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新教育 缔造完美教室
2017-09-28谭静
谭静
随着“新教育试验区协议书”的签订,宜昌高新区正式整体加入新教育试验区,全体师生也踏上了追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之路。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宜昌市青岛路小学力求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故事;让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的师生都有着共同的梦想,并且不断地为实现梦想而付出努力。学校“缔造完美教室”的活动历经了让墙壁会说话、让教室有温度、以课程做支撑三个阶段,让学校在新教育的指导与支撑下,守护学生的童年,守望真善美。
让墙壁“会说话”
只要一走进宜昌市青岛路小学,便会被它浓浓的校园文化所吸引,推开一扇扇教室的门,20个个性迥异的、凸显自我的教室文化让人流连忘返,每个教室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班名、班徽、班训、班歌都彰显着他们不同的形象。教室里孩子们纯真生动的笑脸,老师们真诚幸福的表情,会成为学生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学生入学初期,学校为了让学生们快速融入到陌生的环境中并建立归属感,便决定“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空白的教室生动起来。学生和家长都积极参与到教室物理空间的设计和布置,班级文化版块的设计与部署中来,教室里的每一面墙变成了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爱好、交流学习方法的空间。
学生、家长参与教室的设计和布置,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的班主任把教室墙壁划块分割,实行承包制让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完成;有的班主任确定主题在班里征集设计方案,从设计到制作张贴都充分发动学生和家长动手参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以加强。有温馨的班级环境(墙面布展、绿化角、卫生角、笑脸墙、个人名片、评比栏)、有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有积极的愿景(班级公约、星级评比、图书角、班级愿景);有生动的班级名片(班名、寓意、教师格言、合照、班风、班训、班级口号)。总体来说教室的墙壁文化分为三个板块:展示类,展示学生作品,激励学生成长;策略类,为学生成长提供帮助;心灵抚慰类,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得到关注。
让教室有温度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认为: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是从一间间教室里萌生出来的。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可能有新的课程创造、新的“学习共同体”创造。
2016年《新教育》十大行动的学习让全体教师对教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只做教室物理空间的构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开启了“缔造完美教室之路”。
作为教育者,应当守护每一位孩子的心灵,更应当把教室创建得温馨而富有生命力,让它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乐园。完美的教室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还应该是这样的一个驿站: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同成长;师生一起探索研究课程,分享幸福和感动;充满着师生创造的美好未来,洋溢人类伟大思想、崇高精神的力量。
作为学校,我们要挖掘“班级”“教室”的教育潜力,培养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们在天天学习生活的教室里与教师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老师们通过圆桌会议的方式引导学生商讨本班的班级公约、小组公约、学习方法、活动约定、学期发展目标等,在这种民主、对话、协商的熏陶下,增强孩子的班级凝聚力和自我认同感。同时各班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例如有班级用师生通信的方式搭建交流的平台;有班级开辟涂鸦墙,让孩子将自己的内心情绪用画笔的方式表达。各班开通微信群。实时记录班级大事、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教育叙事,写给家长、老师、同学的悄悄话、学生作品等。充分调动本班学生及家长全员参与、共同经营。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关注班级、关注学校。
另外,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把教室建成图书馆,是阅览室;把教室建成实践场,是探究室;把教室建成操作间,是展览室;把教室建成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把教室建成习惯养成地,是人格的成长室;把教室建成共同生活场所,是生命的栖居室。让师生共同健康的成长,打造一个有特色、有文化韵味的、温馨的、完美的幸福乐园。共同努力把班级建设成能让学生倾诉困难、安顿心灵的场所。
以课程做支撑
当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探索,学校尝试以课程来支撑完美教室,让师生探索研究课程,让学生分享幸福与感动,从中获得发展与锻炼。
学校开发了开学课程、毕业课程、四季课程,如:“春之慧”数学节风筝节、“夏之艺”体艺节、“秋之律”足球节、“冬之韵”悦享节;传统节日课程,如:一年级上巳节、二年级中秋节、三年級冬至节、四年级端午节、五年级清明节、六年级重阳节;年级德育课程,如:一年级习惯课程、二年级规则课程、三年级劳动意识课程、四年级责任课程、五年级红色课程、六年级感恩课程。在这个基础上各班也开发了以班级精神价值使命为主题的班级课程。
三月风筝节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每年三月,孩子们会好奇地搜集风筝的历史,兴趣盎然地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满怀期待地尝试放飞,并不断地改进调整。然后在比赛中尽情地展示、奔跑和欢笑。风筝节成了孩子们期盼着的节日,风筝文化也成了孩子们专属的小快乐。传统文化在生动的活动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学生还将搜集到的资料做成小报展示在班级文化墙上,将亲手做的风筝挂在教室的外墙上。
鉴于风筝节的成功经验,学校又开发了传统节日课程。每个年级过好一个传统节日,并以该年级主导的活动来辐射全校,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受到节日文化的熏陶,进而了解传统节日,爱上中国文化。在三月的上巳节,一年级通过搜集上巳节资料、制作香草贺卡、开展拔契、畔浴、感受数学排列组合、制作小报等一系列活动感受上巳节。在上巳节当天,一年级孩子的展示活动在古典仪式中拉开了帷幕,灵泉般的古琴曲,精美的服饰,温馨的赐福,热烈的福卡,让每一个孩子都沉浸在上巳节的浓浓氛围里。
对于完美教室,朱永新教授曾有过这样一段诗意的解读——“一个教室,一个生活于同一个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同志者。他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彼此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让我们在平凡的教育生活中,用热情演绎生命奇迹,用真诚书写教育传奇。
(作者单位:宜昌市青岛路小学)
(责任编辑 周小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