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国语教材中童话题材文章的考察
2017-09-30张凤云刘赫喆
张凤云 刘赫喆
摘 要 童话深受儿童喜爱,在小学教材中占比较大。本文对比中日两国国语教材中的童话,发现在篇章总数和所占比例上中国明显高于日本,随着年级的增长数量下降的趋势是中国大于日本。不同之处在于主旨内容,即中国的文章中有战胜自然等思想,而日本则倾向于与自然和谐相处。此外,在习惯培养方面的不同尤为明显。
关键词 童话 主旨内容 不同之处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24
A Survey of Fairy Tale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xtbooks
ZHANG Fengyun, LIU Hez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 Fairy tales are popular among children and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in primary school textbook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fairy tales in the Mandarin Textbooks of China and Japan, and finds that China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Japan in terms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hapters and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With the growth of the grade, the trend of the decline in numbers is that China is larger than japan. The difference lies in the subject matter, that is, in Chinese articles, there are ideas about overcoming nature, while Japan tends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In addition, differences in habit training are particularly evident.
Keywords fairy tales; keynote content; differences
1 中日國语教材中童话题材文章的数据分析
上笙一郎(1983)①指出童话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按照‘幻想逻辑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故事……也可将这种儿童文学的形式称作“幻想故事”。《大辞林》②中关于童话的定义是为了儿童而创作的故事,包括从古时流传下来的故事和寓言。陈(2007)③认为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非写实性虚构故事。本文考察的是中日低年级(一至三年级)国语教材④中出现的童话,包括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传说等几种形式。
图1
图2
如图1所示,中国的人教版《语文》中一至三年级共有童话54篇,占全部选取文章数量(217篇)的25%。其中,一年级24篇,占所在教材文章数目(59篇)的41%。二年级19篇,占所在教材文章数目(78篇)的24%。三年级11篇,占所在教材文章数目(80篇)的13%。
日本的教育出版的《国语》中一至三年级共有童话22篇,占全部选取文章数量(168篇)的13%。其中,一年级8篇,占所在教材文章数目(51篇)的16%。二年级8篇,占所在教材文章数目(54篇)的15%。三年级6篇,占所在教材文章数目(63篇)的10%。
从三个年级的总比例来看,中国教材(25%)也要高于日本教材(13%);从国语课内的童话阅读量来看,中日两国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童话在中日教材中的占比均逐渐下降,但中国教材从一年级时的41%降至三年级的13%这一比例变化更加明显。如图2所示。
2 中日国语教材中童话题材文章的分类
洪(2014)⑤从表现手法上将童话分为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本文借鉴这种分类,并综合各类研究后在重新定义的基础上考察两国教材中的童话。
2.1 拟人体童话
拟人体童话一般指童话常采用拟人体的写法的童话,将除人以外的动物、植物、器物等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类的行为和思想意识等等。
中国教材的《鸡妈妈的新房子(语文二上)》,⑥首先将鸡妈妈、鹅大哥、狐狸三个主人公拟人化,鸡妈妈在建造房子时误信狐狸的话,导致引狼入室失去了自己的鸡宝宝。《陶罐与铁罐(语文三上)》中将日常生活中的器具拟人化,赋予了陶罐与铁罐各自不同的人格,使陶罐谦虚善良的性格与铁罐骄傲自大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风娃娃(语文二上)》中作者将风这个自然景物拟人化,写风娃娃好心办了坏事的故事。
