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4”模式:礼仪教育实践探索

2017-09-29韩永国程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中职生实践探索

韩永国++程瑞

【摘要】本文基于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144”礼仪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阐述了中职生作为准职业人,除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外,还需要面对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学校在长期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144”中职生礼仪教育模式。通过礼仪教育培养学生文明道德风尚,为学生奠基美好职业人生。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教育;模式;实践探索

【基金项目】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BBB120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00-02

一、“144”模式建构概略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校礼仪教育模式可概括为“144”,“1”即一个目标,实现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44”即四个礼仪教育实施策略,四个习惯养成。四个礼仪教育实施策略指:“一线”,学生在校期间始终以礼仪教育为主线的礼仪训练不断线;“一课”,全校所有班级开设礼仪教育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一操”,学校为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而编排礼仪操,使礼仪训练具体化,可操作;“一题”,以礼仪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四个养成”指学校礼仪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劳动习惯养成、卫生习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养成”;“一线”、“一课”、“一操”、“一题”是基本的礼仪教育活动实施策略,“四个养成”是礼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礼仪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标准。“144”礼仪教育模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化、常态化的具体途径,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模块化拓展训练,以及班级礼仪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协同活动共同促进一个目标的实现。

二、“144”模式實施策略

(一)“144“模式“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实现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努力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语言文明、举止大方、仪容规范、富有爱心”的21世纪的职业人,努力使学生知礼明事、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美好职业人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144”模式实施策略。“一线”。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行为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为了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礼仪教育就成为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一条主线,行为习惯养成和礼仪规范训练不断线,并通过德育学分设置和制度创新加以保证。

设置德育学分。我校2009年开始全面试行综合学分制,综合学分主要包括学业学分和德育学分,德育学分主要是对学生日程行为评价。德育学分评定方法是:以周为计分单位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评定,以100分为基点,采取扣分和加分方式,取一学期各周成绩的平均数计入学期总分。在实际操作中,每班成立班级考核小组,以《学生一日常规》及相关规章制度为标准,以及班级日程检查、课堂表现、文明监督记录为依据每周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并定时向全班公布评价结果。并将德育学分与学生个体的利益挂钩,德育学分平均成绩低于80分的,将被推迟参加顶岗实习的时间。德育学分的实行使得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由软变硬又不乏弹性,既为全员育人找到了抓手,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为落实文明礼仪教育目标,从语言、仪表、行为等方面提出学生礼仪规范要求,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加以推行。针对升旗、课间操、队列、生活、卫生等日常活动,制定了《升旗规定》、《学生军训制度》、《学生一日学习生活规范》、《文明就餐公约》、《文明之星标准》、《文明班级评选细则》、《教室文化评比细则》、《寝室文化评比细则》、《学生礼仪常规》,明确了“十讲”和“十无”标准,使学生学有准则,做有规范。例如“十讲”即:语言讲文明,生活讲节俭,集体讲团结,行为讲规范,学习讲方法,交往讲礼让,处事讲诚信,独处讲形象,活动讲参与,行路讲安全。“十无”即:墙上无污损,桌椅无刻画,地上无垃圾,绿地无破坏,水电无浪费,公物无损害,语言无脏话,行动无打骂,走廊、楼道无奔跑,室内无喧哗。

“一课”。“一课”包括两个主要环节:开发校本课程和课程实施形式多样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本着面向本校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生活,课程内容生活化的原则,从学生身边生活取材,梳理出学生可以感受、愿意接受、能够行动的行为规范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向学生进行传授。《职业学校学生礼仪规范与标准》,如“日常用语的艺术”、“待人接物的艺术”、“与长辈相处的艺术”、“公共场合的艺术”、“塑造自我的艺术”、“被陌生环境接纳的艺术”、“被他人接纳的艺术”等。真正体现了礼仪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中职生”的“三贴近”原则。

除作为常规课程,每个专业作为必修课进行开设外,还开展了以下课程学习活动。在教学楼建“明礼长廊”,以“美德小故事精彩大人生”为主题,精选“孔融让梨”、“铁杵磨针”、“程门立雪”、“闻鸡起舞”等成语故事,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悬挂礼仪展板,介绍“形象礼仪、课堂礼仪、集会礼仪、就餐礼仪、活动礼仪、交往礼仪”基本常识。设礼仪明星光荣榜等。

