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7-09-30王国汉

甘肃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物理教学实验

王国汉

【关键词】 物理教学;实验;观察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6—0112—01

观察是人类智力活动的门户,没有了观察作基础,也就谈不上对新事物的认识,更谈不上创新。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再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才能真正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不可缺少的素质。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在实验教学中紧扣实验主题,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学生只有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下一梯度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兴趣转化为求知的动力,对事物的观察才能有意识并主动地进行。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利用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有意识的观察行为;另一方面利用科学家执着观察实验的事例,联系实际,激励学生执着观察、追求科学的精神,唤起学生观察并认识事物的内部动力。

二、围绕实验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的定向性

注意是客观研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培养观察的定向性就是要强化有意识的注意,消除无意识的注意影响,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围绕实验目标,才能引导学生深入、细致、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例如,做“温度计的原理”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液柱的高度变化,然后教师演示:把温度计液泡握在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液柱明显上升,让学生认真思考产生高度变化的原因,围绕这一目的,学生观察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经过仔细观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出产生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温度计内液体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而使液柱在玻璃管中上升,经分析后得出结论: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三、严格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

观察的有序性是指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的安排首先必须注意到知识本身的逻辑。只有依据前后顺序,顺理成章地进行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安排和操作,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为了说明人对温度的感觉是不可靠的,必须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道理,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取三杯温度不同的水,让学生左手浸在热水中,右手浸在冷水中,停顿片刻后,将双手同时浸入温水中,则学生会感到左右手的冷热感觉不同,这样就清楚地说明,人对温度的感觉是不可靠的,要知道准确的温度要用温度计去测量。但是如果将此实验的顺序排错了,开始将左右手一起浸在温水中,经一段时间后浸入热水和冷水中,学生就不能得出上述结论,也就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四、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

由于观察只能起到积累感性材料、接受信息的作用,人脑接受到各种信息中,既有本质的、也有大量非本質的信息,必须对它们进行筛选、加工进而抽取其本质的部分。这就要求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这种能力不是学生一开始就有的,需要教师加以培养和训练。

如,在做“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电压都是3伏特的情况下,先连接AB导线,测得电流为0.6安培。依次连接AD、AC,测得电流分别为0.3安培和0.2安培。根据测得的数据,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导出电流减小的原因是电阻增大了,再用对比的方法分析电阻逐渐增大的原因,得到: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材料有关。通过这种比较性的观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学生观察的敏锐性也得到了锻炼。

五、创造实验条件,提高学生多方位的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教学唯一的和最终的落脚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积累大量感性材料,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因此必须多方位、在不同情况下加以观察。

如,在形成“力的概念”时,用力推动桌面上的木块,木块就运动起来,撤销外力木块就会停下来,在学生头脑中就会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换用摩擦力很小的小车进行以上实验,当撤销外力时小车会沿原来的运动方向继续运动,这就改变了学生头脑中错误、片面的认识,并能对力建立起新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多方位地观察。

总之,实验能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而这些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重视对观察的定向性、有序性、敏锐性、多方位的培养,这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物理教学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