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学生不再沉默
2017-09-28包慧
包慧
中国分类号:G633.91
“尊重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这就需要学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需要学生由原本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摄取者。然而,现状并非如此乐观,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还算比较积极,但到了高年级,积极举手发言者少了一大半,任凭教师怎么组织,就是使出浑身解数,学生也是无动于衷,启而不发。这样的课堂确实令人担忧:语文课上如果缺少了学生的发言,教师分析得再精彩,也不过是独角戏,学生还会成为一个个知识的“填鸭”。这显然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语文”姓“语”,语文教学本身就负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责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在语文课上采取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让你的学生不再沉默,想方设法让你的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发言。
1.培养兴趣,积极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如果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很积极地去探究,很主动地与其他同学互动起来。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应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的认知的冲突,因为认知上的冲突会产生求知的好奇,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可以是介绍,也可以是呈现或引进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矛盾的现象,使学生感到疑惑,进而诱发学生分析思考。例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可以提出三个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冲突的问题:①老人每天要扫山路,到底累不累?②老人60岁了,为什么不退休?③100年后,我能和老人相见吗?学生对这三个问题表现得兴趣盎然,经过一番思考后,都非常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成了学生充分表达的乐园。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研究表明,只有当某种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才能对这一知识领域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掘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例如,有位教师发现许多学生迷上了水浒人物卡片的搜集,有的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这位教师没有厉令禁止,而是引导学生分类阅读并整理搜集的卡片,还可以对感兴趣的人物作更加深入的了解。一段时间以后,许多同学对水浒等小说类的课文具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自然也就对此类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答起问题来也就踊跃了很多。
2.降低门槛,形成梯度
“跳一跳,摘得到”的标准才能使设计的问题达到最佳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思维跳了跳,还够不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问题失去信心,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对学生没有挑战性,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去回答,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学生乐于接受。如果是思考性极强的问题,教师不能一下子呈现,应该把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使其形成梯度上升的趋势,然后引导学生逐级向上,确保成功地解决问题。
例如,《大江保衛战》的“大堤抢险”部分,要求学生体会人民子弟兵的精神,并用上恰当的成语概括。这个问题如果直接呈现,会导致许多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在老师的追问下也只能离开了课文泛泛而谈。其实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进行分解,形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采用“一找,二读,三分析,四小结”的方法逐步回答。“一找”即找找课文中描写子弟兵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二读”即有感情地朗读找到的语句;“三分析”即以小组为单位评析人民子弟兵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小结”即全班讨论小结出人民子弟兵大无畏的精神。
3.给予鼓励,体验成功
鼓励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催化剂。学生在课堂上,只有不断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才会以更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为能充分利用好鼓励教学,教师必须坚持如下两个原则:
①答错了不批评原则
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有这样一种认识: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说错了不要紧,有老师和同学帮着纠正呢。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否定,但千万不能嘲笑,同时必须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更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得到合乎价值观的正确答案。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时,我让学生讲讲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有同学冒出一个惊人的答案:我觉得王母娘娘是个秉公执法、大公无私的人。许多同学笑了,但我没有笑,而是引导同学们从玉皇大帝的角度去评价王母娘娘,大家转换了角色,很容易地感觉到这个同学的答案还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认识与神话故事的本意有所偏离,我又引导大家从劳动人民的角度去认识王母娘娘,大家都体会到了她的残忍和冷酷。这样,既保护了这个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使全体同学得出了合乎价值观的答案。
②答对了须奖励的原则。
说到奖励,小学生最来劲了,所以在激励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奖励的方式,这种奖励可以是老师的一句话,如:“你说得真全面!你比老师说得好!你的见解很有创意!”……也可以是来自同学们的一片掌声,几句同学的评价。如果学生对这些小奖励感到不够刺激的话,可以调用学生最关注的分数去奖励。学生只要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无论对与错,都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分数上加一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回答积极性作用很大。
4.淡化竞争,提倡合作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教学故事:一个教师提出什么是温室效应时,全班哑然,课堂顿时陷入了冷场的境地,老师忽然发现一贯聪明伶俐的小A面带微笑,其间似乎还有些诡秘,但就是不举手。课后经询问才知道,小A是这样想的:全班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讲给大家听,大家都懂了,我的领先地位不就保不住了吗?显然,过分的竞争心态在其间作祟,会导致一些优生虽然知道答案,也会保持沉默。
所以,我们还需要为学生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让学生明白成功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学生才不会有所顾忌,才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沉默,而是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惑,那么,你的语文课堂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的课堂必将成为你走向成功的阶梯!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张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心理学》 徐定华 苏州大学出版社
《语文课堂学生沉默不是金》 温静 龙胜民族中学论文集
《浅淡课堂冷场成因及对策》 张虹 教学月刊 2002、3
《课堂交流“四结合”》 郑百苗 语文教学通讯 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