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功能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线路英译策略
2017-09-30杨柳青
【摘要】旅游線路作为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是吸引旅游消费者的关键因素。纵观前人研究,大多从宏观层面探讨旅游文本的整体翻译策略,鲜少有人分析旅游线路这一微观旅游语篇的翻译策略。本文在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的指导下,对比分析中外旅游线路的差异,提出相应翻译策略以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旅游线路 文本功能理论 翻译策略
一、引言
旅游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国际游客对我国旅游资源的印象,其中优质的旅游线路更是我国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国游客是否到中国旅游,因此有必要对该文本进行翻译策略的探讨。纵观各方理论,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为旅游线路的翻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
在实际翻译中如何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关键在于实际语篇和相应的文本功能。英国著名翻译家彼得·纽马克从功能角度将文本功能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表达功能多是作者的主观想法较多,描写类的语篇类型大多兼具表达功能;信息功能旨在传播客观内容,如科技报告等,而呼唤功能常见于广告、旅游文本类型,旨在诱导、影响读者的情感和行为。
按照纽马克的划分,旅游翻译文本更多地是传递信息以呼唤读者行动,即呼唤功能。而旅游线路(tour itinerary)通常包括行程和时间安排以及景点介绍。因此,旅游线路其实是集三种功能于一身,并略有侧重,旅游线路的翻译策略也应根据不同功能选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三、中外旅游线路文本的特点
由于文化、生活环境、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中外旅游线路在内容和语言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旅游线路的内容差异主要体现在中西方思维和文化差异上。中文旅游文本受民族思维的影响,注重撰写景点的风光景色和人文特色,更突出旅游资源的社会身份特征,如历史影响、政治重要性、发展历程等,翻译文本大多也是亦步亦趋,忽视了目标读者的接受度。而英文文本偏向纯文本信息的呈现,注重客观性描述,“更多强调从受众角度出发对重点信息的传输,注重事实描述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就语言风格而言,中文的旅游线路文本受到中国传统思维的影响,主观色彩较浓厚,所用语言大多辞藻丰富,欲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但对于国外游客而言,这样的介绍抽象而缺乏实质性,很难国外读者很难产生共鸣。英文旅游线路一般秉承西方人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用词简洁自然,描写直观突出,实用信息篇幅较多。
此外,英文语言风格的还体现在“旅游者和旅游线路的互动”。英文旅游线路的主语多为第一人称复数,如“你”、“你们”,突出旅游者的自我中心地位。此外,英文语言多采用结构紧凑、逻辑性强的祈使句。使用祈使句不仅简洁,更是在敦促旅游者能利用提供的机会去旅游。其次,英文多用现在时态,让旅游者认为旅游经历看上去可持久永恒。最后,英语文本中偏爱用情态动词will和can,这里并不是表示义务或逻辑意义,而是表达旅游者要采取的行动方式。
四、文本功能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线路英译策略
旅游资料属于应用文文体范畴,较大众化,主要目的是人们读懂并获得相关知识,同时能购买相应的旅游产品,简言之,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旅游线路的翻译也应基于此目的。旅游线路的英译因根据相应内容判断相应的文本功能,从而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就旅游线路的描写功能而言,文化差异使人们在各自的语言文化环境下形成了特定的欣赏和审美习惯,使旅游文本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英文旅游文本大多风格简约,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与语言的实用性,即信息性文本更为突出,在将汉语旅游路线进行英译时首先要重视国外读者的阅读期待。若想达到这样的一种效果,就需要编译和改写策略的使用,以实现宏观上的信息重组以及微观上的语言转换。之所以主张使用编译和改写策略,是因为这样策略产生的译文更加地道,满足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这里包含以目标读者为主体的编译策略和呼唤性改写策略。
1.以目标读者为主体的编译。编译是指在尊重原文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译者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阅读期待等,对译文进行信息重构整理。因而,在旅游路线的翻译中,为了有效传达信息,译者应考虑到读者较为熟悉,容易接受的阅读习惯,在译文中使用较为熟悉的语言形式,即“旅游翻译注重的应是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体功能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
