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情吟诵识知音

2017-09-28陈雅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知音

陈雅芳

【摘要】梅老师说:“阅读教学,读字当先。”的却如此,“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关键是怎么指导学生读更有层次,更有效果。把“知音文化”放入课堂教学,建构新的课堂文化——知音课堂。此课堂文化中,教师成为文本、课程、学生的知音,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个性发展。

【关键词】知音 知音课堂 知音课堂实践探究

· G623.5

何为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现在社会知音也慢慢衍而化之,不仅指向人人关系,也推及到了人与自己、人与自然、天地万物、宇宙乾坤的关系。笔者以为把知音放入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便成了一种值得建构的新课堂文化——知音课堂。此课堂中,语文教师,不仅是文本的知音、课程的知音、学生的知音,更是自我本色的知音。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做文本的“知音”

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文本的知音。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交谈”,由“相遇”到“相熟”再到“相知”,这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就那么把课文翻过来翻过去的诵读、默读,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这成为文本“知音”的第一步“相遇”做到了。当然每篇课文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且都可以从读中去发现。可是毕竟自己能力有限,所见有限,便和同事讨论,主动求教于大家,听取大家的意见,还可以听听别人的课,透过别人的视野来看文本这个“知音”,多视角,更全面。此时这课文已不是单纯的课文了,俨然是“老友”了,第二步“相熟”水到渠成。可真正要做到“相知”,凭以上两点,为时过早,还得进行文本细读,深入文本的个中三味。

二、做课程的“知音”

作为文本的文章和作为课程的课文是有区别的。作为文本的文章要解决“有什么”的问题,而作为课程的课文则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有什么”并不能也没必要全部转化为“教什么”。因此,作为课程的课文要集中解决的是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郑桂华语)。课前,教师能做的只有“预设”“预设”的越精细,“生成”越是精彩。问题在于,我们“预设”什么?重点、流程、语言、练习、提问、板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是学情怎么预设,学情显然无法预先设定,但是,学情却可以设想,也必须先做某种设点,这不正是生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上的生动呈现。

那么,做课程的“知音”,就是要求教师能敏锐而精准地把握和凸显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

《伯牙绝弦》(人教版 六上)教学片断:

师:请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你的内心充满了无边的寂寞与孤独。可是在这里,无论你弹什么,无论你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钟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拿出课前发下的练习纸,请你顺着“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接着往下写。(出示)

“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

(练笔,放背景音乐)

师:你想伯牙得遇钟子期,什么感觉?

生:非常高兴。

师:是啊,欣喜若狂啊!怎么说?

生:(略)

师: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师:好啊好啊,先生你听我的琴声,听到的志向和情怀简直和我心里所想的—生:(齐答)一模一样。

师:志想像犹吾心,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

生: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师: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才可以叫做——

生:知音。(板书:知音)

作为古文的《伯牙绝弦》,其语文核心价值又该如何定位呢?仅仅为了习得一些文言词汇、文言句式吗? 还是为了习得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若干技巧和规律吗? 或者为了感受并表现文言文诵读的特有韵律和情味吗?亦或为了了解《伯牙绝弦》这个故事的情节和大意吗?这些当然有其课程论的价值,但未必就是本文的“语文核心价值”。那到底《伯牙绝弦》这篇古文的“语文核心价值”是什么呢?

王荣生先生用“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的概念来分别描述、规范不同文本在教学中的功能。其中,被标为“定篇”的文本,如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传承优秀文化上。《伯牙绝弦》,正是这样的“定篇”。其语文核心价值正在于“知音文化”的阐发和传承中。

三、做学生的“知音”

语文教师倘若做不了学生的“知音”,则文本的知音、课程的知音必是纸上谈兵。语文教师的专业性,既反映在课程开发上,更体现在学情理解上。没有对学生、学情、学力的细致入微、全面周详的体认与把握,就不可能有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

教学中,要求老师与学生“平等沟通”,尊重学生,转变“权威”角色。在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并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点赏识、表扬和信任,才能同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学生才能主動地,兴趣盎然的去学。

教在当下,你就成了学生的知音。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理答应对,是“教在当下”的最典型的真实写照。所以只有真正地成为了学生的“知音”,教师才会俯下身来仔细聆听学生的每一次回答,仔细倾听之后才会有学法的巧妙点拨,才会有发自内心的赏识和激励,才会有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经过细致推敲的精确评价,才会有峰回路转,更上一层楼的教学引领,才能形成直至心灵的课堂智慧——知音课堂。

总之,我们要正确把握“知音课堂”的实质,明确师生应是平等的,课堂教学应是民主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课堂上应该是书声琅琅,笔声刷刷,议论纷纷。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更是知音人!

参考文献

[1]梅子涵.做一个点灯的人.首届中国儿童教育论坛上的讲话[J].2004.9

[2]于永正.话说对话.人民教育[J].2006,(8)

[3]郑桂华.凸现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2008,(3)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音
同质化管理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自叹
晏殊的忘年知音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曹娥庙
鹧鸪天·知音
学书有感
知音寻
壮乡三月赶歌圩传歌传情传知音
你喜欢哪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