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朔《顽主》的艺术特色

2017-09-28丰红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痞子

丰红兰

[摘要]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体制改革、城市体制改革的前后相继,民间社会才从自己的切身感悟中,真正接纳了一些精英知识分子所想竭力普及的现代人格准则,催生出相当程度的现代市民意识。王朔的顽主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

[关键词] 调侃 反叛 痞子

中国分类号:I106

《顽主》发表于《收获》1987年第6期,后改编为同名电影,是王朔“顽主”系列的代表性作品。作品虚构了一个“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极尽嘲讽、调侃之能事,对生活尽情的嘲弄和否定。以于观为首的几个青年人,替作家宝康策划并举办颁奖晚会,替不能按时赴约的人去赴约,替不能满足妻子对多方面要求的丈夫陪其夫人聊天、挨罵等。作品塑造了于观、杨重、马青三个主要人物以及与其有各种业务关系的宝康、刘美萍、王明水等各色人物,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故事的讲述,集中反映了这个社会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揭示了社会的一些弊端,同时,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嘲讽。

一、颠覆的语言——调侃

刚接触到王朔的小说,就为他不同凡响、惊世骇俗的言语所撼动。《顽主》是王朔的名篇,曾被视为“痞子”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调侃的语言,诙谐而又玩世不恭的叙事风格是王朔小说最大的特点,这一特点高度表现在《顽主》这部作品中。在这部小说中王朔虚构了一个“三T”公司,作品中的主人公滑稽可笑。在这些笑料和滑稽的情节中,充满了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嘲弄与颠覆的意味。这种嘲弄与颠覆痛快淋漓地宣泄了文化转型期普通百姓,特别是青年人对现存制度不满地情绪,王朔由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小说及语言风格迅速流行,他的这种把“调侃”作为一种表现手法,以“调侃”贯穿作品始终的做法也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关注,1988年曾被理论界称为“王朔年”。《顽主》这部小说让我们充分领略了王朔那极尽调侃之能事的风格。

小说《顽主》以嘻笑怒骂的形式展现着过往于“三T公司”形形色色的人们,直斥伪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虚伪,像找人替谈恋爱又找人替分手的肛肠科大夫;人面说人话,鬼面说鬼话,自以为是、虚伪透顶的作家宝康;找人来伺候卧病的母亲,发生意外后又全部推卸责任的中年,等等等等,小说都毫不留情的撕开他们的丑恶嘴脸。在这篇小说中,王朔虚构了一个“三T”公司,以“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为宗旨,作品中的主人公用最虔诚的正经去干最荒唐无聊的事情,甚至包括替别人谈恋爱!小说中的人物并非没有任何文化教养,然而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几乎全部体现在一张嘴上——调侃、贫嘴,造成高级或低级的笑料。

王朔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用“调侃”的“痞子语言”来描述这些痞子们的生活。而他们的生活特点,又可以用一个“轻与重”来概括:他们的最高理想就是“轻轻松松地活着”,他们的确也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的“轻”,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最后得到的却是生活失重后的焦虑和孤独。

二、虚构的情节——“三T”公司

《顽主》里的调侃是沉痛的,在市场经济远未发达的1988年前后,“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纯粹是虚构,这种虚构本身带来的意味是深长的。小说《顽主》讲述 “三T”公司开展“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业务的“荒唐”故事,在这里连人的情感也可以被替代或虚拟:业务员杨重代替王明水大夫与其女友刘美萍约会,另一业务员马青代替一男士陪伴其妻子,等等。这种替代业务的出现似乎是一个象征性信号:中国当代文化已经和正在发生一场微妙而深刻的转变,以致人内心最隐秘最本真的情感也可以替代、虚拟或出售了。

他们把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降低到仅仅必须活着的地步,其它的一切都被取消了,包括理想、爱情等。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取得了嘲笑和捉弄一切的资格。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因而变成了靠什么都不信来嘲弄主流道德文化的一套智力游戏。如《顽主》中的马青、于观、杨重,正而八经地成立了“三T”公司,做的业务是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比如:替那个想自己出钱给自己发奖的青年作家组织发奖会,替丈夫当老婆的出气筒,替不能准时赴约的情人陪伴女朋友……一本正经地模仿着主流话语的腔调做着荒唐事,在对自身荒唐的显示中影射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荒唐。

作为中国特色的“嬉皮士”,王朔以他的“顽主”系列风靡世间,而且公然抛出“玩文学”的宣言,在文坛激荡出几许微澜。王朔太了解那种戴着面具生活的滋味,他无力正面反抗,又怕累,于是他拒绝长大成人。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妙法之一就是强化顽童心理,把社会当一个游戏场,“一点正经没有”地玩:玩文学、玩爱情、玩人生…… 在王朔那里,西方“现代派”的许多名堂都荟萃压缩到一起了:“战后出生者”的信仰危机、“垮掉一代”的荒谬感、找不到出路的“黑色幽默”,然而最突出的还是“嬉皮士”们玩世不恭的反叛。自然,王朔是立足于中国,而中国不够开放,不够发达,“嬉皮士”在中国的突出特色,就是更多痞子式的恶作剧了。

三、独特的精神——反叛

在王朔的《顽主》系列小说中,可以说是充满了反叛精神。这种反叛精神即使他的作品为某些人所称道,同时,也为某些人所批判。王朔的反叛精神是时代的反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来说,很容易拿作品中的人物的行为和观念指导自己的言行,所用要对青年们正确的引导。

作品的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对王朔现存的社会观念和文学观念的反叛。王朔作品对现存的社会观念的反叛,主要表现为对人文价值、社会秩序、生活方式的嘲弄,也包括对文学和作家的嘲弄。否定王朔的意见认为,由于他把我们社会所提倡的一切道德观念都说得一钱不值,甚至公然向整个文学传统和人文价值挑战,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人们对王朔的拒绝和否定,主要在于他对社会观念的反叛。而人们对王朔作品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却在于王朔作品对现存的文学观念的反叛。

回头来看,20世纪80、90年代之交,王朔似乎是匹闯入文坛的黑马,陡然之间给大家贡献出了一群按正统的思维定势无法归类的顽主们。这些人将“玩”的旗号高高标举,玩文学,玩生活,对凡是被主流文化认为是神圣和崇高的东西都予以嘲讽。其实,“玩”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的悖论,在中国语境中含有一种弱势反抗的含义;顽主们本身只是这种反叛精神的载体而已。王朔正是从由启蒙意识和民间生存经验混合而成的市民价值方式里,为顽主寻找文化反抗的资源的。

王朔的顽主们由于身居劣势导致自我压抑自我消解, 从他对自己那些小说不无夸张的命名就可以看出,王朔在以他的顽主们对各种传统体制话语进行解析时,曾对他们抱以极大的希望。但由于没有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背景支撑,致使他的顽主们身上的有着种种不成熟的缺陷。

猜你喜欢

痞子
“痞子”的逆袭
痞子蔡暖心升级,这次他是温情老爸
从痞子形象看王朔小说的京味
强弱之道
“痞子”雷佳音:母爱托起的传奇“影帝”
王朔:痞子英雄让人羡慕
“痞子”谈理想,谁也别想挡
强弱之道
《痞子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