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

2017-09-28娘吾加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快乐学习科学教学信息技术

娘吾加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巧妙设计好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更能使学生在“动中生疑”,“疑中生趣”,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心理状态。我觉得设计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应从新旧知的差异、从操作活动、从身边生活实例、从研究者角度、从旧知的整合引入。同时把握好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几个原则,及在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同时进步,达到德育、智育双重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教学 信息技术 快乐学习

中国分类号:G301

[正文]: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信息技术使得科学教学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可能,并加快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与应用为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从而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变“应试型”为“应用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不再完全依赖学校课堂这单一的渠道。信息技术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科学的渠道和方式。基于这一实际,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去学习科学,体会科学知识的意义;让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增强科学的应用性。例如在教学前有意识地让学生上网查科学家瓦特、牛顿、伽利略、道尔顿、安培、伏特、欧姆、卢瑟福、坦姆生、波尔、爱迪生、法拉第的生平资料。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成长的,他们在年轻时候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让学生去参观自行车、电视机、电脑冰箱、汽车修理店以及照相馆、电器商店等,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明确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和服务社会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科学的能力、加强知识的应用。为将来的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教学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学习科学不再仅仅依靠课堂,科学信息获取途径不再唯一来自教师。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将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解决者。

二、变“记录型”为“思考型”

传统科学课堂上学生总是忙着记笔记(有些学生甚至是在抄黑板)而影响了听课效果,也制约学生的思考空间。学生更多是被动的去记、去抄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课后再去化很多时间去整理、去理解。这样不仅学生学得很累,而且常是事倍功半,学生的学习总是滞后于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及时的训练。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备课组教师常在一起集体备课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备课效果和备课质量,同时将备课笔记复印好发放给学生,或制成电子教案,上课时将电子教案通过计算机共享发放给学生,或发入学生邮箱。例如在八上电学一章教学中,由于电流表、电压表在示数认读上存在着量程变化问题,操作转化比较麻烦而且慢,钱立钢老师精心制作课件电表认读操作十分方便快捷,并将它挂在校园网上供学生随时查阅。免去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课堂上能全身心的投入理解、思考与讨论中。这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而有学生说:“现在课堂上我的手不再为抄笔记而受累,更多的是参与到实验科学、探索科学之中,我的大脑也更活跃了,对科学的理解更好了,课堂讨论参与更多了,自己的想法也能与别人及时分享,自己的错误也会及时被发现,真是太好了。不像以前,课堂上总是忙着记,课后再花大量的时间去想,去理解,学习总是很紧张,很累。时间长了就应付不了了,有时就有点‘糊了”。另外,我们教师之间还会经常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教学艺术,相互监督,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并在课后互相帮助,共同讨论,互提意见,使得全组教師教学技巧得到改善,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课堂有了更多的讨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实验和练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愉悦了学生的身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教学信心。

三、变“作业型”为“知识型”

很多学生课后的第一件事是做作业,最后的一件事也是做作业,似乎学习的一切就是完成作业,家长关心子女学习也常是一句话“作业做完了没有”,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就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常辛苦而片面,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我们教师为学生精选作业,减少作业量,在训练学生注重知识基础,注重方法,注重实验操作和注重生活实际应用的前提,尽量简化繁锁计算。例如在教学后,利用周末让学生回家做一些课后小实验(声音转播的电话机、光的折射中制造彩虹、静电中的纸屑跳舞、平面镜成像中魔镜的梦幻、力的相互作用中水火箭的升空、观察桃花的结构、大气压教学中瓶吞鸡蛋、自制地球仪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全面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另外,我们经常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丰富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学写科学小论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好的论文挂到校园网供全体学生阅读,强化科学的应用意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科学学法经验交流,介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题技巧;开展科学专题讲座,科学小实验比赛,介绍科学发展的历史,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通过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业余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科学更加理性,更加主动,更加全面。从作业型过渡到知识型、方法型和发展型。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应用能力、交流能力。特别是科学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不再认为科学是那么抽象深渊,枯燥难懂,而是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用途广泛的一门科学。

[参考文献]:

[1]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1-6册》[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

[2]余自强.自然科学实验实习学习指导[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快乐学习科学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快乐学习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