日本教材的「けんかした山(国语1上)」将两座挨着的山拟人化,赋予他们人类的语言能力,通过对两座山吵架又和好的描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友好相处的观念。「きつねのおきゃくさま(国语2)」中将所有出场动物拟人化,通过主人公狐狸从一开始的伪装欺骗到后来的真诚勇敢的一系列变化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お手がみ(国语1下)」中,将主人公蟾蜍和青蛙拟人化,描写青蛙对蟾蜍的支持和不离不弃,歌颂友情的可贵。
2.2 超人体童话
超人体童话一般被认为所描写的是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动,主人公常为神魔仙妖、巨人侏儒之类,他们大都有变幻莫测的魔法和种种不平凡的技艺。endprint
中国教材的《夸父追日(语文三下)》,主人公夸父与常人不同,身材高大魁梧,为了留下每天都要下山的太阳而不停地奔跑,想要在太阳下山前追上太阳,最终虽然没能成功、疲惫而死,却化作了一座山仍然造福后人。《神笔马良(语文三上)》中赋予了主人公马良神奇的能力,他梦中得到了一支只有馬良才能发挥神奇力量的笔。
日本教材的「ないた赤おに(国语1上)」的主人公是红鬼和蓝鬼,红鬼在蓝鬼的帮助下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蓝鬼帮助他之后毅然踏上了自己的旅途。「かさこじぞう(国语2上)」中,地藏菩萨作为超人体出现,为了报答贫穷老爷爷给自己带斗笠之恩,为他送去了年糕、萝卜等年货。
2.3 常人体童话
通常认为常人体童话中的人物,看起来与常人完全一样,但其性格、行为、遭遇都极度夸张,往往具有某种讽刺性和象征性。
中国教材的《蓝色的树叶(语文二上)》,讲述了美术课上的情形主人公李丽向同桌林园园借绿色画笔,林园园种种借口,使得李丽只得用红色画笔画树叶。《揠苗助长(语文二下)》写的是一个种田人想要让自己的禾苗快点长高便下田把禾苗向上拔,最终导致禾苗枯死。
日本教材的「ひっこしてきたみさ(国语2上)」讲述了因爸爸工作调动从北海道搬到东京的寂寞女孩美纱,在新家看到一只与自己在北海道时养的非常像的一只小狗而与其玩耍起来,进而与小狗的主人男孩信也从产生误会到成为朋友的过程。「おじいさんのかさ(国语2下)」中写了一位因为买了新的雨伞而舍不得用的固执老爷爷在小孩子的影响下改变了自己。
考察发现以上三类还会有两两重合出现。《神笔马良(语文三上)》中,除主人公马良之外,其余的村民和官员皆为普通人,出现了常人体和超人体的结合。「消しゴムころりん(国语三上)」中学生纱织和幸弘是属于常人体,但为两个学生从地板的洞中捡橡皮的壁虎却能够听得懂两个学生的对话,出现了常人体与拟人体的结合。
3 关于中日国语教材中童话题材文章主旨内容的对照研究
3.1 关于如何与人相处
马(2013)⑦“在儿童成长期里,儿童与同龄人的互相交往实际上可能有一种心理治疗的作用。在儿童时期,儿童通过观察同伴的行为获得了大量的关于环境的知识,也通过对同伴的模仿学到新的社会技能……”对于儿童来说,与同龄人的交往和友情的构建对于他们的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能够获得社交技能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关怀和温暖。两国教材都体现出非常重视儿童的人际交往。
经统计,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通过10篇文章向儿童传达了要珍惜友情,学会谅解他人、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帮助他人的理念。《纸船和风筝(语文2上)》中,通过小松鼠和小熊的产生友谊,出现矛盾和重归于好,歌颂了友情的可贵和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丑小鸭(语文2下)》中主人公从一开始的备受凌辱到后来的美丽蜕变,向儿童传达了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相处方式。
日本教育低年级国语教材通过8篇文章向儿童传达了要珍惜友情,与人相处时要周到、耐心,要尊重他人,学会团结他人、化解矛盾。前文提到的「お手がみ(国语1下)」歌颂了友情的可贵。「おおきなかぶ(国语1上)」中,一家人齐心协力拔出萝卜,体现了团结的强大力量。「のらねこ(国语3下)」中主人公悉心呵护流浪猫,他的周到和耐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日两教材在涉及到友情时都宣扬了友情的珍贵,除了歌颂友情的美好之外,不仅没有回避友情中矛盾和误解的存在,还提供了一定的化解矛盾的方法。
3.2 对于美好品德的歌颂
