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精汤方治疗男性肾阳虚弱精症的临床经验
2017-09-30张爱民康恒武昌学
张爱民 康恒 武昌学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8-0111-02
生精汤方为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男科武昌学主任医师的经验方。主要组成为: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桑椹子15 g,车前子15 g,覆盆子15 g,熟地15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茯苓9 g,泽泻9 g,丹皮9 g,杜仲15 g,川断15 g。用法:水煎服,1剂/d。其主要是由《悬解录》中的五子衍宗丸合《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六味地黄丸加减而成。此方主要用于少阴阳虚之证,主要功效为补肾填精,温阳化气。笔者在临床上发现此方在治疗男性肾阳虚弱精证具有独特的优势,现举例介绍如下。
1案例介绍
1.1案例1
李某,男,42岁,2年前在交大一附院连续三次查精液常规示:精子增多症。曾口服甲磺酸溴隐亭片和枸橼酸氯米芬片效果均不显,期间间断口服知柏地黄丸、补肾壮阳药三月无明显作用。遂来我院就诊,刻下:患者自诉腰部沉重冰冷疼痛,伴小腹胀满下坠不适,遇冷疼痛加重,口干渴且不欲饮水,小便清长,大便偏稀,食可,眠般。舌淡苔水滑,脉沉细。
西医诊断:精子增多症;中医诊断:不育症。辩证:少阴夹饮证。处方:生精汤方合肾着汤加减: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桑椹子15 g、车前子15 g、覆盆子15 g、熟地15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茯苓60 g、泽泻9 g、丹皮9 g、炒杜仲15 g、川断15 g、干姜30 g、苍术30 g、甘草5 g,10剂,水煎服,1剂/d。
二诊:患者自诉腰部沉重疼痛、小腹下坠明显减轻,口不甚渴,大便正常。服药期间小便增多,睡眠亦有好转。舌淡苔白略腻,脉沉。调整处方:枸杞子15 g、菟絲子15 g、桑椹子15 g、车前子15 g、覆盆子15 g、熟地15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茯苓30 g、泽泻9 g、丹皮9 g、炒杜仲15 g、川断15 g、干姜15 g、苍术15 g、甘草5 g,10剂,水煎服,1剂/d。
三诊:患者诉腰部,小腹部症状已不明显,不欲饮食,多食即觉腹胀,余可。舌淡苔白腻,右关略滑,两尺脉沉。上方去干姜、苍术加黄柏15 g,砂仁15 g,鸡内金15 g。整方如下: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桑椹子15 g、车前子15 g、覆盆子15 g、熟地15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茯苓30 g、泽泻9 g、丹皮9 g、炒杜仲15 g、川断15 g、黄柏15 g、砂仁15 g、甘草5 g、鸡内金15 g,20剂,水煎服,1剂/d。三月后患者打电话报喜,其妻已怀孕一月。
按:精子增多症在中医学属于不育的范畴,辩证多属于“肾虚湿阻”,是肾阳不足,气化不行,水湿不化所造成。患者自诉腰部沉重冰冷疼痛,伴小腹胀满下坠不适,遇冷疼痛加重,是下焦水湿过重之象,此为肾阳虚、水湿不化之象。口干渴乃气不化津。《金匮要略》云:“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1]。甘姜苓术汤即肾着汤。所以选用生精汤方合肾着汤甚是合拍。所以一诊就取得明显效果。二诊时水湿已化,所以减肾着汤量。三诊时因为生精汤方中多是温补之药,特别是熟地滋腻碍胃,造成患者不欲饮食,多食即觉腹胀之证,此证为中焦气滞之象,所以加砂仁、鸡内金行气健胃消食;黄柏、砂仁、甘草为封髓丹,此意为把温补的肾精封至肾脏中,不再外泄。肾精充足则生殖功能强大。遂三月后喜得贵子。
1.2案例2
郭某,男,32岁,工人。2015年12月21日初诊。婚后4年半未采取避孕措施不育,于当地医院查精液分析示:a级2.10%,b级20.78%,a级+b级22.88%,c级4.40%,精子活动率26.27%,精子活力不正常,精液量、pH、及精子密度正常。主症:患者自诉怕冷严重,腰膝酸软,腿脚无力,精神欠佳,气短乏力,脾气急,偶有胸胁疼痛伴头晕健忘,余可。舌淡红,少苔,中间少许裂纹,边有齿痕,脉沉弦细。
西医诊断:弱精症;中医诊断:不育症;辩证:少阴少阳合病。处方:生精汤方合四逆散加减;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桑椹子15 g、车前子15 g、覆盆子15 g、熟地15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茯苓12 g、泽泻9 g、丹皮9 g、炒杜仲15 g、川断15 g、柴胡15 g、白芍30 g、甘草5 g、枳实20 g、生白术30 g、怀牛膝20 g,10剂,水煎服,1剂/d。
二诊:患者自诉腰膝酸软,腿脚无力明显减轻,但怕冷缓解不明显,大便次数增多,3次/d,情绪、头晕的现象好转,食可,眠可,舌淡苔薄白,脉沉弦。调整处方: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桑椹子15 g、车前子15 g、覆盆子15 g、熟地15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茯苓12 g、泽泻9 g、丹皮9 g、炒杜仲15 g、川断15 g、柴胡15 g、白芍30 g、甘草5 g、枳实20 g、炒白术20 g、熟附片10 g(先煎)、川芎10 g,10剂,水煎服,1剂/d。
