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研究

2017-09-28阳朝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文性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摘 要: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小学语文作为启蒙教育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突出人文性特点,遵循人文性规律,建立人文性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对如何将传统的语文教学人文性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旨在推进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研究

中国分类号:G623.2

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实施人文关怀,这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目标,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定位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从质到量都应该区别于其他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已成为语文教育界同仁的共识。如今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小学阶段的语文人文性教学理念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关注的教育模式。然而,人们过多地将目光聚集在技能培养上,很少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即使有人关注,也只是从人文性的字源、词源入手加以阐释;从文化学视野理解;从语言学角度剖析。这些阐释大多从外部入手,很少从小学语文人文性内部进行本体及本性的探讨。要使语文教育人文性有理论上的新突破,必须从教学的内在联系上,把握语文教育人文内涵的精髓,进而指导实践。

小学语文从基础的识字学德开始,涉及人类文化的根基,涉及社会和人生,因此,我们要树立开放意识,将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现开放式教学,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给学生建立牢固的根基。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从三个方面开展人文教育,加强人文建设:

(一)要树立以人文为中心的教育观

回顾我国两千多年语文教育的历程,语文教育从一开始就未建立在人文的基点上。从古代到近代,语文教育一直以教化为本体,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安贫乐道、除暴安良、见义勇为、学无止境等思想教育。语文独立设科后,智能培养成为语文教育的主旋律,以智能培养为本体,语文教育立足于对人的智能培养。小学语文课要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首先要构建教师的精神世界,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个性的张扬,人文精神的丰厚,才是学生自主、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保证。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自己的素养,展示自己的人格,展示个性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热爱本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获得较广博的语文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建立人文陶冶的小学语文教学观

人们对小学语文的认识只是从增加学生识字等方面加强语文课程建设。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建立一种以人性、人生、人格、人道为本位的能力教育观。要建立人文陶冶的小学语文教学观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高低,是由教学过程决定的,因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重视教学过程。从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看,他们主张从问题的提出、寻求解决的方法,到结论得出的全过程,学生都应主动、直接参与。不仅如此,他们还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应用。而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是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育。从对教育教学效果的检查评价标准看,完全用考试成绩评价一个学生、评价一个教师、评价一个班级、评价一个学校。这样做的结果是,极大地挫伤了大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的积极性。从教育内容看,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完全服从于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只教那些可能要考的内容。从教学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往往“教不得法”,缺乏学生的主动、直接参与,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老师给的“结论”,忽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人文教学方法

早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就认为教学过程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现成的结论和知识,而是通过讨论和谈话,唤醒学生的意志,从而发现真理。孔子也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认为应重视启发引导学生的自悟。这些都反映了创新性的人文教育方法观。语文课程学习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旨在陶冶的课程,是因为其教学活动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过程一方面通过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这些学习活动,陶冶了性情,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

首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获得阅读、朗读、写作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人一生中生活、学习必须的一种基本能力。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功,必须让学生懂得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式、方法、要求也不同。

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综合,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外延极其广泛,因而语文教学要走进教材,更要走出教材。只有走进教材,才能学到语言运用经验,而只有走出教材,才能内化经验、丰富经验。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專业知识技能,85%是靠他的口才交际能力”,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将来人际交往、就业竞争、扩展业务必不可少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这一方面的训练。

此外,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性情气质、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对课文做出不同的解读。同时应该认识到,这种“不同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思维训练。要训练学生从一元化思维到多元化思维,既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也能合二为一地看问题。只有这样,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之后,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了异常丰富的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素质构成的人文因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只局限于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应该顾及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是培育人,培育有学习能力、有工作能力、有高尚情操、有完整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1] 汪青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 平秀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J].新课程学习,2013,(9).

[3] 郑春丽.小学语文的人文性教学[J].语文学刊. 2009.20

[4] 文辅相.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作者简介:姓名:阳朝勇(1983-),男,籍贯:湖南衡阳,工作单位:湖南省衡南县向阳镇彭祠小学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性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