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伦理学视域中的现代医患关系本质分析
2017-09-30顾曼丽
顾曼丽
摘 要 医患关系作为医疗实践活动中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医疗效果以及医疗质量。本文从我国医患关系的从古到今的发展开始,分析医患关系的应有之义,主要包括法律关系、消费关系、价值关系以及伦理关系。同时随着医患关系的发展,如何更全面地理解医患关系的内涵,本文提出从社会伦理学视域中医患关系的本质,即为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医患双方权利—义务相交换的交换正义即为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 现代医患关系 社会伦理学 本质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76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of Moder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thics
GU Manli
(Kangda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Abstract As the most basic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medical practi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 analyzes meaning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cluding legal relationship, consumption relation, value relation and ethical relation.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development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ow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essence of social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 and patient, for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rights exchange exchange obligations is the justice of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Keywords moder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social ethics; essence
近年来,医患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和谐的医患关系受到较大冲击,医患关系作为在医疗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以及医疗质量的好坏,更是影响整个医疗卫生领域能否健康发展与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就要从厘清现代医患关系的本质入手,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建立行之有效规范进而改善现有的医患矛盾,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文拟从医患关系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中分析现代医患关系的不同表现,并从社会伦理这一独特视角分析现代医患关系的本质,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理论借鉴。
1 医患关系的发展
医患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的医患关系的發展是与经济制度的变革紧密相连的。医患关系的恶化,医患矛盾加深,医患纠纷得到广泛关注总体而言是从我国经济制度转型开始,要分析医患关系的本质,就不得不关注医患关系从传统到现在的发展以及表现出的不同形式。
1.1 中国古代社会的医患关系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医患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整体的、稳定的、朴素的关系。从个体美德修养角度来看,良好的医患关系通常是以医生的同情、仁爱之心为基础,与患者的信任与感恩相配合形成的医患之间直接的、稳定的情感交流。医患之间的关系虽然更多的是患者被动接受医生的治疗的主动被动型模式,但是医患双方的交流是基于患者整体的生命健康,而不是基于某种疾病,患者的主观感受通常是医生提供了整体的治疗,最终患者疾病得到缓解,恢复了健康。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看,医患双方所建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公正且是否达到统一性,是医患关系是否和谐的关键。但是社会伦理视域中的公正存在是在应然与实然相统一的基础之上说的,也就是所谓社会伦理视角的医患关系揭示的是医患之间应有的公正关系,这个“应有的”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代、社会实践生活中,有利于人的自有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结合中国古代社会,这种医患关系的公正必须结合其社会特点,封建社会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制度造成医患之间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因此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看,在这一特定社会时期,患者的自主意识淡薄,医患之间比较容易达到相对于这一时期的权利—义务的相对公正,也正因此,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特别是随着经济制度改革,医患矛盾日益凸显。
同时,古代的熟人社会文化导致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医生个体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关系相对简单,涉及到的人群相对较少,因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小,并且解决较为简单。endprint
1.2 建国后医患关系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时间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在这体制下,政府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多的是以一种公共品或者准公共品的形式出现,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此时的医患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型关系,非技术因素比如经济因素影响较小,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意见更多的集中在诊治本身,出于技术、效果等方面的要求。此时的医患关系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由个人之间的关系向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变,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面对的不仅是医生自身,同时还包括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甚至是社会医疗保障部门。