三诊:患者诉腰腿症状已不明显,怕冷缓解,情绪调畅,服药期间未出现胸胁疼痛不适之感,余可。舌淡苔白略腻,两尺脉沉。上方去川芎加肉桂6 g。整方如下: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桑椹子15 g、车前子15 g、覆盆子15 g、熟地15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茯苓12 g、泽泻9 g、丹皮9 g、炒杜仲15 g、川断15 g、柴胡10 g、白芍20 g、甘草5 g、枳实20 g、炒白术20 g、熟附片6 g(先煎)、肉桂6 g,30剂,水煎服,1剂/d。
四诊:复查精液常规示:a级27.20%,b级30.78%,a级+b级57.98%,精子活力不正常,精液量、pH、精子密度正常。嘱停药,可怀孕。半年后来因看其他疾病到门诊诉其妻已怀孕一月。
按:此患者自诉怕冷严重,腰膝酸软,腿脚无力,此为肾阳虚典型症状。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说明阳气可以温养人体的精神、心神,也可以温养人体的筋脉[2]。所以患者会伴有精神欠佳,气短乏力之证,又肾阳虚,水不养木,则肝气急,表现为脾气急,偶有胸胁疼痛;又“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所以患者健忘也明显,故二诊时加川芎,使肾精上乘头部,健忘得缓。三诊时双尺脉沉,乃肾精不足之象,所以合金匮肾气丸,以化气生精。此患者共调50 d,以奏全功。
1.3案例3
刘某,男,38岁,农民。2015年3月28日初诊。结婚6年未生育,查精液分析:a级7.51%,b级14.77%,a级+b级22.28%,c级6.81%,精子活动率47.09%,精子活力不正常,精液量、pH及精子密度正常,患者自诉年轻时手淫过频,1 w最多可达10次,手淫过后懊恼异常,腰酸背痛伴腰部空虚感,经常熬夜,嗜食肥甘厚味,无肉不欢,心烦气躁,脾气急,口干,大便干,小便黄,晨起口苦,夜晚常感四肢发热,舌红苔黄稍厚,少津,脉弦数滑,右尺脉大。
西医诊断:弱精症;中医诊断:不育症。辩证:少阴热化症。处方:生精汤方合三物黄芩汤合泻心汤加减;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桑椹子15 g、车前子15 g、覆盆子15 g、生地30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茯苓12 g、泽泻9 g、丹皮9 g、生杜仲15 g、川断15 g、黄芩15 g、苦参15 g、生大黄6 g、黄连10 g、知母20 g,10剂,水煎服,1剂/d。嘱饮食清淡,禁辛辣刺激、油腻、少熬夜。戒手淫。
二诊:患者自诉脾气急、心烦气躁之感明显减轻,口干、大便干、小便黄缓解。夜晚常感四肢发热已不明显,大便次数增多,2~3次/d,食可,眠可,舌红苔白略厚,脉弦滑。调整处方: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桑椹子15 g、车前子15 g、覆盆子15 g、生地30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茯苓12 g、泽泻9 g、丹皮9 g、生杜仲15 g、川断15 g、黄芩15 g、生大黄6 g、黄连10 g,10剂,水煎服,1剂/d。嘱饮食清淡,禁辛辣刺激、油腻、少熬夜。戒手淫。
三诊:患者自诉脾气急、心烦气躁之感已无,腰酸背痛伴腰部空虚感不显。大便次数增多,2~3次/d,余可,舌红苔白,脉弦。调整处方: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桑椹子15 g、车前子15 g、覆盆子15 g、生地30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茯苓12 g、泽泻9 g、丹皮9 g、生杜仲15 g、川断15 g、生大黄6 g、黄连6 g,20剂,水煎服,1剂/d。嘱饮食清淡,禁辛辣刺激、油腻、少熬夜。戒手淫。
四诊:复查精液常规a级27.23%,b级30.37%,a级+b级57.60%,C级26.62%,精子活动率69.89%,精液量、pH及精子密度正常,嘱停药,备孕,半年后来电报喜,其妻已怀孕。
按:该患者因手淫过频,导致肾精亏损,表现为腰酸背痛伴腰部空虚感;所以选用生精汤方;肾精亏损致水不涵木,木失所养,故脾气急,易怒;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火过旺,故心烦气急;又精血同源,致精血亏虚;加之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所以晨起口苦,夜晚常感四肢发热。《金匮要略》云:“《千金》三物黄芩汤主治四肢苦烦热,头不痛,但烦者[3]。”所以选用三物黄芩汤;再中医学认为“气升水布,火降血下”,所以选用泻心汤清火降血,血降则精得养。辩证精确,故有良效。
2 总结
生精汤方是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男科武昌学主任医师多年的临床经验方,由五子衍宗丸方药化裁而成。五子衍宗丸起源于唐代,记载于《悬解录》中,方由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组成,具有补肾益精,种嗣衍宗之功,被誉为古今“种子第一方”。所以临床上多用来治疗男性不育。但不育症的治疗复杂多变,其中弱精证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医学认为弱精证多与肾虚有关,临床上则不然。《石室秘录》云:男子不能生子有六病……精寒、气衰、痰多、相火旺、湿热、气郁也。此六者临床最是多见,然其多症候相兼,单一少见,所以要辩证精确,临证不能游移,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仲景.伤寒论[M].钱超尘,郝万山,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
[2]傷寒·金匮·温病卷[M].钱超尘,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51.
[3]张仲景.金匮要略[M].何任,何若平,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