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
2017-09-30赵姗
赵姗
摘 要: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就是服务读者。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中外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的现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公共服务形式。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9-0085-03
关键词: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国国情
1 国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1.1 国外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规定
图书馆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传递和开发,并为社会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19世纪下半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立法的形式来保障图书馆的公共化发展、国民的阅读权益以及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例如:美国图书馆目前使用的《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令》和1990年修订的《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强调图书馆属于人民,图书馆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和公众服务。英国《不列颠图书馆法》第一部分的第二条规定:英国图书馆处于公众权利和管理下,是公众查阅文献目录和信息的中心,应向公众和社会其他成员提供设施。
1.2 国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具体实施细则
由于美国兼容并蓄的开放性社会背景造就了图书馆整体开放的意识,包括馆舍建筑风格的开放、藏书布局的开放、服务方式的开放和服务对象的开放。国外图书馆馆舍多为大厅式,宽敞明亮,开放式的管理为各类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国外图书馆对于馆内藏书的布局不局限于只按学科内容分类,同时还兼备按照读者对象和语种分类的开放式布局。这种多方式的藏书布局方便了读者,提高了阅读效率和图书利用率。
服务方式的开放体现在图书馆的服务机构综合了图书外借、阅览室、咨询部等功能,这种方式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借、阅、查,减少了图书管理的烦琐冗余。而对于服务对象的开放则真正体现了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职能,国外图书馆大致可以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在图书馆法中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应该免费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当前国外的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全面向社会开放模式已经比较成熟。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不仅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为本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在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不少国家的学校图书馆也面向社会开放,给校外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图书馆为全民提供信息服务的目标,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为全民学习提供了文化支持。
2 国内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2.1 国内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规定
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图书馆立法还相对落后,至今也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法。目前,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制定了地方性图书馆法规,但缺少图书馆服务的具体实施细则,存在法律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我国现行的图书馆法规对读者权利和义务都有基本的规定,保障了读者的合法权益。但因缺乏具体的图书馆服务实施细则,图书馆在实际管理服务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2 国内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具体实施细则
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多,文献收藏十分丰富,资源开放度高,图书资源利用率也高。
以首都图书馆为例,首都图书馆秉承“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向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首都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逾650万册,采取借阅合一、开放式、自助式、智能化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100余万册(件)开架文献的免费借阅,并利用RFID技术,使读者检索文献更方便快捷。在空间布局和服务功能上,首都图书馆实现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无缝衔接”,以最佳的融合度让读者可以更好地利用图书馆。除了常规的服务项目,首都图书馆还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首都讲堂”。相比之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一些内陆欠发达省份,图书馆不但藏书陈旧,人员闲置,罕有读者,在自动化发展方面更是由于缺乏宏观调控,致使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之间重复建库、重复建网的现象比比皆是。
3 中外图书馆服务的对比
3.1 法律保障图书馆推行社会化服务
国外图书馆法明确地规定了图书馆的职责、管理和经费来源,强调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职能。国外图书馆法对读者、用户权利、义务有明确的规定,读者在图书馆阅读、查阅资料、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图书馆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國内图书馆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法律环境还未形成,存在对图书馆工作和服务认识不清、读者对自己在图书馆的权益认识不足的问题。相对于人均读书量64本的以色列,人均4.3本的我国与世界较高水平差距很大。这种差异源于中国人尚未形成好的读书习惯,更主要的是源于图书馆法的不健全及读者对权利的模糊和对公共图书资源的漠视。
3.2 国内外社会化服务细节比较
3.2.1 国内外的公共图书馆都是对全民开放。随着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深化,服务社区成为国外公共图书馆日益重视的领域。纽约的三大图书馆系统均采用总分馆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一个总馆下设立若干分馆,以网状的形态向社会提供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覆盖区域各个地方,实现效益最大化。国内图书馆是按行政区划设立的,由于地域发展不均衡,中西部的市级图书馆无论藏书还是馆舍的现代化程度都相对落后,社会化服务更成了口号。
3.2.2 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在日本每一个市区中,有一所图书馆承担主馆功能,其他图书馆为分馆,总馆和分馆难以覆盖的地方通过汽车移动图书馆来补充。伦敦公共图书馆不仅数量多,而且功能齐全,也不限于读者的借阅服务,还兼具教育、娱乐、网络、咨询、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社区活动中心。国外公共图书馆都设有少儿馆,主要服务未成年人。而我国多数县级图书馆已形同虚设,要么图书馆的藏书缺乏更新,要么图书馆鲜有来访者。图书馆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公平提供资源服务的文化使命,但图书馆的数量、位置以及服务形式都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意识欠缺造成了图书馆坐等读者上门现象的普遍存在。endprint