当市场经济开始影响医疗体制的时候,医患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医院开始市场化运作之后必然追求经济效益,医院原有的公益性被大大削弱了,其次,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医疗水平在不断增高,患者对于医疗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医疗效果又往往是与经济付出成正比的,但是患者看病并不是完全的公费医疗,而是有部分的自费医疗,因此患者的高要求与欲求低付出相矛盾,医患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2 医患关系应有之义
医患关系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多方面影响。但虽如此,医患关系还是具有其应有之义,这种应有之义是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具备的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要厘清医患关系的本质,就必须全面分析其应有之义。
2.1 医患关系作为一种法律关系
无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怎样的转变,医患双方在互动过程中都没有任何一方是逃离在法律之外的,医患双方的关系的结成是建立在一定契约基础之上的。这种契约表现在医患双方是相互平等的,虽然医患双方掌握的信息、各自的目的期望呈现出一定的不对称,但是医患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这种平等的地位是受到法律的认可及保护的。同时这种契约基础上的法律关系也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契约与信任无法达到统一,医患之间就可能发生矛盾甚至冲突。
2.2 医患关系作为一种消费关系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发现,我国自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医患关系发生矛盾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在于市场经济参与到医疗卫生活动中,医疗服务中的患方作为患者的同时,又是消费者及被服务者。因此,医患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消费关系,医方提供服务,患方接受服务,并且醫方对其所提供的服务是明码标价的,患者付费享受医疗服务,着很难不将医患关系定义成一种消费关系,这种消费关系的分析就预示着医患双方发生矛盾的潜在可能性,消费者购买服务通常难以将服务量化,加之患者对于自身的生命健康的期待比较高,就有可能造成医患之间对于这种“商品交换”价值的认可不一致发生矛盾。
2.3 医患关系作为一种价值关系
医患关系作为一种价值关系存在是因为,一方面医患双方都是基于某些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发生活动的,比如社会公认的诚信、助人、平等等等,这些价值观影响着医患之间发生互动的模式,一旦一方抛弃这些价值观,那么医患双方就有可能产生矛盾。另一方面医患双方通过医疗实践活动的开展都能够或恢复或完善自身的生命价值。医方通过对患者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最终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患方通过接受治疗恢复本来受到疾病影响而短暂停止的社会价值,因此,医患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如果患者在长时间未能恢复起社会价值,亦或者医方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无法获得自身价值的满足感或者提升感,这两种情况也会影响到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医患之间也会随之发生矛盾甚至冲突。
2.4 医患关系作为一种伦理关系
医患关系从其产生之日便具有一种天然的伦理关系,医学的开端就是始于人们对同类的同情之心,所以从医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最初的医患关系就是一种伦理关系,当然,随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社会法制等各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医患关系作为伦理关系逐渐转变为伦理关系、法律关系等同时并存,医方的主动地位以及医患关系从整体性、直接性、稳定性向现代的转变,当代的医患关系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伦理关系。但是尽管这样,对于当代医患关系本质的分析还是要立足伦理学基础视角,只是在此基础之上能够提供补充用以充实医患关系作为一种伦理关系的理论。
3 社会伦理学视域中现代医患关系的本质
社会伦理是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及其内在逻辑的科学揭示,为社会严格运行条件及运行程序提供合理性证明。相较于个体道德研究个体应该如何,社会伦理的研究对象立足于社会,研究社会应当如何。个体道德提供个体寻求价值合理性基础以及个体存在方式,社会伦理则是提供社会寻求价值和理性基础以及社会存在方式。医患关系从古发展至今,经历了从个体关系到群体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直接到间接的转变,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文化等的变化,因此,从社会伦理学视域探索医患关系的本质是可行且必要的。
社会伦理的核心是权利—义务关系,因为相较于个体美德的修养而言,社会伦理因其社会属性而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社会性等特征。个体追求的是至善,社会追求的是公正,社会伦理所揭示的是应有的公正关系,因此社会伦理视域中的医患关系的本质应该是医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医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如何被合理分配,又是如何得到有效保障的,医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交换秩序社会如何,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这种秩序的;和谐的医患关系有赖于医患之间权利义务的公正交换,那么要达到这种交换公正,社会的普遍行为规范准则应当是什么,这些行为规范的合理性、有效性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从社会伦理学视角研究医患关系的关键。
综上分析,现代医患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伦理关系,不仅如此,从社会伦理视域分析医患关系作为一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存在是现在医患关系分析的重要视角,医患关系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这样的转变迫使我们对医患关系的分析必须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也正是我们社会伦理所关注的角度,因此,对于医患关系的研究必须从社会伦理视角进一步开展开来,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就是保证医患双方权利—义务交换的交换正义。
基金项目:本文系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伦理学视域中的和谐医患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6LKT59);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社会伦理学视域中的和谐医患关系研究》,(项目编号:KD2015KYJJYB009)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 宋希仁.社会伦理学[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