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贺故城的历史文明教育及文化传承研究
2017-09-28谢和廷
谢和廷
【论文摘要】临贺故城位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是广西已发现的西汉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目前临贺故城的历史文明保护和传承教育工作相对滞后,如何充分利用临贺故城进行地方史教育和历史文化传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贺故城的历史文明教育,目前临贺故城在历史文明教育方面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临贺故城历史文化传承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临贺故城 历史文明 文化传承教育
· 【中图分类号】G122
广西贺州市贺街镇是千年古镇,从西汉时期在贺街镇设置临贺郡开始,历代的置郡都在贺街,所以称为临贺故城。它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魁星楼、桂花井、临贺故城、玉印浮山……,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深深的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特别是在临贺故城拍摄的多部电视剧播出后,临贺故城成为贺州市一张重要旅游名片,是游客到贺州必游之景点。现在临贺故城在华南地区及港澳台、东南亚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个已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千年的积淀,形成了其独有的丰富的历史文明资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新的时期,如何传承和保护临贺故城优秀的历史文明,大力繁荣发展历史文明教育事业,是增强临贺故城文化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根本要求和迫切需要。
一、 临贺故城历史文明教育。
对于乡土历史教育来说,临贺故城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这里,端正素雅的臨贺故城,砥柱中流的玉印浮山,厚重古朴的文笔塔,悠然清澈的千年桂花井……这都见证了贺州曾经的辉煌与厚重。
近几年来,贺州市八步区委、区政府开发建设了临贺故城。使文笔塔、宋城墙、魁星楼、桂花井、石板街等历史古迹得到了较好的修缮性保护。打造了贺街宗祠庙会、浮山歌节、贺街美食节等。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的贺街浮山歌节更是盛况空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品牌,吸引了周边十多个市、县的几万群众参加。民族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成效,焕发了历史文明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上的生命活力,为贺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对临贺故城的历史文明进行挖掘、整理,我们得出这个古镇拥有岭南历史文明、客家历史文明、瑶族历史文明、宗祠建筑文明等多元化文明。临贺故城的历史文明教育具有天然优势。通过对人文景观、文化遗址认知、感知,参观者都可以感受到它们体现出来的厚重的历史文明。教育我们要珍惜历史,热爱、保护、传承我们的历史文明。
二、现在临贺故城在历史文明教育方面面临的一些困境:
(一)现代文明的冲击,致使历史文明意识日渐淡化。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电视、电脑、电影等大众传媒工具的不断普及,外来文化内容和方式的冲击,民族地区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观念和文化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民族文化被忽视和日益边缘化,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意识日渐淡化,许多生活在临贺故城周边的年轻人多临贺故城的历史文明并不了解。
(二)历史文明人才断层严重,一些民间技艺濒临失传和衰微。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历史文明失去接受和学习的兴趣,历史文明人才老龄化问题严重,面临人才断层,致使一些民族歌谣、曲艺、技艺等濒临失传,一些精湛的民族手工技艺渐渐衰微。临贺故城浮山歌节对山歌等活动中已很少有年轻人的身影出现。
(三)学校寄宿制对文化传承也有一定的影响。环境对文化的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学校多数是实行寄宿制度。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而现在我们的学校在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很少对学生进行乡土历史教育,地方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就相应的减弱。殊不知,历史文明的文化传承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才能传承下去,学生对自己地方的历史文明不了解,就没有了兴趣,这就成为孩子离本族文化越来越远的重要原因。
(四)历史文明开发经济效应周期性长、其生存状态举步维艰。对历史文明实施商业性开发,让历史文明在开发中得到传承与保护,这有利于历史文明发展可持续。但是,对历史文明实施商业性开发成本大、周期长、见效慢,往往让投资商“望而却步”,致使历史文明常常缺失生存资本。
(五)历史文明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的力度有待加强。由于资金的匮乏,地方政府的不够重视,地方文化部门在挖掘、研究上缺乏统一组织,乡土人才作用欠发挥,历史文明资源存在破坏现象。不少人文景观、文化遗址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俗民风,传承者文化文明的延续,是不可再生和不可代替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果我们没有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任由这些人文景观、文化遗址被破坏,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去热爱自己美好的家园。在对历史文明开发上,专业人才匮乏,拿不出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文明精品;在历史文明与旅游的结合上,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缺乏新意。
三、对临贺故城历史文明及文化传承研究。
