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问题,助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2017-09-28陈敏

教育界·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原则

陈敏

【摘要】好奇心是激发学生深入分析某一问题的基础,饱含疑问与激情,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的形式引导生物课堂的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文章立足生物教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意义以及原则,阐述了问题教学法在助力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要的意义,为更多教师以问题的形式组织课堂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问题教学法;意义;原则;策略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凡是教学中比较有经验的教师大多善于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借助引发疑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引导学生与学生的学习两者结合起来,在不断互动中推动课堂的开展。

一、問题设计的意义和原则

(一)问题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要求学校和教师将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即要求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作为主要目标。学生的自主性包括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主动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动性,是指学生对学习是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在教师的逼迫下被动地学习。创造性,是指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够产生对问题全新的看法,超越书本中所讲授的知识。问题的巧妙设置是实现以上几点的关键。

(二)问题设计的原则

1.可行性原则。

根据最近发展区域理论,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做到问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又要做到适度。问题过难,学生经过思考不能解决反而会造成负面情绪。因此,问题的设置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其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时,不局限于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拓展思路,鼓励学生创新。

问题的设计既要考查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2.渐进性原则。

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首先,这种问题的设计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注重相互之间的难度梯度不要太大,以免出现知识不衔接的状况。部分学生由于知识掌握得不牢固,面对这种情况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把握逻辑性,精心编写和设计问题。

3.生活性原则。

例如在学习“遗传”有关的章节时,教师可以就某一家族的遗传特点让学生展开讨论。例如: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双眼皮、单眼皮的遗传现象,是否会有父母是双眼皮,孩子是单眼皮的状况,并讨论这种现象存在的规律与特点,然后将此特点应用到其他家庭中,再看这一规律是否还成立。讨论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这样通过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引起学生解答周围现象的兴趣。

二、课堂导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一)问题的设置应具备趣味性

要增强问题设置的趣味性,可以加入图片、故事、漫画、小说故事等作为话题或讨论主题,顺势引入需要讲授的知识和方法。例如,《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如果真的嫁给了贾宝玉,他们属于近亲结婚,他们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相对于其他非近亲结婚的情况具有怎样的特点,根据所学的知识谈一谈你的看法。

(二)问题的设置应具备启发性

结合生活实例,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话题的切入点。例如:很多学生在过度运动后肌肉会产生酸痛的现象,大家猜想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身体在磕碰之后会红肿?以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和实例将学生快速地带入到课堂学习的环境中,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打下基础。

(三)问题的设置应具有悬念性

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悬念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全程跟随教师的脚步一点点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时,一定数量的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一定数量的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豌豆可能是怎样的?它们各占多大的比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展开学习。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问题

这里所说的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形成问题意识。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问题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对问题创设情境加强重视,帮助学生形成生物问题学习的意识,在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引用教材中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引用教材中的问题是比较简捷的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手段。教材中有些问题的探讨既能重视与课堂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也能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直接引用或加以修改后使用。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进行探讨:“假设你和鲁滨孙同时被流放到荒岛上,而你寻找到的全部东西是一只母鸡和一片玉米地,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使自己存活的时间更长,以待获得救援?”学生在经过细致严谨的设计与推理之后,为了得到一个更加完美的答案,这时就需要教师给出一些引导,最后引出本节相关内容。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生活是知识的载体,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例如:教师在讲解“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相关的内容时,可以结合“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俗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类每天都要吃饭,吃得多为什么会发胖等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真正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再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跨膜运输”章节的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失水和植物吸水的效果,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做饭的场景,例如腌黄瓜时,加入食盐黄瓜会变蔫并且有水分渗出,如果想让黄瓜重新饱满起来又应该如何去做呢?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将黄瓜重新放置在清水中。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实验一下,看一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自然就会保持着比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领悟到细心观察生活的重要性。endprint

(三)实验演示,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依赖于实验方法的科学,很多规律比较抽象,枯燥的语言描述概括不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具体的现象是怎样的。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的多样性和一致性”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带着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认真地观察一下细胞,了解不同的细胞之间存在的差别,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感受,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四)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教材内容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严谨地排列起来的,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只有学好旧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进而追问有机物中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当中的。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简单地回忆之前的知识,将细胞的呼吸作用与细胞的光合作用联系起来,从而引出新内容。

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教师引导,疏导,表征问题

在教师设计并提出合理的问题之后,学生往往会产生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想法。实际经验告诉我们,问题的解决通常涉及多个知识点的共同组合利用,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集思广益。问题的解决首先基于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在弄清已知问题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后,明确要达到目标所欠缺的资料。相关资料显示,恰当的问题表征是解決问题的关键。问题的表征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在表征,一种是外在表征。前者是指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后者主要是指通过文字、图形、实验等揭示问题的实质。外在表征是内在表征的基础。教师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于学生更加成熟,一些问题教师根据经验和直觉就能解决。然而同样的问题对学生就不同,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经验均有所欠缺,对于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能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表征,此时教师恰当时机的引导,常常能帮助学生拨开迷雾。

五、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经历过问题表征学习之后,学生就基本上能够对已知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此为基础发散思维,尝试将心中仍存的疑惑作为新问题的开端,不断形成连锁反应,全面释放自己的思维,学习热情不断被激发出来。对于那些平时不善于提问、不爱表达的学生,教师要在思想上、方法上适当加以引导,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例如在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关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条食物链上一般营养级不会超过五个?在学习完生态系统章节后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预留出来,使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杨兆山.教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邓卫民.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D].开封:河南大学,2007.

[3]母云光.浅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8):128.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