3.2.3 数字化图书馆网点。截至2016年年底,全英国建立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社区图书馆网点,市民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源。相比之下,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其他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还相对滞后。
3.3 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比较
国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比较成熟,随着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共享和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中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差异,图1为国外图书馆普遍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国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包括直接知识、重建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和电子知识等方面的服务。直接知识包括馆藏资源、图书、文献的直接借阅服务;知识重建服务包括图书馆工作者对文献、书籍进行分编,建立索引;知识存储服务包括图书馆购买的各种论文、杂志、期刊数据库、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和用户知识库;知识共享包括图书馆间资源的通借通还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共享;移动知识服务保证了读者阅读不局限在实体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移动图书馆进行书籍阅读和信息资料查询。
相比之下,国内图书馆在直接知识获取服务上比较成熟,对于知识的深加工和知识的重建服务多数还是空白。目前国内图书馆还是以传统的借阅为主要服务项目,对于知识共享和移动图书馆的构建尚处于探索阶段。
3.4 国内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达到效果比较
3.4.1 入馆读者比较。根据2012年英国教育联盟的一则图书馆入馆读者统计数据显示,读者中有学生、工人、学者、技术工作者,还有专职家庭妇女和孩子。这些读者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职业,入馆读者中有60%是为了查阅资料,23%是为了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学习服务。调查显示85%的读者会经常入馆,喜欢进来看书喝咖啡。国内图书馆读者群比较单一,入馆读者大多是在校的学生、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和退休的老人。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中80%是来自习或复习考试科目,20%是因为学校图书馆没有他们要查找的资料或资料借出;上班族来借书则完全出于工作需要;退休老人相对较多,80%的老人看书是为了打发时间,或出于休闲的目的。通过比较国内外入馆读者可以看出,图书馆开展的各类服务和读书习惯影响着图书馆的入馆人员组成。
3.4.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比较。表1为国外著名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程度,表2为国内著名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从表1可以看出,国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虽然开放服务的细节不尽相同,但服务宗旨相同,即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便捷的信息咨询服务。从表2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图书馆基本不对市民开放,社会化服务程度相对较低。
4 国内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索
4.1 完善图书馆法,保障图书馆有序提供优质服务
国内图书馆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和完善程度与国外图书馆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我国需要全面、完善的图书馆法保障图书馆的正常有序运行,保障读者权益,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4.2 加强图书馆自身宣传,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首先,图书馆应该加强自身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市民关注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其次,通过传统方式及现代化网络与手机相结合的方式为市民推荐优秀书籍,让到馆阅读成为市民的日常习惯,提高图书馆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力。
4.3 丰富图书馆活动,扩大读者范围
相比國外图书馆,国内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相对单一。我国图书馆可以仿照国外的模式,在图书馆开展各种教育、文化活动。如: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工人的职业技能,增加再就业机会;举办知识、常识、生活技巧讲座,吸引退休和全职主妇参加;定期开展未成年人读书活动,培养孩子的读书热情和阅读习惯。与此同时,图书馆应把自己的服务有效延伸、拓展到街道、社区、企业、行业、农村、乡镇,尽可能多地为读者服务,有效推动社会化服务,让图书馆覆盖全社会成为现实,使图书馆成为集教育、娱乐、网络、咨询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服务中心。
4.4 与书店协作,实现图书流动
当前图书、出版物大量增加,知识更新迅速。传统图书馆的购书、藏书为图书馆带来沉重的库存负担,同时,图书馆还因资料不全面临读者大量流失的困境。根据现实情况,图书馆与书店、图书发行商的合作势在必行,在降低图书馆运行成本的同时,可以增加书店的销售额,实现图书的流动,增加图书的利用率。
4.5 建立并完善数字图书馆,惠及公众
当前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受到电子读物和网络信息的巨大冲击。国外社区图书馆网点和数字图书馆、掌上图书馆的成功案例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图书馆要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扩展网上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手机图书馆,让图书馆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让公众真正感受到图书馆带给他们的便利。只有这样,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才有意义,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崔开华.组织的社会责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8-19.
[2]李阳.论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1):9-12.
[3]宋显彪.图书馆的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09(6):97-99.
[4]林婷.北欧四国图书馆法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与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3):1-2.
[5]何静.日本图书馆法发展概况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43.
[6]刘璇,张丽,冯佳.国外图书馆法演变过程特点及对我国图书馆法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49.
[7]Arundell Esdaile.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Modern Library[J].Library Journal,1989(11):9-11.
(编校:崔 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