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阅读疗法的起源与发展史略

2017-09-29陈岩波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疗法诗歌研究

陈岩波



中外阅读疗法的起源与发展史略

陈岩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文章对阅读疗法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史过程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总结。按照历史时间的顺序,对我国历代主要的阅读疗法思想和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对西方阅读疗法的主要观点和学术思想、发展状况做探讨和研究,并对中外阅读疗法应用、发展和研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阅读疗法;起源;发展;历史

人类在与疾病进行抗争中,探索总结出了无数种治疗疾病,恢复身体、精神健康的方法和手段,保存至今且仍具有疗效的有数十种。除医药疗法外,中外历史上都有利用阅读治疗疾病的记载。阅读疗法(biblitherpy)一词源于希腊语,指患者在阅读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指导、有控制地阅读图书和其他文献资料,借以辅助医治疾病,特别是情绪、情感方面的紊乱病症[1]40。《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三版)解释为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医学和精神病学的治疗,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广义来说,凡是通过阅读图书资料,欣赏艺术作品、声像资料,具有纠正精神、心理障碍,完善人格的方法,包括音乐疗法、绘画疗法、诗歌疗法等都是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发展史研究的目的,在于回顾和总结人类阅读疗法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发现中外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差距,继承传统阅读思想和文化精髓,充分阐述书籍在防治人类生理疾病和精神障碍方面的独特作用和机理,以增强进行阅读疗法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寻找中国阅读疗法研究的新出路。

目前,阅读疗法已经得到国外医学界、科学界、艺术界的认可,但是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针对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逐年上升的现状,阅读疗法不但有利于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利用,不断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而且有利于积极推进国内阅读推广,回归经典阅读,为医学界提供另一种治疗方法和手段,弥补临床医学治疗和药物滥用带来的副作用。阅读疗法可以丰富和充实读者的精神空间,提升人文素质,转变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使读者找到心灵的慰藉,不断完善人格、情感和思想,深入挖掘内在潜力,实现自我超越。

1 国内研究

1.1 中国古代

阅读疗法在中国的确切起源时间很难考证。从现存和陆续出土的文物及早期的岩画来看,文字出现以前,图画形成时期,中国先民已经有了阅读疗法的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说中已有明确的阅读疗法思想。如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诗歌具有调节情志的作用,可以算是中国古代阅读疗法或诗歌疗法的源头。汉代刘向提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此时阅读的治疗意义还不明显。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到“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治疗和预防疾病。南北朝时期,“佛经中的哲理对人们具有规劝的性质,对心理有较强的调节作用,通过阅读佛经,不少人心境顿然开朗,忘却了苦难与病痛。一般认为,从佛教盛行的南北朝起,中国的阅读疗法又增加了新的内容”[1]7。佛教盛行,阅读佛经成为人们寻求心灵宁静的手段。

隋唐时期,阅读疗法案例增加,阅读的对象不仅局限于书籍、诗歌,图画也被应用于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如隋炀帝杨广因酒色过度患消渴病,莫君锡献上“青梅”“雪景”两幅图,经过一段时间的观赏后,隋炀帝的消渴病得到了痊愈。唐代柳宗元在《读书》中“吟咏心自愉……书史足自悦”,论述了阅读的治疗价值,主张阅读诗赋文章、观赏书画都可以养生祛病。杜牧在《读韩杜集》中写道“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认为韩愈文集和杜甫诗歌可以消愁解忧。李贺在《赠陈商》中写到“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可见,诗人对阅读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已经有所认识。

在宋代,阅读疗法的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王安石写有“文章旧所好,久已废吟哦。开编喜有得,一读疗沉菏”。陆游曾对一位头风患者说,“不必要求芎芷药,吾诗读罢自醒然”。北宋秦观在《淮海集》中介绍了自己病中看王维的《辋川图》而痊愈的经过。明代陈继儒认为“医俗病者,独有书耳”。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明确指出,读书得法,能收到祛疾养生的奇效。明代医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诗书悦心……可以延年”。明清时期的李渔曾说,“陈琳之檄,枚乘之文,皆前人已试之药也”,他认为书可调节情志。清代王鸣盛“书能益神智,六籍皆膏”。吴师机《理瀹骈文》中载“七情之病也,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张潮在《书本草》中,仿照传统中药药性,对“四书、五经、诸史、诸集、释藏、道藏、小说”等古籍规定了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明清两代,随着历史文化背景的变迁,阅读疗法在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富有疗效、最有治疗价值的是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名著,它们不仅造福当世,迄今也是慰藉心灵的良药”[2]161。

