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

2017-09-29杨琴

青年时代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新形势途径创新

杨琴

摘 要: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中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调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势在必行。文章介绍了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突出特征,并从观念、内容、方法、体制四个方面探索出一条优化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传播载体,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强烈的冲击,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等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与时俱进程度不够、实效性不佳

众所周知,现如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发展中与时俱进程度不够,脱离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导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普遍不佳。网络新媒体促使新常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变化,而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却相对固化,教育内容偏重工具性价值,在实际操作中较突出内容的政治性主导,却忽视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大学生的德性塑造[1]。导致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内容结构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内容上应更加切合当前的教育实际,要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现时空走向超时空,以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要求[2]。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仅仅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内容空洞、结构形式单一、更新速度慢,能触及大学生内心的内容很少,导致其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点击率和访问量普遍较低。

(三)专业教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确保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网络信息技术水平与时代需要还有较大差距。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骨干教师通常缺乏相应的网络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而那些掌握了较高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年轻教师又普遍缺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从而严重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网络信息监控技术有待提升

网络世界既有灿烂的阳光,又有阴暗的角落。有效的网络信息监控、杜绝非法网站传递不良信息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有序氛围,提供坚实的基础。然而,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数据显示:仅2017年6月当月,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有效举报量创月度历史新高,达366.9万件,环比、同比分别增长约17.6%和42.2%。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比较片面,网络上容易出现缺乏理性思考,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由此可见不断提升网络信息监控技术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突出特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模式、理念和手段上的一种全新拓展和延伸。就具体实施方法来看,许多方法都进行了创新,如传统的说服教育法向网络的情景陶冶法递进。而情境陶冶法则利用了网络的虚拟性,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沟通方式,利用网络的立体化感官,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教变成了生动而形象地寓教于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备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外,同时还具备了自身的特点[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具有自身鲜明突出的特征。

(一)时效性

大数据时代,速度是信息网络的首要优势。网络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同与以往传统教育方式的时效性。首先,网络快速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宣传提供便利,互联网本身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和途径。其次,互联网几乎已经覆盖全球,网络作为公共资源人人可共享,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普及率。再次,在校大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有电脑终端的地点随时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选择学习内容,大大提高学习效果。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时间、空间、学习效果都表现出较为突出的特点。

(二)渗透性

大学生接触网络的途径越来越便捷,除电脑之外,手机是网络运营发展最为迅速和普及的工具之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6 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68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手机已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比基本饱和”[4]。大学校园中,“低头族”随处可见,其渗透作用之大足以可见。然而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渗透性功能还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们仍需探索具体如何发挥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渗透作用。

(三)交互性

互联网具有便捷的沟通交互优势将“被动接受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主动参与交流,在思想交锋中自然而然接受引导”的新型网络教育模式。通过网络途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教育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大学生群体间的思想交流,没有繁琐的程序所限制,不拘于固定的某种形式、方法,可以匿名参与交流讨论,能使大学生放下顾虑、自由发表各种观点,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交互性特点决定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享有完全平等的地位。

(四)开放性endprint

互联网世界不存在地域的界限,在地球村这个人类共同的社区里,人与人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开放地互动交流。“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话语空间,并提供了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网络事件、政治事件的互动和讨论中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的看法”[5]。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形式由单一媒介转变为多媒体形式。通过文本和视像传播,所有真实的、无法描述的场景,都可以及时形象全面地被渗透。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 + 技术不断涌现,网络信息的传播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跨越无限广阔的空间传播信息,使教育客体能够在自由沟通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熏陶。

三、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一)以学生为本,促进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

创新是事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当前形势下,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要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提高大学生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因此,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想学生之所想,因势利导,辩证地分析和处理问题。

其次,要树立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上。网络政治思想教育平台在及时发现学生问题、为他们缓解压力、答疑解惑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成为他们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源泉。

(二)要注重实效,促进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首先,要充分调研,了解需求,明确工作思路。大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在教育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大学生的层次和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材施教。

其次,校园网站等平台建设需要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必须要及时更新、优化升级,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立成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三)运用网络技能,促进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要想做好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运用网络技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管理和优化。

一方面,要合理分工,加强培训,号召全员参与,全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运用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学生为主来建设、管理、使用、维护网站,这种参与体验的管理模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而且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接受程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直接、广泛、深入。

另一方面,依托网络技术手段,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心设计载体,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以手机为传播载体,开创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官方微博,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设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工作、学科竞赛、就业指导等不同板块,传播“微新闻”,“微知识”,定期开展“微课堂”等系列活动,开展系列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网上引导和网下教育相结合,不断拓展育人平台的覆盖范围与内涵。

(四)要科学规范,促进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创新

制度建设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要利用互联网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和感召力,必须不断规范完善网络建设规章制度。

第一,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专兼结合,权责分明,逐步形成不同职能部门、各学生社团之间相互协作的机制。科学选拔,定期考核,合理淘汰,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奖惩分明,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制定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可以把工作绩效与评奖评优、待遇晋级等挂钩,调动队伍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当前网络信息错综复杂,大学生在充分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左右,难以辨别是非真假。因此,迫切需要将“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测制度,统一思想,正面引导,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欧雪松.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157-158.

[2]肖辉.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维方式的转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56-59.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36次统计报告[EB/OL].(2015-07-23)[2015-10-15].http://it.people.com.cn/n/2015/0723/c1009 -27350708.html.

[5]丁振国,杨玲玲.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67.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形势途径创新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