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学书法教学的实践思考

2017-09-30杨致春

甘肃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感悟审美能力书法

杨致春

【关键词】 书法;兴趣;技术指导;感悟;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5—0089—01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为做好小学书法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习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行“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毛笔书法教学时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一、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学习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才能获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同,产生学习的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毛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书法作品,来感受中国书法的韵致;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书法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学习书法的乐趣;展示一些题词、匾额,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用途,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临摹一些最基本的笔画或汉字,并给出表扬性评价,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就能够为学生学习书法做好铺垫,从而使学生爱上书法,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學伊始,教师为学生展示楷体四大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学生在欣赏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精深,并从写字中感受到做人的道理。因为楷体是小学书法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了以上作品,但是在书法教学时不能不提的还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它被公推为书法史上的顶级之作,是世人公认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法作品的欣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受大家风范的同时认识到学习书法的重要性。在接下来学习时,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笔画着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二、加强技术指导,引领学生感悟

毛笔书法靠的不仅是热情,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练习,这样才能在学与练中感悟笔法和结构,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起始阶段,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纠正学生错误的执笔方法,这对于学生以后学习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学会正确握笔,才能保证下一步运笔的流畅和书写的规范。同时书法教学要从基本功抓起,让学生写好基本笔画,经历描摹到临帖才能打好基础,只有打好根基,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且不可急于求成。在练习基本笔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揣摩一些字的结构,感悟其中的重点笔画,从而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书法教学时,教师要先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这是写好字的关键,只有执笔得法,写字时才能运用自如,如果一开始就养成执笔不当的坏习惯,则很难纠正,也就不可能写出好字。在教学的前几节,教师要重点观察和矫正学生的执笔方法,让学生把握好“手指实、手心虚、手背圆、手掌竖”的技法要点。在教学时要把握循序渐进的思想,先从最基本的笔画着手,让学生将看似简单的书写落实到运笔的每一步,再从摹帖中把握字的结构,慢慢进行临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三、培养审美能力,感受文化真谛

书法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真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作品之间的交流评价,以此取长补短,并将自己的作品与名家进行对比,从形、神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这样由单一字的比较到整幅的比较,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也让学生在鉴赏比较中更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底蕴,在感受民族自豪感的同时领悟书法艺术中的哲理,从而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心与决心。

书法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艺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书法的美,并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来传递美,可以让学生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评等方式来品味艺术,如练习单个字时,教师让学生从评价笔画的写法和整体结构上来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在展示整幅作品时,教师让学生从整体的布局等方面来给出评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又能够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让学生不断从追求“形似”转变为“神似”。

总之,在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多管齐下”,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收获成功的同时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同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坚韧精神,让学生敢于面对困难,用更加勇敢的心态面对艰难险阻。书法教学不仅教会了学生书写的技术,更教会了学生做人的道理。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感悟审美能力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