历代不乏关于阅读疗法的论述。从正史、别史、野史到文学、艺术,从诗歌到戏曲都有大量的经典案例和评论。从医家到文学家、思想家和帝王将相都不同程度地涉猎过阅读疗法。有散论,也有专论,有虚构的,也有真实的记载。“移情易性、暗示、澄心静志、读经参禅等阅读治疗的医案,是中国古代阅读疗法案例中极具魅力的部分,符合中国人情感的基本特征”[3]。

1.2 中国现代

我国现代阅读疗法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笔者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选择“篇名”“主题”“关键词”等3个选项,使用“阅读疗法”“读书疗法”“阅读治疗”“文学治疗”等24个检索词检索,时间范围为1996-2017年,检索日期为2017年3月10日,检索到大量有关阅读疗法的文献(见表1),文献发表总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1988年,严克华[4]在“医院图书馆员的服务方向”一文中,最早介绍了阅读疗法。1995年,凌珊等[5]在治疗情感障碍疾病过程中已经使用阅读疗法;1998年,王龙[6]提出“阅读卫生学”概念;1999年,黄菊屏[7]建议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2001年,宫梅玲等[8]发表文章谈“阅读疗法”在排除大学生心理困扰中的作用。自2004年开始,王波对我国历代的阅读疗法进行系统整理,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入手加以考察,建立了完整的阅读疗法研究体系,出版《阅读疗法》,介绍了阅读疗法的概念、原理、类型、国内外概况,并对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还列有“阅读疗法研究中文资料目录”,为阅读疗法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2]307。

表1 1996-2017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阅读疗法相关文献检索统计

2005年,刘胜江等[9]对阅读疗法的概念、机理及运用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2006年,范文田等[10]认为阅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康复治疗方法。2007年,孙忠芳[11]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服务优势、环境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大学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10年,吴笑兰[12]从书目选择的原则、方式和分类等角度研究了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书目”建设工作。2011年,赵丹僖[13]分析了引起阅读疗法副作用的诸多因素;同年,左步电[14]归纳出我国开展阅读疗法的公共模式、混合模式。万宇[15]认为,合理的阅读疗法能让自闭症儿童从沉默无语发展到积极参与,阅读的确能解决一些实际性的社会问题。

201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推出“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对症书目”[16];同年,吕辉[17]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诗歌疗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对诗歌疗法的概念、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并对诗歌疗法对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了探索。2013年,余明霞[18]按主题分类对阅读疗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2014年,苏丽亭等[19]从共词分析角度对国内外阅读疗法研究热点进行总结;2015年,王晓燕等[20]对国外儿童阅读疗法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2016年,王景文等[21]对阅读疗法学科建设及概念与理论维度进行了积极的探讨;2017年,苏丽亭等[22]对阅读疗法应用研究的发展与干预模式进行了研究。我国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青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湖南省肿瘤医院图书馆、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福建省闽清精神病防治院在利用阅读疗法治疗和缓解儿童自闭症、情感障碍、抑郁症、精神疾病、肿瘤康复、患儿心理干预、疾病整体护理及子宫动脉栓塞术护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开展阅读疗法应用的机构还有山西省人民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厦门仙岳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数十家。

2 欧美国家研究

2.1 16世纪前

阅读疗法在西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福玻斯•阿波罗(Phoebus Apollo)掌管光明、青春、医药、音乐等,把诗歌、文学、图书、阅读当成人类自我救赎的良方,“医治灵魂的良药”曾被镌刻在古埃及底比斯城的一个图书馆的正门上方;当时的一些寺院闻名于世恰恰是因为使用了读书的方法来治疗疾病。苏格拉底在《斐德罗》中提出“凭借言辞的灵魂治疗”,主张通过灵魂治疗引导和教育青年过上哲学生活。柏拉图强调“灵魂的和谐”,把音乐视为心灵的药物。亚里士多德注重“情绪上的平衡”,认为音乐对情绪可以起到宣泄的作用,并指出“语言之于心灵犹如药物之于身体,不同的话语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使人悲哀,有的给人愉悦,有的使人害怕,有的促人勇敢,有的像魔术一样使人着迷”[23]。他还曾提到文学具有健康的心理作用,悲剧能清除过度的恐惧和怜悯,并确信诗歌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提供洞察力和普遍的真理[24]。

中世纪(约公元476-1453年),西方医生将《古兰经》或《圣经》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到了后期,欧洲出现了“病人图书馆”。首次倡导阅读疗法的是瑞典神经病理学家亚罗勃•比尔斯特列,他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指导阅读,使病人消除紧张不安和消极情绪,树立乐观精神,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推广阅读疗法最早的国家是德国[2]17。1250年,法国教士夏尔•德•富尼瓦尔认为,人文记诵有利于健康。