故城的生命在于文明,文明的生命在于传承。保护和传承故城文明就是在传承中华文明。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本民族发展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根植于本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贺州市在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传承与保护好自己传统的优秀历史文明。
(一)建立政府倡导,民间参与的机制。一些民间传统节日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如浮山歌节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至今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是由于没有政府部门的引导,加上群众不够重视,很多民俗文化逐渐走向了衰败。因此,我们在进一步加大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挖掘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和加强对民间民俗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发挥各民间组织自身的力量。通过建立各种民间民俗文化协会等组织,加强对各种民俗节日活动的政策推动和组织引导,完善传统民俗文化组织体系建设;通过树立典型、培育传人,奖金激励等方法,逐步形成一批热心支持和维护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间组织和传承者。同时,还要将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同现代文明有机相结合,为各民间组织及民间艺人搭建平台,为其创造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因此,政府要成立专门的保护与传承部门,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人负责。形成“保护故城,我的责任”的良好氛围。endprint
(二)加强宣传,增强对本地区历史文明的传承与保护的意识。要加强历史文明的传承与保护宣传,增强贺街人民对临贺故城历史文明的认同感,意识到传承与保护历史文明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业务,促使贺街临贺故城历史文明传承与保护生生不息。通过宣传,让群众明白,只有保护与传承好本地的历史文化文明,使之与旅游结合,与农家乐结合,与美丽乡村结合。种好了梧桐树,何愁没有凤凰来。所以,保护与传承好历史文明,就能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要积极申请纳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到目前为止,浮山歌节已经入选了广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保护和传承山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它的人文景观、文化遗址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为此,我们要加大申遗力度,让更多的人文景观、文化遗址入选,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投入。
(四)发挥学校教育在临贺故城历史文明传承与保护中的基础性作用。传承历史文明教育,既可以彰显地方特色,又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所以我们要广泛开展临贺故城优秀历史文明的教育普及工作,认真组织编写、制作有关临贺故城历史文明的教材、读本、影片等资料,建设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增加学校历史文明教学课程,开展学校老师课堂讲学、知名历史文明专家学者专题讲座等“三位一体”的历史文明教学,加强历史文明教研基地的建设。
(五) 走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历史文明传承与保护之路。充分利用临贺故城的历史文明资源优势,促进历史文明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让经济发展找准文化资源支撑点,让历史文明传承与保护找准经济增长点,走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历史文明传承与保护之路。要经过对临贺故城历史文明的细致分析、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以贺街玉印浮山、汉古城墙、贺街文庙、贺街宗祠群等為代表,深度开发发展好文化旅游产业。
(六)挖掘和整理历史文明资源,打造历史文明精品力作。深度挖掘和整理临贺故城的民族风俗、民间传说故事、民族歌舞、古村落古建筑等历史文明资源,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总结已经成功推出的电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月光恋》的创作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力争再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民族题材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知临贺故城历史文明,从而使临贺故城历史文明得到传承和保护
(七) 系统地培训和重视历史文明人才。重视发现和培养临贺故城本土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要为从事临贺故城历史文明工作的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经费,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奖励和表彰在历史文明艺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地培养通晓临贺故城历史文明和市场经济运作的文化经营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开拓历史文明的展演、商品和旅游市场,传承临贺故城优秀历史文明。
(八)加大投入和管理,重视历史文明的整理性、修缮性保护。加强对临贺故城历史文明古迹、古籍、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古籍、典籍资源数字化;加大对临贺故城沸水寺、玉印浮山、桂花井、文庙、文笔塔等民族物质文化的修缮性保护工作,规范管理浮山歌节、宗祠庙会等大型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突出抓好浮山歌节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使之成为临贺故城具有一大特色的民族民间旅游品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