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教材案例 构建高效课堂

2017-09-30吴爱会

甘肃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案例教材探究

吴爱会

【关键词】 地理教学;教材案例;高效课堂;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5—0119—01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是课文内容的延续,或随课文要求相对独立出现,或作为分析的素材出现,主要目的是对课文所述原理起诠释、实证应用的作用,并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素材,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利用好教材中的案例尤为重要。

一、教材案例对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事实上是一种“定义教学”,过于强调地理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常常使教学陷入咬文嚼字的境地,使教学与生活脱节、与学生的实际脱节。虽然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强调、反复训练,但学生依然似懂非懂。学不深、学不透、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讨论,从而发现知识,自主总结前人研究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新教材中大量的案例往往作为具体知识的载体,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引入教材案例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拥有更多智慧与灵活性,能及时调整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并能在学生千奇百怪的创新活动中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对教师的语言表达和动手表达能力、指导和实践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人际交往和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迫使教师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而在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和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有利于推动地理课程评价改革。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在地理教学中,巧借教材案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老师点评,开展多元评价,这是对以往单一评价方式的丰富和发展,实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价值理念,推动了地理课程评价改革,完善和丰富了地理课程评价体系。

二、教材案例教学的方法

新教材中的案例形式各异,类型多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处理方式应灵活,方法应多样。

1.引入法。安排在一节课的导入或某一知识点教学的引入部分,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带入课堂的情节中,或是把学生引导到某个知识点的思维中去,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的变化时,可以引用案例3“太平洋上的岛国图瓦卢将举国搬迁”导入本节的学习内容。

2.引导自学法。先由教师展示案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案例解决问题,或让学生自主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方法适用于知识内容较为简单,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案例。例如,“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案例1“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民族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又如,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案例2“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嘉兴聚落的空间形态沿交通线扩展的状况,进一步了解交通线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

3.合作探究法。合作与探究学习法侧重学生材料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费时较多,需要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有机结合。适用于知识内容多而复杂,能力要求高的案例,例如,“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案例“美國商品谷物农业”“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等。在学习案例“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时,教师可开展学案教学,将课本案例资料进行补充,设计相关问题,作为学案分发给学生,同时向学生展示学习案例的思路。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及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材案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巧借教材案例,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编辑:孟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案例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