中国教材中涉及到的美德包括善良、勇敢、奉献、牺牲、谦虚、乐于助人、坚持等。《雪孩子(语文一上)》歌颂了雪孩子奋不顾身、勇敢、牺牲自我的精神。《象鼻桥(语文一下)》体现了大象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神笔马良》向儿童塑造了一个正直勇敢、不畏权贵的少年榜样。《七色花(语文三下)》用简单的故事,巧妙地向儿童传达了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且不可只考虑自己、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日本教材中涉及到的美德包括善良、乐于助人、勇敢、牺牲等。「けむりのきしゃ(国语1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向儿童展现了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きつねのおきゃくさま(国语2上)」用狐狸的性格变化赞扬了牺牲自我、乐于奉献的品质。「かさこじぞう(国语2上)」向儿童展示了老爷爷虽物质贫穷内心却很富有的善良品质以及地藏菩萨知恩图报的感人之举。
中日两国教材都涉及到了善良、乐于助人、牺牲、奉献、勇敢。这些优秀品质的培养对儿童的成长必将产生极大影响,乐于助人有助于儿童更快地融入集体和社会,更容易交到朋友。
3.3 关于自然
中国教材中的《荷叶圆圆(语文一下)》《夏夜多美(语文一下)》赞美了大自然景色的美好,《松鼠与松果(语文一下)》《美丽的小路(语文一下)》等在培养责任感的同时,强调了要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棉花姑娘(语文一下)》向儿童介绍了对人们有益的昆虫和鸟类,《四季的脚步(语文二上)》描绘了四季的特征,《笋芽儿(语文二下)》展现了笋芽的生长过程。《要下雨了(语文一下)》生动展现了下雨前会有的自然现象。
日本教材涉及到自然的文章推崇一种人类尊重、畏惧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万物平等等理念。「モチモチの木(国语3下)」中,主人公男孩在亲眼看到大树后,从一开始的畏惧变得不再恐惧它。「うみへのながいたび(国语1下)」向儿童展示了自然条件下北极熊的一种生存状态。「わにのおじんさんのたからもの(国语2下)」在故事的最后展现无与伦比的壮丽风景,让儿童意识到美丽的风景也是一种宝物。「わにのおじんさんのたからもの(国语2下)」体现了动物与人之间的矛盾,让儿童领会到应当尊重一切生命、万物平等的理念。
中日两国教材关于自然的文章都宣扬了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但在中国的教材当中也不缺乏人类要战胜自然的理念。《我是什么(语文二上)》中不仅介绍了水的各种形态,也传达了人们如何征服水资源、使其受制于人的信息。前文提到的《夸父追日》和讲述女娲不辞辛劳集齐五色彩石将天补上的《女娲补天(语文三下)》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欲望,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正如路(2011)⑧中所指出的那样,日本人自古就认为,人和自然(天、地、日、月、山、水、草、木、鸟、兽等)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人和自然没有明显的区别,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宇宙万物的一个种类,应与自然亲善地共生共存,人不需要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相反地,应该顺从自然,热爱自然。
3.4 关于习惯的培养
在教材中对于习惯的培养的文章选取当属中国教材的一大特色。以主人公为典型,鼓励儿童要善于观察和思考,遇到困难要沉着冷静,生活中要勤劳自立等等。《称象(语文一下)》中年幼的曹冲积极思考,想出了连大人都没能想到的绝妙方法来称象。《小白兔与小灰兔(语文一下)》通过对比索要白菜的灰兔和索要菜籽辛勤耕耘的白兔,体现了勤劳的可贵。《两只小狮子(语文一下)》对比了两头小狮子的命运,强调了自立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教材的童话中对此没有明显的体现。
4 总结
童话通过它引人入胜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生动典型的人物吸引读者。中日两国教材在向儿童展示妙趣横生的故事的同时,均旨在对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儿童善于接受新事物,擅长从故事的主人公身上学习模仿,继而映射到自己的日常行为,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是非判断。如前所述,教材中童话题材文章的选取,必将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注释
① 上笙一郎.儿童文学引论[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30.
② 大辞林第三版.https://kotobank.jp/word2017.3.
③ 陈振桂.新儿童文学教程儿童文学基础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02.
④ 本文选取的教材分别为2010年中国人教版《语文》和2011年日本教育出版的《国语》.
⑤ 洪汛涛.童话大师洪汛涛论童话教育(上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22.
⑥ 括号内标注的是课文出处,以下同.
⑦ 马力.评日本童话《十一只猫系列》中的童心与教育元素.作家,2013(24):125.
⑧ 路邈.漫谈日本自然观.今日国土,2011(10):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