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2017-09-30任淑萍

甘肃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策略学困生

任淑萍

【关键词】 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特征;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6—0037—01

“为了孩子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学困生还存在一定的比例,其形成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做到学困生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用爱心去感化学困生,讓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得到尊重和帮助,巧用赏识,开启学困生成功之门,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困生发展,让学困生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一、小学学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特征

1. 成绩低下导致厌学。所谓厌学,是指学困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生理和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厌学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它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厌学学生的主要特征是心智活动差、动力不足以及学习成绩差等,其厌学行为按照程度不同有轻度厌学、中度厌学和重度厌学。其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还兼有品德问题。儿童厌学情绪严重或受诱因影响时,往往会发生旷课、逃学或辍学现象。

2. 屡次的失败导致自卑。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其实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好胜心,他们同样渴望成功带来的喜悦,力图摆脱学习上的困境,希望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但由于基础不扎实,注意力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成了他们的“拦路虎”。再加之老师在教学上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这样,学习上的屡次失败使他们从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导致沮丧、气馁。学习困难的学生容易在学习中遭到失败,总是感到恐慌或焦虑,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卑、失望的心理。他们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性格孤僻、不合群、不愿意与人交往,对陌生人持敌视态度,不能与老师、同学们和谐共处;自尊心过强,不能接受不同意见,不接受老师的批评。另外,有的具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对结交朋友兴趣索然,喜欢独来独往。这类学生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小朋友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有时候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讨厌自己,且表现出愤愤不平。

3. 考试压力过大导致焦虑。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学困生的学习焦虑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引起小学生焦虑反映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他们担心自己考试准备不足,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学习成绩不好无法实现老师或家长的期望,又担心受到同学的嘲笑,故而忧心忡忡,极端敏感。

二、解决策略

1. 加强对小学学困生的正确引导。教师要加强对小学学困生的正确引导,在日常教学期间,不仅向学困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要将心理健康知识向其中渗透,使得小学学困生可以及时排解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给学困生指明方向,确保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为其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给予小学学困生关心和尊重。对于小学学困生而言,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焦虑、浮躁和自卑等不良心理,对其成长起到了限制作用。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给予小学学困生关心和尊重,使得小学学困生得到最大的安慰,为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等发挥关键性作用。

由于每位小学学困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有效解决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困生进行耐心的沟通,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动态与想法等,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其存在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在平时多关心与尊重学困生,给予学困生更多的信心,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有利保障。

3. 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提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其认识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为此,教师要引导他们自悟明理,尝试成功,感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GS【2015】GHB0333)编辑:郭裕嘉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策略学困生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