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宁的日与夜
——电影节研究学者看FIRST

2017-09-29车琳

电影 2017年9期
关键词:塔尔贝拉西宁

文/车琳

西宁的日与夜
——电影节研究学者看FIRST

文/车琳

FIRST电影大使周迅的微笑随风飘扬

中国,西北,海拔2295米。

七月骄阳似火,也有骤雨连连,高原上的西宁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他们的第一站不是塔尔寺、青海湖,而是进入黑暗的电影厅,由银幕之光指引,开始一场接一场的电影之旅。

FIRST的创始初衷是发掘与推选青年电影人首作及早期电影作品。影展不大,评委会主席却来头不小,徐枫、许鞍华、谢飞、姜文、王家卫、娄烨……屡屡令人瞩目。一批近年来在业界备受关注的电影人,如忻钰坤、张大磊、王一淳、马莉、马凯、张涛等都从这里首航。

从最早的校园短片展映,到如今包括展映、产业场、训练营、论坛、创投会以及颁奖盛典的综合影展,时间见证了FIRST的生存与开拓,而关注青年电影的初心未变。FIRST的水晶板砖奖杯不仅注解了数十年如一日的死磕、拍砖、叫板,也一块一块构筑起青年人的电影圣殿。

此时的西宁属于FIRST,属于电影。在路旁的道旗上,FIRST电影大使周迅的微笑随风飘扬。以主会场索菲特酒店和万达、耀莱和星美三个放映影院为中心,电影节的氛围搭乘着穿梭转场的车辆和人流,传遍整个城市。

看·惊人之作

今年的展映共有90余场次,“入围影片”呈现了中国青年影人新作,而“鹿特丹星球”、“意象再造”等展映单元中也频频出现品味清奇的国外新作,体现出FIRST展映的丰富多元。

从入围到首映,在FIRST看到的,不仅是年轻作者的表达和呈现,也是电影新力量的登场。像《南京南》、《卤煮》这类粗砺的“惊人首作”,尽管槽点无数,但它们只能在这里、也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FIRST显现出了女性版图。

从展映、入围到获奖影片,女性影人和女性题材俯拾皆是:如《笨鸟》中的小镇少女,《小寡妇成仙记》中的乡村少妇,《川流之岛》中台湾体制变革中的中年失婚女性,以及《强尼·凯克》身份暧昧的都市女性;其中《笨鸟》(黄骥)、《强尼·凯克》(黄熙)的导演都是女性。

FIRST的水晶砖奖杯

本届FIRST评委会主席娄烨与FIRST训练营导师贝拉·塔尔

而今年总体质量较高的纪录片单元中,《囚》(马莉)、《我要参选》(邢菲)和《中国梵高》(余天琦)也都来自女性导演。与国内外其他电影节构建的“女性单元”、“女性视角”相比,这里更像是形成规模之前的自然生长。

而从FIRST走出来的青年电影人,也用“回家”和回馈来推动电影节的良性循环。

《老兽》是2016年在FIRST获得创投奖的项目,2017年顺利成片并入围竞赛,效率与品质之高令人惊叹,而男主角涂们凭借洒脱的表演(或者说与角色的完美契合)获得了最佳演员奖。

同样出身于FIRST的马莉携新作《囚》回归FIRST。这部曾入选今年2月举办的第67届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的纪录片,以长达287分钟的影像编织起人的困境与反思,获得最佳纪录片奖。

而三年前凭借《心迷宫》从FIRST扬名的忻钰坤,用新片《暴裂无声》为这届FIRST奉上了闭幕影片。

评·场刊打分

观影口碑、映后Q&A、电影短评和场刊打分,共同构成了FIRST的反馈体系。除了亲临现场的导演与观众直接的交流,和各大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实时更新的电影快评,今年的FIRST首次引入了场刊打分机制。

这种在戛纳、柏林、威尼斯等主流电影节盛行的影评人对竞赛单元的打分,提供了与竞赛评奖平行的另一套评价体系。FIRST呈现出的反差较大的分数和首次出现的4分满分评价,也成为各种场合的电影畅聊的话题。

