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2017-09-28黄芒
黄芒?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探索知识,基本具备研究事物的探究能力。文章在分析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在高中历史新课改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分类号】G633.51
走进新课程,感悟新课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新课程改革不仅使课程体系有了较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为此作为高中历史课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一般来说都遵循“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四个环节。通过教师统一讲授,学生统一学习,统一开展教学活动,最大化地利用教学资源,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但也暴露出一些缺陷:
第一,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要我学”这种状态,即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欲望朦胧、学习激情压抑、学习方法僵化。他们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会独立思考、缺乏探索欲望、没有个性化学习方法。
第二,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大致体现为: 众多学生面对教师,由教师唱主角,通过教师的讲授,教师依次完成对历史的原因、过程与结果的分析讲解。其间添加些许师生的谈话与一问一答,再以不同的形式对历史因果发展来个小结。
第三,教学方法总体陈旧。尽管有讲述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但是教师在本质上处于主体状态,学生只是被领着在因果道路上游历一番,充当了教师的配角,师生空间位置呈较强的单向封闭状态。
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的缺陷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因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在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个有益尝试。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指在老师指导调控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等形式,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都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笔者以为在实施前应注意几点:
第一,明确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首先,要明确的新的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结构要素组成,一是主题,把主体性教学落实在课堂上;二是目标,凸现学生的主体状态;三是策略,全面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三个方面的设计;四是程序,创设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尔后依如下次序进行:总体概括,设置障碍,记忆、理解与表达以清除障碍,深广分析,运用迁移。这种新模式以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为推动力,使学生拥有主体地位,获得并发展主体性品质,从而与历史教学的认知、能力形成、情感与个性表现四个过程有机整合。
第二,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以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从历史表象的感知与理解,科学完整历史概念的形成,历史结论、历史规律的理性认识。事实表明,如果教学内容低于学生的接受水平,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将表现出排斥情绪。因此教学内容中的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发展规律必须受限于在提供可接受前提下的最大限度的难度。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知识体系;二是基础知识;三是概念与结论。四是知识、理论与方法。五是材料与设问。这是在深入研究基本内容后提供新情景与新问题,可以是已知材料(教材)里的新视角,也可以是新教材下的新视角。
第三,明确教学方法。历史课程标准特别重视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确立主体地位提供正确手段与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予以操作,采取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克服学生思维单一性、浅显性与依赖性,并通过设置障碍与引导学生快速清除来实现。这对教师要求较高,注意设计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教学的“张驰”过程。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
综上所叙,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关注,在现实中也取得过重要成就,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才能进步。
第一,选择恰当合作内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合作中展开的学习活动。开展合作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中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必要把所有学习内容都用来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和生活中挖掘合适的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选择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层次性和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第二,借助网络实现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从学科特点上看,历史学科渗透程度高、趣味性强、创造余地大、资料和成果展示方式多。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优势转变学习方式,让學生有分工合作、思想交流、自主创造的机会。可以利用校园或学科网作为平台要求学生进行网络讨论,通过网络征集意见、完善自己;通过网络寻求教育的社会资源,历史课的学习必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网络上有大量的当年的珍贵资料,视频,这些资料,在学习中都可以利用,运用网络进行学习活动可以把书本上的历史变为生活中的历史。
第三,把握基础知识运用,强化学习问题拓展。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逐步由基础性向拓展性和探究性方向发展,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有思维深度和开放性的问题。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要逐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这对于搞好历史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改革逐步推进,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课程下只有以全新理念,才能适应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需要,才能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焕发历史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沈宇赤.高中历史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报,2012(5):69-73
[2] 惠妮妮.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素质教育,2012(2):46
作者简介:黄芒,男,湖南道县人,湖南省道县第二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