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让体育教学回归生活

2017-09-28田喜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回归体育教学生活

田喜超

摘要: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体育教学回归生活成了我们在教学中的需要不断突破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合理的开发教学资源,确立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目标以及采取合理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等,是实现体育教学回归生活的有效策略。真正达到让体育教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回归 生活

· 【中图分类号】G633.9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回归生活”这四个字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并已转化为一种理念,它针对的是以往课程中脱离或违背生活实际的现象,所倡导的是把生活作为一种本源。受其启发,我也不断的在反思,体育教学作为体育目标实施途径之一,在开展过程中我们是否也做到回归学生的社会生活了呢?

一、体育作为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手段,他源与生活。

原始人类为了获取小动物作食物,就要有快跑的能力;为了抵御和擒获大的猛兽,就要有使用器械和投掷的力量;为了捞取水中的鱼虾作食物,就要会游泳技术;为了采摘高树上的果实充饥,就要掌握攀登的技巧。当人类在劳动中认识这些能力和技术的重要性后,并有意识地去学习去锻炼这些技能时,就开始有了体育[1]。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其本质的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二、体育教学是学校实现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回归生活是关键。

体育课区别于其它学科课堂的特点是:学生处于动态的大环境,并主要地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作为教与学手段、方法。作为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也是当前实施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方面的体育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或技能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2]。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一方面要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从理想世界走向现实世界,焕发出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从课堂去认识世界,从世界来理解教材,感受教材意义。另一方面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把自身放到社会大家庭中去,更好地感受作为人的义务、责任及其社会关系,从而拓展课程的教学时空和教育价值。

三、体育教学回归生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让体育教学回归生活是指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世界有机地结合,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自发需求和日常行为的过程。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爱上体育课,不爱体育”的现象[3]。因此,体育教学生活化对于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是毋庸質疑的,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也有着重大意义。

四、如何实现体育教学回归生活。

1、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从内容的选择上回归生活。

已往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够紧密。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再好的教学内容,再努力的教学都不能让学生学有所用、学知所用、学以致用[4]。即学生使通过努力掌握了这些运动技能,却不能在身体锻炼中起到实效,又难以迁移到生活技能中。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生活为教学内容的原型,挖掘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2、坚持教学目标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从目标的掌控上回归生活。

体育教学是为培养人服务的,必须满足学生的现实生活需求。把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能够感受、参与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两点,一是教学内容的选定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灵活的结合现实生活;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人格的养成,使学生能够更适应社会生活。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学生已有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为起点,以实现基本教材教学为条件,以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更好的适应生活为根本着眼点,从一个完全人的角度构建教学目标。

3、体育教学方式和教法的灵活、多变,从教学手段上回归生活。

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的方式和教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备课与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考虑相应的教法和手段,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尽量提高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为健全学生的人格做了铺垫。体育教学方法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系统性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如:主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创造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评价激励法等等[5]。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总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联系,考虑学生的愿望和要求,考虑如何将新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让其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固有的功能,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罗文华,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生活化[J].江西教育,2004年Z1期

[2] 季 浏,胡增荤,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窦可顺,体育教学回归生活化的思考[J].文学教育(中),2010年12期

[4] 陈立勇,体育生活化的发展及制约因素[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陈佩华,王家林,试论体育生活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猜你喜欢

回归体育教学生活
生活感悟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