聊·尴尬经历

另一种电影节比较流行的聊电影形式是论坛。今年FIRST电影论坛的主题是“另类电影教育”,本届FIRST评委会主席娄烨与FIRST训练营导师贝拉·塔尔的对话过程虽然略显尴尬,但从“电影教育”出发而抵达“电影无需学习”的结论,倒是符合“娄公子”与“小塔”各自的成长轨迹。

贝拉·塔尔回忆起年轻时在鹿特丹与戈达尔面对面的段子,他问戈达尔如何完成某个惊人长镜头时,戈达尔深吸几口雪茄,吐出一句“不记得了”;娄烨也分享了曾经在罗马与贝托鲁奇的会面,他的问题“导演在现场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得到的是贝托鲁奇“睡觉”的答案(后来贝托鲁奇解释这么说是因为现场布光通常花费太长的时间)。

这样另类的“训导”也佐证了最后二位一致同意的观点:电影没有规则,不必局限,最重要的是学习生活。

投·7年计划

创投会和训练营,是FIRST关注的电影源头——拍电影。

FIRST创投会搭建起低成本影片与电影产业的连通机制,资源的适配是为了更好的帮助青年影人抵达银幕的彼岸。在前期的工作坊中,国内外剧本导师对12个电影计划进行一对一辅导,使得电影计划充分孵化。

露天放映(王垚 摄影)

经过创投会陈述和评委评审,由腾讯影业、和和影业、新丽传媒、阿里影业、猫眼影业、恒业影业、龙跃中欧制片人协会、天工异彩赞助的8个现金和非现金类创投奖项一一颁出,一份全新的青年电影样本开始进入新一轮周期。

拍·定制主题

FIRST训练营形成了一个更为高效的周期。今年FIRST邀请匈牙利著名导演贝拉·塔尔担任训练营导师,为学员提供体验教学以及短片制作的实践。在贝拉·塔尔的建议下,拍摄主题定为“午餐/晚餐”。10名学员与导师朝夕相处,共同创作,在市井和乡间观察、寻找,用两天时间完成了10组特色各异的影像,新鲜出炉,炙手可热。

在训练营结业典礼的银幕上,这些作品进行了展映:移动的西宁街景连接起这10部短片,其中既有贝拉·塔尔式的长镜头与日常,也有个人化的肆意挥洒与实验。可以感受到学员正用新的学习和收获去发现,去思考,去传承,去革新。

为什么拍电影,因为年轻,因为有话要说。

裹着睡袋看露天电影

因为热爱,白日的喧嚣隔离在影厅之外,不倦的讨论持续到夜阑而不散。日以继夜不断相遇的电影灵魂们,通过影片初识,又在银幕之外重逢。

所有这些不眠之夜中,青海湖露天放映是对这份热爱最直露的表白。虽然高原的凛冽夜晚对文艺青年们毫不留情,但在星空与草地的广袤之间,裹着睡袋看露天电影是FIRST独一无二的体验。高原鼠在草丛间穿梭,带着一丝对这群人类的疑惑;篝火小心地燃烧,按捺着爆裂;电影静默的瞬间,天地一同静默。

在中国电影节的谱系中,FIRST的特殊性在于,它身处西北内陆,扎根于迷影文化并不成熟的城市,生长出一块玄妙的“FIRST”时空:观影期间,随时都能感受到影片对于现实的关注和指涉,电影人的坦诚表达和参与;而在这个时空之外,从媒体报道到颁奖转播中,FIRST并不急于标榜或宣告,或者说,谨慎地经营着生存之路。

因为年轻,可以无所禁忌;因为年轻,所以还有时间。那些直指现实的叙事空间,改变未来的纪录影像,乃至颁奖盛典上金句频出的调侃话语,像是久旱的西宁迎来夏夜的雨,酝酿已久,却也不急于倾盆而下。

“当灯光暗去的时候,电影在我们眼前;当灯光再次亮起,电影在我们心里。”这是电影放映前,FIRST首席执行官李子为例行致辞的结束语。作为中国电影节展中的一个独特存在,FIRST正如其Logo设计所寓意的:那里有一道光,照亮导演的起点,指向电影的未来,不管是入黑之时,还是灯亮之际。

猜你喜欢

塔尔贝拉西宁
老狗贝拉
唠叨的妈妈
母亲的餐桌
四十九条围巾
那些有趣的奶酪们
三根横线的秘密
和塔尔羊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