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家窑文化走入幼儿园课堂
2017-09-30杨博
杨博
【关键词】 幼儿园;陶艺;马家窑文化;必要性;作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5—0073—01
马家窑文化是甘肃省临洮县文化史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华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篇章,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临洮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些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任务。开展马家窑文化研究属于对“过去”的探索,而弘扬和传播马家窑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则是着眼于“未来”。这不仅是给幼儿提供一个游戏的内容,更多的是让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得到思维的启发。
一、在幼儿园开展马家窑彩陶文化的必要性
1.促进幼儿有个性地发展
能够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让幼儿成为有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人。
2.是美术教育改革的需要
以幼儿熟悉的地方环境为资源,对幼儿实施从感觉——想象——情感——理解——创造的生活美术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更是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美”与“术”对立现状的需要。
3.能够传承地区文化,促进农村幼儿园特色建设
陈鹤琴先生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临洮历史文化悠久,被称为文化大县、貂蝉故里,闻名中外的马家窑文化,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我们开展美术活动极好的材料和内容。
二、陶艺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
1.激发幼儿思维发展
在陶艺教学中,幼儿看着一团不成形的泥巴逐渐在自己手中变成各种不同的形象,这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与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使幼儿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陶艺作品。
2.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在进行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不受到任何形式的拘束,有着更多的创造性,因此在捏泥巴的过程中将得到良好的体现。在捏泥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能力真正得以体现。例如,幼儿用手工制作出蛙纹、水波纹饰的耳环,剪出像各种彩陶罐形状的裙子,并进行时装表演,不断大胆地想象,这无不体现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3.提升幼儿动手能力
制陶过程中的丰富色彩,将极大限度地吸引幼儿注意力。同时这需要幼儿动手进行搓、揉和捏等,在反复的動作下形成最终的作品,这个制作过程就使得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幼儿需要对自己作品进行构思和创作,使得幼儿的整个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4.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幼儿的思维和审美意识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中。通过制作陶艺的过程,可以看出,幼儿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展现出敏锐的审美感。虽然作品并不十分美观,但充分地展现出了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对彩陶的欣赏、制作、创造等,幼儿能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三、马家窑文化运用在幼儿园陶艺课堂中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高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让儿童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经验。
(一)理论意义
在幼儿园中进行临洮“马家窑文化”教育研究,通过实地参观临洮马家窑遗址、马家窑博物馆、马家窑作坊,现场挖掘、体验制陶、烧陶过程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能够挖掘出幼儿“马家窑文化”教育的相关素材,设计幼儿感兴趣的美术活动方案,给幼儿提供充分想象和创作的幼儿陶艺活动室、构建幼儿陶艺作品展区、马家窑文化美工室,制作幼儿自己的陶艺作品。同时,开发“马家窑文化”活动的本土教材,可使今后开展幼儿园“马家窑文化”进课堂活动更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吐故纳新、填补空缺,更加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实践意义
1.可让幼儿感受临洮的“马家窑文化”活动,注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通过环境创设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马家窑先民们的习俗,让幼儿感受马家窑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及艺术表现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以及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
2.以马家窑文化的色彩、造型、形式、审美情感为核心,进行幼儿园环境的合理规划、整分结合,通过家园共育、丰富环境,合理摆放、美感体现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马家窑文化中的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达到促进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进一步形成“求真、求美”的园所文化特色。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