2.2 16-20世纪

英国散文家、哲学家培根认为“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通过求知来改善”。英国小说家毛姆在《书与人》中提到,“养成阅读习惯,就等于为自己筑起了避难所”,他还说“读书可以缓和饥饿的痛苦与失恋的悲哀”。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德国哲学家康德说,“阅读一本有趣的书与锻炼身体一样有益于健康”。英、法、德等国医生在处方中常附有可参照阅读的书目。

1916年,美国人塞缪尔•麦克德•克罗舍斯(Samnel Mechord Crothers)首先使用了“bibliotherapy”一词[25]。美国学者罗宾对阅读疗法进行细致的分类;杜威认为图书馆员是阅读监测器,能够医治各种人类疾病。1946年,EB艾伦在《图书治疗实践》中创立“图书治疗学”(science of bibliotherapy)理论体系。1961年,“阅读治疗”一词被收入《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中。同年,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癫狂与文明》中论述了阅读与癫狂的关系,并对阅读疗法的副作用做了介绍。1969年,美国成立诗歌疗法联合会(APT),1971年更名为国家诗歌疗法联合会(NAPT)。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诗人阿瑟•勒内(Arthur Lerner)创立了诗歌疗法研究院。英国医学家认为,阅读诗歌比吞服药丸能更有效地治疗焦虑症和抑郁情绪[26]。1980年,英国韦尔瓦•帕亭顿组织召开了阅读疗法信息交流会,1981年4月创建了完善的阅读疗法服务体系,建立了非官方组织——阅读疗法分会。早在1974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简称IFLA)就制定了图书治疗计划,1984年在《图书馆为医院病人和残疾人服务纲要》中要求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服务[27]。美国尼古拉斯•玛札(Nicholas Mazza)从事诗歌疗法理论与实践研究达27年,1987年参与创办《诗歌疗法》期刊,他认为诗歌既是艺术又是科学,不仅可以治疗精神和心理创伤,而且还成为那些找寻生命出路和生活灵感的人们的灯塔。美国塞缪尔格拉丁教授认为,《诗歌疗法——理论与实践》“不仅带我们领略了历史、现状及未来蓝图,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将诗歌疗法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美国Kim Amer用阅读疗法与糖尿病患儿及身材矮小儿童讨论自尊的感受和对目前状况的态度[28]。美国M Floyd通过阅读疗法训练使问题儿童成为能够主动解决问题的人[29]。2004年,德国制定标准,要求医院图书馆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资料[30]。2008年,英国艾拉•柏素德(Ella Berthoud)与苏珊•艾尔德金(Susan Elderkin)经过5年的努力,完成了《小说药方》,该书收集了300多种“病症”,提供了700多部小说。《小说药方:人生疑难杂症文学指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治疗专著和处方,但编排结构和体例独特,所列适应症及心理、精神、习惯等问题相对独立,言简意赅,在相近的病症、现象的治疗建议中列有参考文献。

3 讨论

中外阅读疗法都具有悠久历史,在理论、实践方面各有千秋。但是从近现代开始,从理论到实践,从机构到人员,从意识到思想,我国与外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3.1 西方阅读疗法研究优势

近代,西方心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神经和精神医学的迅速发展,为阅读疗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阅读疗法的作用、适应症、书目选择及不良阅读的副作用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我国学者王景文等[31]深入研究了国外阅读疗法文章1005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国外阅读疗法研究的核心期刊18种,其中美国、英国阅读疗法的研究机构、组织众多,技术手段和研究水平等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西方阅读疗法,从机构组织到个人,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分类细致,研究深入,制定有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机制,呈现主体多元化、载体多样化发展趋势,对阅读疗法主要参与人员的条件、资质等进行明确规定,并制定相应的应用标准[32]。

3.2 我国古代阅读疗法特色

我国古代阅读案例资料丰富,但阅读疗法在理论上仍停留在传统文化层面。中国五行学说阐述了人体各种情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阅读疗法的原理、分类方法及其目的带有明显的传统文化色彩,多与修身、养性相关联,阅读具有保健和养生功效。我国学者沈固朝等[33]认为,“中国传统中的读书治疗疾病是属于一种个体或是偶然的行为,并非有目的、有组织的科学治疗行为”。

3.3 我国现代阅读疗法的薄弱环节

我国现代阅读疗法研究的主体多为高校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人员,论文多发表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上,缺少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对以往案例和经验的整理、归纳、总结不够,阅读疗法专著不多,研究方法上缺少创新,缺少国家级的权威研究机构和团体,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薄弱[34],图书馆与医院、患者相分离。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导致全民阅读效率偏低,没有好的阅读环境,加上网络、多媒体和数字阅读的冲击,传统阅读渐行渐远,这也许是中国阅读疗法落后于西方的本质原因。

4 小结

人类的历史是阅读的历史,也是精神世界不断完善的历史。大量统计数据证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社会、家庭问题使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大,各种精神卫生危机、精神障碍发生率仍然很高。阅读疗法对人的精神、心理、人格的影响巨大,只要能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深入挖掘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制定提倡、推广阅读疗法的规范性文件,让阅读疗法通过正规的宣传途径进入公众视线[35],使我国阅读疗法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有所发展。

[1] 湛佑祥,陈界,刘传和,等.阅读疗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

[2] 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 苏姗,段金伟,李兆健.中国古代阅读疗法案例评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1):2394-2397.