此外,为使学生熟练掌握礼仪规范,学校把各种要求编成文明礼貌用语和标语,写在操场、教学楼、餐厅等学生活动主要场所的宣传板、楼梯或墙面上,比如:日常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宣传标语:“今天养成好习惯,明日成就大未来”、“微笑是文明的语言,文明是快乐的源泉”、“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节约粮食 文明就餐”等等,时刻提醒学生学礼仪、明礼仪、知礼仪。

“一操”。为深化礼仪教育,我校组织教师编排校园礼仪操,意在训练学生标准的站姿、典雅的蹲姿、优雅的走姿以及引导、介绍、握手、鞠躬等礼仪性动作。礼仪操共设计18节,包括准备部分、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在动作设计中,针对男女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相同动作的区别编排。通过训练可以达到优化身姿、提高协调性、表现美感、增强自信的目的。整套动作融入广播操、健身操和礼仪形体的动作元素,动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直到停止的动作变化来完成对于形体状态的强化和固定,最后以优雅的鞠躬礼作为结束。

“一题”。结合学校实际将德育内容主题化、系列化、系统化,形成一月一主题、一年一循环的主题教育模式。主题教育的实施策略是:舆论引导(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学、讲、赛、评、督”活动贯穿,全校性活动铺垫,主题班会深化。一年级的礼仪教育主题是“学习礼仪,初绘蓝图”,围绕这一主题将礼仪教育模块化:军训教育模块、习惯养成教育模块、礼仪常规教育模块、礼仪操训练模块、文明风采竞赛模块、综合五项“学、讲、赛、评、督”活动模块、感恩教育模块、我的“中国梦”与职业梦想教育模块。二年级的礼仪教育主题是“实践礼仪,调整规划”,礼仪教育模块有:礼仪训练教育模块、习惯养成教育模块、仪表形象教育模块、心理健康教育模块、综合五项“学、讲、赛、评、督”活动模块、我的“中国梦”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模块。

“学、讲、赛、评、督”,学,即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礼仪规范常识及古今中外名人讲文明讲礼貌的故事;讲,即讲学习后的心得体会;赛,即组织学生进行“学礼知礼”知识竞赛和礼仪操比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仪貌、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等进行综合评比;“督”,在教学楼大厅设立“文明监督(下转106页)(上接100页)岗”,早、中、晚对学生仪表仪容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核,同时计入学生德育学分。通过明礼五项活动荡涤学生心灵、提升道德境界,在内化、感悟、提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做真人,讲文明、懂礼貌、有素养。

三、“144”模式:四个养成

“四个养成”。在开展学生礼仪拓展训练的基础上,我校经过实践建立了对学生行为养成习惯的“行为导航——礼仪(操)训练——评价内化”的阶梯式目标训练体系,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养成文明的礼仪习惯。以“讲仪表树形象月”为例:针对我校学生在着装、染发、涂指甲、戴耳环等仪表存在问题,每学期我校都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讲文明树形象的礼仪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仪态大方的好形象。第一周为行为导航学习自查周。首先,根据学生的仪态特点,制定《形象礼仪要求》,各班组织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查,找出自己在仪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填写《行为自检表》;第二、三周为强化训练周。在第一周导航自查的基础上,发挥学校班主任和文明监督岗的监督作用,加强监督和指导,弥补学生自我约束力差的不足,通过不断强化,达到形成习惯的目的;第四周为评价内化周。本周将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发放《仪表礼仪习惯养成反馈表》,家校沟通,促进学生“讲文明树形象”习惯的养成与固化。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充分发挥班主任、学生、家长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天天督促,周周评比,促使学生的着装礼仪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变,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通过实施“行为导航——礼仪(操)训练——评价内化”的阶梯式目标训练体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卫生、文明礼貌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礼仪教育对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更加关注礼仪教育对中职生职业发展和幸福人生的深远影响,努力探索和完善“144”中职生礼仪教育模式,为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表明这一教育模式对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家长和用人单位的肯定。

参考文献

[1]苏州市农村初中生的礼仪教育状况调查及其完善措施[D].冯儒.苏州大学 2015.

作者简介:韩永国(1963-),男,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高级讲师,德育教研室主任,本科,研究方向,德育教學与教育,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德育学科专业带头人,省级精品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负责人;程瑞(1970-),女,蚌埠学院,讲师,新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中职生实践探索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浅谈英语课中的礼仪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