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教学

2017-09-28孙克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材料教材课文

孙克霞

中图分类号:G623.2 3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点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语文老师都知道,大量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很重要,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是145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如果只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泛泛而读,很难想象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地主动地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如何利用课内阅读教学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现将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总结如下:

一、小学生拓展阅读现状

(一)阅读种类的单一

现今的学生喜欢自己选择课外书来进行阅读,而他们选择阅读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依照自己的喜好。就我所任教的班级来调查,大部分的学生喜欢看一些漫画,笑话,探险故事等。部分学生购买一些学习资料或者试卷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才去买的,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休闲和娱乐的书本上,并不能真正达到拓展阅读预期的目标,更不要说对学习起着帮助。

(二) 阅读资源的缺乏

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在资金方面无法和城市的学校相比,图书室的藏书一部分都是些旧书,这几年,学校增加了图书的数量,但是所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造成学生阅读范围的局限性,而且新书的数量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学生家庭经济不宽裕,在大部分家长的思想里,形成了作文选等于课外书的错误观点,为了学习,他们就会买些作文选来作为课外书。

(三) 学业成绩的压力

教师过于看重分数,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和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及知识的运用;在方法上,热衷于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知识和内容,死抠课本的内容,把范围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对课外阅读方面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就被教师扼杀在摇篮里。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快速达到既定目标,一部分教师选择让学生做大量重复性的题海练习,以此来达到拔高对学生的要求。

二、语文拓展阅读及其在培养语文素养中的作用

1、运用补充式材料,开阔学生视野

教学《海底世界》之后,学生对课文所介绍的海底世界的知识还是有限,同时对海底的奇异景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可借机引导他们去看《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等书,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之情,对科学的探求之心。这类阅读教材往往与教材文体相似,它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再次运用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达到熟练的程度,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2、运用点拨式拓展材料,帮助学生消化难点

以教材中的疑難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了阅读面。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将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及鲁迅和革命志士遭反动派迫害的阅读材料发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理解鲁迅先生的言外之意,而且对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精神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3、运用列举式拓展材料,促进学生学法迁移

选择与课文在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内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如学习《鲸》、《新型玻璃》等一系列儿童科普文章,都是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些科学知识,与拓展材料中《青蛙的眼睛》、《会说话的灯》等文章结构相似,组织学生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来阅读这些文章,能使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这种读书的本领,以后就可以更快、更好的阅读类似的文章,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

4、运用比较式拓展材料,体现对比阅读优势

选择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进行比较,在比较阅读中培养鉴赏能力,这也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

5、运用阅读原著,深入了解文学作品

教材中不乏名家或名著的节选、缩写,以此为契机,在教学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学生在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中,不仅能更立体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建立起读名篇、名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由《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延伸到《三国演义》,由《鲁宾孙漂流记》延伸到小说《鲁宾孙漂流记》等。

三、拓展材料的选择

1、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我们在进行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

2、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文本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进行拓展性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即使文章再美,如果所选材料的阅读训练达不到教学目的或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统一,也要忍痛割爱。

(1)内容相关的拓展。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

(2)从文体的角度拓展 。拿说明文为例,人教版五上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鲸》,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点拨。然后又选择另一篇说明文——《松鼠》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每个学生都逐渐理清了,“介绍明白事物的特点按哪些方面来写,要用到哪些说明方法,而且语言必须准确”。

但是,在设定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应依据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所教年级、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人而宜、合理的选择。

四、阅读教学中拓展性材料的运用

(1)课前拓展性阅读

对于教材中的课文,教师找准拓展点,新课之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把所搜集到的资料记录到“拓展阅读记录册”中。课上,让学生交流所搜集的有关资料,为更好地进行课内阅读打下基础。

(2) 课中拓展性阅读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教师如果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课后拓展性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因此,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教师都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

课内和课外有效地结合,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合作,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真正走进有效课堂,提升学生素质,使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材料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可爱的小瓢虫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