[4]严克华.医院图书馆员的服务方向[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88,5(2):62.

[5] 凌珊,华薇娜.阅读治疗简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1):42-43.

[6] 王龙.阅读卫生学论略[J].阴山学刊(社科版),1998(4):62-69.

[7] 黄菊屏.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疗法的建议[J].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9(6):52-53.

[8] 宫梅玲,王连云,魏彦平.谈“阅读疗法”在排除大学生心理困扰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27,29.

[9] 刘胜江,张大均.阅读疗法:概念、机理及运用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5,26(3):63-64.

[10] 范文田,王旸,徐清芝.阅读疗法对抑郁症疗效的观察[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4):336-337.

[11] 孙忠芳,罗威.大学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9):103-105.

[12] 吴笑兰.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书目”建设[J].图书情报研究, 2010,3(4):29-35.

[13] 赵丹僖.阅读疗法副作用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9(1): 76-79.

[14] 左步电.我国阅读疗法的实践模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1,20(10):40-42.

[15] 徐雁.“阅读疗法”、“文学疗愈”与全民阅读推广[J].图书情报研究,2010,3(4):12-23.

[16] 李洁.文化与精神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56.

[17] 吕辉.诗歌疗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2.

[18] 余明霞.我国阅读疗法主题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13(8):37-42.

[19] 苏丽亭,黄晓鹂,王景文.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阅读疗法研究热点[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2):28-31.

[20] 王晓燕,关朝明,王景文.国外儿童阅读疗法研究进展[J].校园心理,2015,13(4):244-246.

[21] 王景文,张弘引,李杏丽,等.试论我国“阅读疗法学”的学科建立——基于学科成立基本条件的视角[J].图书馆,2016(12):12-16.

[22] 苏丽亭,王景文.阅读疗法应用研究的发展与干预模式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1):94-96.

[23] 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M].郝久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0-11.

[24] 徐雁.文学阅读与文学疗愈[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4):16-24.

[25] 王万清.读书治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3.

[26] Coomaraswang SD. Therapeutic aspects of a library service to hospital patients[M]//Bibliotherapy source book. Phoenix: Oryx Press, 1978:333-337.

[27] 杨一琼.中西方“图书疗法”的比较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2,22(4):109-111.

[28] AMER K. Bibliotherapy:using fiction to help children in two populations discuss feelings[J]. Pediatric Nursing, 1999,25(1):91-95.

[29] FLOYD M. Bibliotherapy as an adjunct to psychotherapy for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3,59(2):187-195.

[30] HOOK SA. Hospital Libraries in West Germany: an overview of reference services[J]. Medical Reference Services Quarterly, 1986,5(3):75-84.

[31] 王景文,马红亚,高玉洁,等.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外阅读疗法研究力量分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4):62-68.

[32] PEHRSSON Dale-Elizabeth, MCMILLEN PS. A National Survey of Bibliotherapy Preparation and Practices ofProfessional Counselors[J]. Journal of Creativity in Mental Health. 2010,5(4):412-425.

[33] 沈固朝,万宇,巢乃鹏.阅读治疗在中国[J].中国图书评论,2005(1):12-15.

[34] 苏丽亭,黄晓鹂.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3):38-40.

[35] 向陈,李梦聃,刘仙菊.论阅读疗法的推广与普及[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2):56.

Origin and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Reading Therapies

CHEN Yan-bo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China)

In this article, the origin,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eading therapies we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briefly.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sequence, the main ideas and typical cases of reading therapies in the past dynasties were summarized and combed.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d and studied the main ideas, academic thoughts,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reading therapies, and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and foreign reading therapies.

reading therapies; origin; development; history

陈岩波.中外阅读疗法的起源与发展史略[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7,41(5):60-封3.

10.3969/j.issn.2095-5707.2017.05.014

G252

A

2095-5707(2017)05-0060-06

2015年度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科研项目(2015-A-126)

陈岩波,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阅读疗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 chenyanbo@hljucm.net

(2017-05-20)

(2017-06-15;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疗法诗歌研究
诗歌不除外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诗歌岛·八面来风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