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策略
2017-09-28朴爽
朴爽?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我国新一轮课改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被越 来越多的学校所认可和应用。但合作的学习策略主要应用在语数英等学科的新授课课型中,而在试卷讲评课(尤其政史地生等科目)中应用较少。笔者在合作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合作学习在历史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在易题解答、难题攻关、中考链接及应试方法技巧归纳中不同形式的合作学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 历史 试卷讲评课
中国分类号:G633.51
合作学习,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2001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各地要建立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探索、实验并推广新课程教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研究者特里林和菲德尔在其所著的《21世纪技能》一书中明确提出:“学习与创新技能——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是21世纪复合型人才所必备的技能。 而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则更是用数据说明,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使学生记住90%的学习内容。它用数字形式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和重要性。
一、合作学习的组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旨在把课堂由老师会教,变成学生会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而合作学习就是践行这一教学理念的很好方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小组的组建是开展学习的前提。小组的规模以 4~ 6 人为准, 一般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 将座位相邻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种操作较简单,但为了更好地实施合作学习, 突出“ 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的特征, 教师需同班主任协作, 依据学生学业水平和能力、个性特征、性别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安排座位。 P79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的合作学习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二人师友合作学习形式。这种学习策略的实施前提是将全班学生按照学科平均成绩(兼顾性别、性格等因素)进行排名。班级排名前一半的为学师,排名后一半的为学友。然后再按照ACBD的原则进行分组。以H中学八年级(5)班44人为例,班级排名第1和第23名为一组师友,第2名和第24名为一组师友,第3名和第25名为一组师友,以此类推。这种分组旨在通过“兵教兵”的方式,使基础薄弱的同学在学师一对一的指导下,扎实地落实基础知识,避免学友出现学困问题。第二种合作学习形式是多人小组合作学习。即在二人师友的基础上,将不同程度的三组师友编为一个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如右上图所示),分组原则是要保证各组之间学业成绩的相对平衡。这种合作方式主要针对中等偏上的题目,在小组内学师的指点下,通过小组讨论,逐渐打开学生思路,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解析。第三种合作方式是全员合作。这种合作主要针对探究式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可以打破师友界限、组与组的界限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不限人员的开放式合作探究,集全班同学的智慧,通过思维的相互碰撞,产生头脑风暴,使学生达到学习的兴奋点,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空间的提升。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体味合作的乐趣。第四种合作方式是分层合作。即在第二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组内或组间学师与学师合作,学友与学友合作。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因材施教,即不同难度的试题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用在师友合作之后的环节,这样可以检测学生特别是学友这个层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这一完整过程,小组成员要学会彼此尊重、 相互理解、 相互容忍;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倾听和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等; 还会在合作制定、执行研究方案等方面获得锻炼的机会。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也使得原来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交流变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能力,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潜能, 提高了学习效率。 P114
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试卷讲评课前,尤其是大型正规考试试卷的讲评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试卷统计工作,对该试卷所反映的学生整体成绩及学生学习的盲区有所把握,以保证试卷讲评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为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提供依据。教师应根据错误频率不同,再根据知识专题将试卷題目进行分类。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错误率较低的题目适合采用师友互助学习的方式。下面,笔者将结合H中学八年级(5)班期中考试统计图加以分析。
(一)易题解答——师友合作学习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该班35小题中,24道题错误率低于12人。对于这类错误率较低的题目,出错的多为学友。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师友互助合作自主学习,使学友在学师的指导下学会解题。在学生汇报答案及解题思路和方法时,师友共同参与,学友先进行回答,学师进行补充和点评。如果该组学师学友作答不够准确规范,其他组师友可以采取同样的作答方式加以补充,最后教师加点拨和总结。这样可以发挥学友在易题解析学习中主体作用,使学友夯实基础知识,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个学习目标。同时,学师的评价也是对学友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表扬与肯定,会对学友产生鼓励效果,使学友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难题攻关——小组合作探究
从八年级(5)班期中考试历史学科统计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另有11小题的错误人数在14人以上。这部分题目出错的为绝大多数学友和一部分学师,如果采取师友二人合作学习学的方式,由于学师本身对题目存在疑问,因此不能为学友很好地解答疑问,这样合作的效果会不佳。此时需要集小组成员的智慧,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以学师为主体,学师在讨论探究中起主要作用,学友充当优先发言者、聆听者、记录者和汇报者。在汇报的时候小组内一对师友代表作答,同样由学友先来作答,学师补充评价,回答不够完整或解题思路不够清晰时,组内或组间其他学友学师亦可补充,最后教师点评总结。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了学师学友的问题,同时也使学友在发言、倾听、记录和汇报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技巧生成——全员合作
试卷讲评课,教师不仅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其掌握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通过以题带点的复习方法使其构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师可以在试卷讲评过程中,针对错误题目所反应的学生审题、解题和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应试技巧的反思和总结。全员合作要求在教师的主导下,开展规模较大的组内和组间合作探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打破组与组、师与友捆绑,先由学友即兴回答,其他学友即兴补充。当学友群体补充完毕后,再由学师群体进行即兴补充。这样的全员合作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中时间,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可以追问,使课堂节奏快起来,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思路开阔起来,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达到“过程与方法”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学生归纳总结的应试技巧分类板书,以便于学生记录和掌握。
这种合作方式同样适用于试卷中具有相当难度的题目。我们可以从图表中看到第29小题出错人数特别多,全班44人中有42人出错,错误率达95.45%。这样的题目也可以通过全员合作学习来解决。
三、中考链接——分层合作
在试卷分析、应试技巧归纳总结后,教师应结合本试卷的考点,选取中考常考考点及易错考点的相关试题,对学生加以训练。一方面对前面合作学习的效果加以检验,对归纳总结的应试技巧加以运用;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考的考察方式,把握中考题型。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中考试题的筛选。试题的选择要遵循典型性、针对性、适时性、地域性和适量性原则。教师在选择中考题目的时候要针对错题统计图所反映的学生知识点误区,选取近五年内,适合本地区考生考察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题目的数量不要太大,以免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进而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中考真题筛选过后,还要根据难度对试题进行分类。容易题交给学友独立完成,中等题师友合作完成,难题小组合作或者全员合作完成。在学友做容易题时,学师做难题,然后师友合作做中等题目,最后全班合作,在学师的指导下探究难题目。这样先独立再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减少学生游离课堂的现象。分层合作也适用于作业的布置,使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后。
当然,合作学习的策略并不是每节课必用,每个环节必用。教师可以根据试卷的不同类型和难度合理安排。在合作学习策略实施之前,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制定合作学习的管理制度、评价机制和鼓励机制,以最大限度调动学师和学友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针对全员合作学习,一定要控制到位,以免造成课堂混乱,使合作学习效果适得其反。在汇报过程中,要照顧到绝大多数师友,切不可成为某些同学的“专场”。此外,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主导”的度,不要过于干涉学生的合理讨论,也不要过于放任学生,要让课堂在可控范围内。
结语: 合作学习策略在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不仅仅就试题而合作,在课堂上同样有情感的教育。如学友汇报后,学师的鼓励性评价,会让学友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自信地面对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 能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和有激情地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也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平等成功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 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这种教学模式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常常会有不同、各种差异便形成了宝贵的资源。 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 在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合作学习也有它的局限和弊端,需要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总结、反思、创新,丰富和完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更好地发展学生,成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