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石城地名的语言、文化分析

2017-09-29黄翠华

青年时代 2017年24期
关键词:石城县石城平仄

黄翠华

摘 要: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指称,是人们为一个自然或者是人文地理实体所给出的专有名称。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可以说地名就是进行历史研究的一个窗口,是一副自然环境的素描。文章从语言学角度考察赣州市石城县地名的语音、词汇特点及历史演变,也从文化角度分析地名背后的地域特征。

关键词:石城;地名;语言;文化

一、地名文化及石城简介

“凡具有社会性的,标记着占据一定地域空间地名的名称,皆可认作地名。”地名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域所约定的专有名称,也是属于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它记录了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展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石城县位于江西赣州,素有“闽粤通衢”之称,是个纯客县,研究石城地名与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石城客家文化的研究。

二、石城地名的语音特点

(一)音节结构特点

在《石城县地名志》列举的近2千条地名中,双音节约25%,如下庄、大坑;三音节约64%,如七里亭、大石咀;四音节约6%,如上砧棚坑等。从统计结果来看,三音节的地名最多,双音节的后可加通名或者不加,如丰山或者丰山乡,若后加上通名,也成为三音节的地名。三音节词语多,原因一是习惯在双音节后加个通名如寨、坪、坑或者表示方位的词如里、下、背等,这些是有区分意义不能省略的。二是双音节地名后加专名后,更加正式准确。三音节地名相比于其他数目的音节地名,首先比单音节(石城无单音节地名)或者双音节更有区分性,同时具有双音节节奏和谐的优点。其次比四五六音节更加经济适用。

(二)平仄配合特点

本文统计三音节地名的平仄配合情况。平仄平5%,平平平35%,平平仄18%,仄平平17%,仄平仄5%,仄仄平10%,仄仄仄10%。从统计结果看,平仄平、仄平仄这种凹凸型的平仄搭配不多。平平平式最多,可以看出石城话语流比较平和舒缓。平平仄和仄平平式也较多,其中仄平平式从词义上停顿应该是AAB式,如大山/下、大坪/岗,但在语流中读成ABB式,大/山下、大/坪岗。除去前后缀的仄声,音节为平声组合,也可以看出石城话中语流较为舒缓。音节中仄声不少。像石、屋、竹等在石城话中均为入声,古入声在石城话中保留情况较好,在地名中的体现也较多。

三、石城地名的词汇特点

地名属于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进行地名命名方式和规律研究有助于阐释地名的含义和由来,也是地方社会历史变化的缩影。

(一)地理水文

高地用词山、岭、岗、丘等,如丰山、龙岗、大沙丘。平地用词坝、坪、场等,如西门坝、下坪。低地用词坑、窝、洋,如珠坑、洋地。水文用词江、溪、湖、湾、沙等,如琴江镇、秋溪、沙排。通过这些地名可以一窥石城地理水文面貌,石城地属东南丘陵,多山水,少平地。

(二)人文村落

石城现仍有一些畲瑶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多筑寨而居,现在地名中仍保留了较多以“寨”为后缀的地名,如通天寨。还有很多组、队为通名的地名,如上街队,反应了公社运动时以村、队为单位集体生活的历史。还有些以名门望族、最早迁来当地的某姓氏为地名,如温坊、李家屋等,可以追溯一个族群的迁移史。

(三)人工建筑

从观、亭、围、寮等建筑地名也反应了石城的风土人情。比如风雨亭,以前交通不便出门不易,供过往的路人避风雨或休息的风雨亭是温暖路人、拉近老乡距离的重要场所。“围”体现了客家一种特殊的房屋建筑样式,一个家族的人住在同一个围屋里,子孙见多,围屋向外扩张,越建越大。“寮”是简易的茅草棚、泥胚房,用作作坊(碾米、烤烟)、圈养牲畜、厕所(灰寮),反映了石城以小农经济为主、淳朴简单的山村生活面貌。纸寮,造纸厂,石城地名中有不少“纸寮”地名,石城造纸厂多,说明石城树多、水多,便于造纸业的发展。

四、石城地名的修辞特点

(一)比喻

如坛子坑(村形像坛子)、石狮岭(地形像石狮)羊角寨(村后山形似羊角)、象牙咀(山排咀形似象牙)。地名用得多的还有与比喻相近的比拟,通过物与人形态等的相似性来描写物,赋予物生命与情感,如八卦脑、下溪背、仙姑岭。“仙姑岭”让一个普通的山头灵气顿增,增加了神秘感和美感。

(二)借代

借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两物之间要有相关性。比如琴江镇(江水潺潺如琴声,镇以江名)、牛屎窝(河谷多牛屎)、小姑乡(地处偏僻,嫁女进山,家有小姑住彼)、小别(交通要道穿过,常于路上离别)。

(三)夸张

通过对事物夸大或缩小的命名方式,更能体现当地人对事物的认识、态度,也更具有欣赏自然的趣味。比如石城(山岭重重叠叠如城池)、龙岗(崇山峻岭如蟠龙)、洋地(水多如汪洋)。

五、石城地名的文化意义

地名是社会历史生活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从地名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面貌。从朴素的地名中挖掘特色的文化内涵,地名这张名片体现着石城这方水土,这方民情。

(一)地理文化

石城地名中大量的石、山、岭、坑、坪、江、塘、松、桐、田等字眼真实反映了石城地处东南丘陵、山多地少、湖泽星罗棋布、植被丰富的地理景观。莲花寨、莲蓬头、莲蓬湾,可见“莲”在石城很常见。石城有“白莲之乡”的美誉,每年六、七月,全县莲花盛开,在个个山坳中铺满片片白的、粉红的荷花锦霞,美不胜收。而白莲也是石城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二)宗族观念

石城地名中有大量带有姓氏的地名,如温坊、何坑、赵家地、廖家屋、黄家庄。石城祠堂林立,很多地名就以祠堂为地标来指明方位。石城是一个客县,客家历史上就是一个迁徙的族群,翻开族谱,可以看到一个家族的发展,拼凑起来可以重现一个历史片段的移民史。可以看出客家人重视自己的方言,重视家族血缘。

(三)美好祝愿

地名受行政区划的影响,但更体现了普通大众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祈盼。比如睦富、长乐、丰山、新村等都表达了人民祈求丰收、追求富裕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民间宗教

淳朴的石城百姓也有朴素的愿景,求子、求财、保平安常常需要向神灵倾诉。从以观、庙、庵、塔为地标的地名中可略窥一二。比如观下乡、庙下、庙背、庙子潭、回龙庵、回兰寺、观音坑、宝福塔、标峰塔。

六、结语

本文在阐述石城地理、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石城地名的语言特点,包括地名的音节结构、韵律,词汇的特色及修辞。还分析了石城地名反映的文化内涵。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可以看出石城地名的一些特点,也可以窥探石城地理人文风貌。

参考文献:

[1]石城县县志编撰委员会.石城县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2]石城县地名志编辑委员会.石城县地名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4

[3]翁振军.地名学理论探索[M].邢台市地名委员会,1991

[4]涂莉思.汉语地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以南昌市地名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5]李娟娟.长沙地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6]张燕来.北京地名的语言学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5

[7]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M].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

[8]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C].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9]高峻.地名趣談[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城县石城平仄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清代赣南农村的地权流转——以石城县契约文书为中心
春天的马蹄声
用心呵护青山绿水 江西石城:绿色高颜值 引来八方客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
滇风诗说
石城秋色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