译者在进行编译时应统筹考虑目标读者的多种因素,如阅读习惯和文化差异等。就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而言,他们在浏览页面时更习惯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此旅游线路文本不宜过长。此外,内容上也习惯倒金字塔结构,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置开头。此外,编译时应注意抓住重要信息,对于目标读者无关的信息即可删除,让文本看起来轻松、简练、有逻辑且重点突出。并且,文化差异也是编译中值得注意的要点,译者应以译语文化的人群角度对原文进行增删、改写或合并等,从而减少因文化差异给目标读者带来的阅读障碍,如:
下午游览【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保存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园内的荷塘,拱桥和亭台楼阁令人赏心悦目,反映了中国艺术和生活的丰富历史。
线路内容多为谈论颐和园的重要性,但对外国游客而言,颐和园已是新事物,若将其他三大名园以及昆明湖、万寿山、杭州西湖翻译出来,外国读者则不知所措,因此译文可选取中文中的价值点,从西方人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入手,进行编译:
Afternoon:Enjoy the beauty of Summer Palace. As Chinas best-preserved royal garden, Summer Palace draws on design skills of gardens in Southern China and is renowned as a museum of its kind. Here you will be amazed at its lily ponds, arched bridges and painted pavilions that reflect the rich history of Chinese life and art.endprint
2.呼唤性改写。旅游文本的目的就在于传递信息和促销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也不例外。出游动机是旅游线路内容撰写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现在国际游客的心理需求也是多样化,多偏向冒险、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若想更好地吸引国外游客,可在翻译时采用一些符合潜在旅游者动机和心理需求的词,如:escape, exploration, adventure, imagination等。这些词经过大量精选而来,实际上是顺应了当代旅游者的心理动机,如浪漫、冒险、刺激等。如某小镇的线路名称:“Key West Old Town:A Kaleidoscope of Life”, “Kaleidoscope”一词揭示出此次旅游的特点,充满变化,会让人产生与之前旅游与众不同、焕然一新的感觉。
此外,中文旅游线路的文本叙述多偏向描写性,纯粹描写若是直接翻译成英文,难免不够地道,甚至是佶屈聱牙,不知所云。但对于旨在诱导国外游客的文本中,应适时变描述功能为呼唤或交互功能。因此,译文中可尽量使用祈使语气和第一人称等,与读者产生互动,吸引目标读者的兴趣。例如:
下午乘车前往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拥有12万余件精品馆藏,如古代青铜陶瓷器、雕塑、绘画等。馆内提供语音导览器。
Afternoon:Well board a motorcoach to the magnificent Shanghai Museum that houses Chinas over 120 thousand finest collections of bronzes, sculpture, and painting. Audio cassettes are provided so that you can fully explore the museum.
综上,对旅游文本进行翻译首先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差异、思维模式、阅读习惯等,选取原文中重要信息,使其内容简练而又不失重点。同时在内容转换翻译时也应考虑运用一些能激发目标读者兴趣的词或短语,尽量使旅游线路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当然,这些策略须尊重作者原意,不应随意删减乱改。由于旅游文本的特殊风格,越来越多的译者会将翻译转向写作,改变传统的写作风格,从目标读者的角度切入,采用随意性和交互性的写作方式,对原文内容进行整体改写或直接撰写,从而符合译入语的风格,满足目标读者的阅读期待。
五、结论
中国旅游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离不开翻译人员的参与,译者应根据行程中内容的相应功能,采取相应的编译、改写策略,使内容更具可读性。应指明的是,本文仅是对旅游线路文本进行翻译策略研究,其网页文本的翻译策略是否出现新变化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熊力游,刘和林.旅游网页文本的编译策略[J].中国翻译,2011, (6):63-67.
[2]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75.
[3]丁大刚.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作者简介:杨柳青(1992-),女,漢族,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2015级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