第三人称转为了第二人称“你”。没有一个语文老师会给一年级的学生教人称转换技巧,然而,小男孩的人称转换却那么自然,那么妥帖。
母语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技巧会潜移默化地融入孩子的血脉。学生一旦写了自己最真、最疼、最痒的事儿,很多潜在的言语技巧就会无师自通。
二
言语天赋好的学生,要教的故事技巧不多,他们自己往往能悟出来。言语天赋一般或较为迟钝的学生,要教。怎么教?从言语天赋好的学生作文里引出来,这就是我倡导的先写后教。
害怕写作文的学生,最怕的一般是字数要求。拿起笔来,能轻而易举地写五六百字,“怕”就可以消解。作文写不长,原因之一是故事里的人都不开口。“有一天晚上,我有一道数学作业不会做。妈妈仔细地给我讲解,但我怎么都听不明白。妈妈一字一句地慢慢讲。最终,我在11点前完成了。”——妈妈“仔细地给我讲解”时,说了多少话呀;“我怎么都听不明白”时,又说了多少话呀。小作者呢,偏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小作者如果让故事里的人开口说话,很容易就能摆脱字数的痛苦。
故事力训练,从对话入手最便捷。对话句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能将“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等,全揉进去。人物的对话,由“提示语”和“说的话”组成。提示语通常要写“人”说话时的种种表现、想法。作文中的对话练习,大致包括如下内容:(1)原来“人”那么会说话;(2)对话句的五种形式;(3)表示“说”的字词有很多;(4)多余的“说”字;(5)精彩藏在提示语中;(6)提示语位置的细微差异;(7)说反话训练;(8)提示语在中间的专题训练;(9)说的话要符合人的特点、身份;(10)各种对话句的综合使用;(11)直接对话句和转述句的差异;(12)哪里写对话,哪里不写对话;(13)哪里的提示语要略写或不写;(14)返璞归真的提示语;(15)对话句写法的新发展。
绝大多数故事,写好对话就生动形象了,也有的故事,缺少说话场景。如:“我领到卷子一看,还好,不难。我认真地做试卷,写完了,一丝不苟地检查。下课铃响了,我趁着最后的时间再次检查,确保没有问题后,才放心地交了。”考试,没有人说话,怎么写对话?与外部语言相对的是内部语言,外部语言关闭了,内部语言却始终不会关闭。做题目、检查试卷时,嘴巴虽然不动,但内部语言十分丰富。有了内部语言,无声无息的故事也能讲得绘声绘色。“故事力”训练的第二步,关注人的内部语言,大致包括如下内容:(1)讲故事,认识内部语言是真实的存在;(2)猜谜语,体察活跃的内部语言;(3)吹气球吓人,感受并捕捉内在的心理感觉;(4)谁干的,有一种内部语言叫推理;(5)选哪个,内部语言无处不在的隐性选择;(6)突然袭击,有层次地写出内心体验;(7)一次特殊的听写,作文要忠实自己的内部语言;(8)经常性练习,和不是“人”的东西对话;(9)内在感受跟对话、动作、表情的协同作战。
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写生活中的事。很多学生误以为事情等于作文,误以为事情的顺序等于作文的顺序,误以为作文里的时间等于生活里的时间。事实并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一样长,作文里说“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一句话,那么长的时间就过去了;生活中几秒钟的事,作文里却要写很长很长,好比电影里的特写,一瞬间的事儿,却拍了很长很长。小学生最怕后者。“特写力”训练,大致包括如下内容:(1)动作特写;(2)表情特写;(3)外貌特写;(4)心理特写;(5)场面特写之“单一主角”;(6)场面特写之“主角+配角”;(7)场面特写之“平均用力”;(8)环境特写;(9)选准特写点。每一个内容又包含不同的方面,如“动作特写”包含“动作描写太笼统”“要会寻找小动作”“提示语里有动作”“动作+内心想法”“动作里的个性”“动作里的特写点”“删去不必要的动作”等。
完美的故事离不开构思。小学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构思训练:(1)构思,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2)构思,弥补故事的不完美;(3)构思,有一定的游戏规则;(4)起步,让读者看出你的构思;(5)升级,力争拥有几条“构思线”;(6)高明地藏起你的构思;(7)事情的长度不等于作文的长度;(8)构思,发现内在的关联;(9)构思,把“布”想成“衣服”;(10)构思,材料的整理与取舍;(11)构思,寻找故事的“曲折点”;(12)构思,只是一种新习惯。
三
基于“故事力”的作文技巧包括六方面的內容:(1)“说话力”训练;(2)“敏感力”训练;(3)“特写力”训练;(4)“构思力”训练;(5)“思考力”训练;(6)“语言力”训练。下面以“说话力”训练为例,稍作展开。
1.原来“人”那么会说话。课中围绕一个话题和学生聊5分钟,边聊边录音。5分钟后,把录好的音播放给学生听,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录刚才的对话。因为内容太多,学生忍无可忍:管老师,你怎么这么啰嗦啊!此后,连续三四个星期,每周布置学生记录5—10分钟的家庭讨论,如“上网游戏,该还是不该”“压岁钱到底是谁的”等。一个月下来,学生发现,只要开口说话,作文就有话可写。endprint
2.对话句的五种形式。具体指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省略提示语,提示语和说的话各自为一节。如,教师看到一个学生的笔袋,凑过去说:“哎哟,你的笔袋好漂亮啊,送给我好不好?”然后,要求学生尝试着把提示语放在前、后、中间进行说话练习。再比如:教师看到一名学生手里玩着一个小玩具,要求他把“手里的东西放好,听课注意力要集中”,然后要求学生把提示语分别放在前、后、中间进行说话训练。通过训练,学生会明白,原来在句子意思不变的情况下,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
3.表示“说”的词很多。小学生写“说话句”,总是“××说”“×说”“××对×说”“×对××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表示“说”的词,然后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抄下来,并在反复运用中记住它们。如:教師说,“管老师年轻时最擅长的是跨栏,刘翔都不是我的对手”。学生听后,大声喊,“管老师吹牛”。这里的提示语“说”被“大声喊”替代了,另一个与“说”意思相关的词,被“吹牛”替代了。再比如:一个学生说,“哎,这个周末,语文一张试卷,数学一张,英语两张,让人怎么活啊!”这里该用那个词替代“说”?学生略一思考,就知道要用“抱怨”。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灵活一点。如:学生两人一组,A说一句话,B在纸上写一个跟A的“说话”内容相匹配的表示“说”的词语;两名学生上台,A说一句话,让其他学生猜B手里表示“说”的字词是什么,等等。此外,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遇到新的表示“说”的词时,随时写下来,全班每周共享一次。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掌握的词汇就会逐步丰富起来。
4.说反话训练。要想把对话句写好,提示语的设计很重要,因为作文里的人“说的话”有时会有范本,即这个人真这么说过,而提示语呢,完全靠作者设计。为了帮助学生写好提示语,我经常用“写反话”的方式训练学生。如,把“我说:‘我自己走回家。”改为“事到如今,我只能赌气道:‘我自己走回家。”这样改动后,说的话没变,但意思全变了。再比如,教师走到一个学生跟前,凶巴巴地说:“你——好!”然后问学生,老师是想说“你好”,还是说“你不好”。学生通过老师的表情和语气,清楚地知道老师表达的意思是“你不好”。这个意思怎么写清楚呢,奥秘在提示语。如:“管老师咬着牙,从牙缝里蹦出两个恶狠狠的字:“你——好!”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明白提示语有妙用,要写好。
也有相当一部分作文技巧,要跟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这个内容后文再讲。
责任编辑 姜楚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