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寅恪的弟弟曾是“伪装者”

2017-09-29刘玉琪

山海经·故事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伪装者军统陈寅恪

刘玉琪

抗战爆发后,上海很快沦陷,居住在此的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弟弟陈方恪因没来得及撤离到大后方,不幸成为在日伪统治下艰难生活的一员。

到1938年年初,陈方恪任教的学校因战事停办,陈方恪一家的生活从此没有了着落,他只得变卖家中的破旧物什。如此坐吃山空的日子怎能持久?到了年底,陈方恪已经无法维持一家的生计。

这个时候,华中地区的伪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行政院院长梁鸿志找上门来,劝他出来任职。

梁鸿志和陈方恪曾经是好友,梁鸿志便利用这层关系将陈方恪拉到南京出任了“教育部编审委员”这一伪职。到了1939年,陈方恪又兼任了“南京国学图书馆馆长”。1940年,汪精卫的国民政府成立之时,陈方恪又调任“考试院”委员。在当时人的眼中,陈方恪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然而,真相不仅仅是这样。

1943年春天,国民党军统局潜伏在沪宁杭地区的特工联络上了陈方恪,动员他加入军统,为抗战出力。陈方恪加入军统后,利用自己担任南京金陵刻经处经理及董事代表的身份,将秘密电台设立在了金陵刻经处,由他本人负责掩护在此工作的其他抗日情报人员,并负责管理经费。

不幸的是,1945年8月,陈方恪领导的电台小组被日军破获,陈方恪被逮捕。日军在8月13日开始对陈方恪进行严刑拷打,想逼其交代出更多的秘密。所幸两天后,日本宣布投降,陈方恪才得以保住性命。

1946年秋天,国民党当局的国防部保密局(原来的军统)对陈方恪进行了表彰,称赞他“在沦陷区掩护军统电台、协助进行策反工作,以及被日军逮捕、酷刑下未出卖抗日地下组织等立功表现”,并发给他奖金和“军统地下工作者证明书”。

陈方恪为抗战忍辱負重,默默奉献,他宁死不当亡国奴的父亲——散原老人陈三立(晚清名臣陈宝箴长子)如果泉下有知,也应该感到欣慰了。

新中国成立后,陈方恪失业,困守在南京城南饮马巷的两间旧房里。1950年,陈毅在一次专门招待南京文化名流的宴会上,闻知漏请了陈方恪,就立即派人登门请他赴宴。不久,在南京市政府的安排下,陈方恪一家迁往四卫头54号居住。

1959年,毛泽东在一次宴会上提到陈宝箴任湖南巡抚时,锐意新政,且注重文化启蒙,业绩冠于各省。他自己当年就读的湖南第一师范,就是这位抚台大人创办的。后来又问起了陈氏后人的下落。陈毅一一介绍之后,说陈家的陈方恪在南京。也许是这个原因,不久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照下,陈方恪家又迁到了牯岭路26号的小洋楼里,陈方恪本人也被安排在《江海学刊》杂志社任编辑。1966年1月,陈方恪逝世于南京,享年75岁。endprint

猜你喜欢

伪装者军统陈寅恪
一生师友
大自然中的“伪装者”
伪装者: 找找我在哪……
中统和军统到底有什么区别
陈寅恪与唐筼:白首不相离
《风筝》没告诉你,戴笠并不是吃素的
军统保密慎之又慎
风骨
陈寅恪:我的徒弟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了不起的伪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