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如何与疏离状态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2017-09-28李万达
李万达
内容摘要:疏离状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如何与疏离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做好疏离状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疏离状态 方法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5.1
随着95后的“小鲜肉”开始迈进大学的校园,给校园带来了活力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基本是生活在网络及留守的环境下。处于疏离状态的学生在不断增加。如何找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是我们面临的困境。
一、什么是疏离状态学生
疏离状态的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情感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不等同于差生,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被冷落。但做为辅导员要知道,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教师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 学生疏离状态的学生并找到与他们有效地沟通方法。
二、疏离状态学生出现的原因
通过对处于疏离状态的学生分析发现,他们都很聪明,之所以会成为疏离状态的学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单亲家庭: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非常的主要,而“单亲家庭”的出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残缺”。 “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结构受到了破坏,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从而造成小孩性格和心理的不健全。
二是留守孩子: 留守孩子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爷爷奶奶、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他们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
三是家庭教育不当:父母双方通过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长期以来,一些父母总是把孩子摆在不平等的位置,按大人的意志去要求孩子,强求孩子, 很少交流,更有甚者希望小孩去完成自己没有达到的理想。
四是高考失利者:由于高考失利很无赖无望的走进了自己不愿上的学校,在内心深处无法接纳现在的学校,总是沉浸在自己的高考失利的阴影下不能自拔,对学校认可度很低,内心深处在不知不觉的随时都在抗拒对学校的认可,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就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进一步的寻找学校不足点来支持自己对学校不认可的观点,这样他们就不认真 学习,得过且过。
五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者:因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愿意从主观上去找原因,而一味的强调客观原因,不是主动去适应环境而总希望环境改变去适应他们。他们在生活上、言辞上、举止上、喜好上、情感上都表现出叛逆,表现出与众不同,个别的好惊世骇俗,标新立异,只追求自己爽的感觉,不关心同学、班级、学校,厌弃学校校园的主流和趋势,以自我为中心。
三、疏离学生的表现形式
1、旷课厌学:疏离学生的到课率是比较低的,通过交流他们都表示有时想去上课,但他们的自制力相对来说薄弱一些,可有的时候会忘记自己的课表或者迟到了几分钟就干脆不旷课了。久而久之从而形成了经常旷课的现象
2、相对比较自闭:处于疏离状态的学生大多数人在本学校,本班甚至本宿舍都没有朋友,问他们说你认为目前最好的朋友是谁,大多数人会说是高中时的谁谁,他们比较自闭,不愿意和老师同学沟通和交流。
3沉迷于网络:处于疏离状态的学生基本上是网民,其中大多是网虫,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在网络世界里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不能够自拔而使自己成为了疏离状态的学生。
四、 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和处于疏离状态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疏离状态学生”的养成并非一两天的事情,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是长期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对他们的引导也并非能够立竿见影,这需要我们辅导员在注意方法的同时,能够付出更多和长期的耐心,爱心和关心。 “疏离状态”学生首先在性格和心理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但他们往往都很聪明,大的道理小的道理都懂,就是不去做,或者意志力不够,而使得他们表现的很叛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辅导员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疏离学生的出现是必然的。辅导员不应抱怨他们不懂事、不争气、不好管。必须平和自己的心态。否则,自己和学生都会很痛苦。无法自拔。任何一个正常人在主观上都不希望自己坏,绝大部分“疏离状态”学生本质是好的。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状况也很痛苦,辅导员的存在是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去抱怨他们。
2、尊重的态度,理性的引导,实际就在为他们做榜样。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每个学生或多或少的都有些辅导员的影子,“疏离状态”学生对辅导员的印象更加深刻。始终认为,以暴制暴,不尊重学生,效率低下,或许一时解决得了问题,但是学生心里不服气,无法治标,反而会降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疏离状态”学生易偏激,用尊重的态度,理性的思维,去触及他的心灵。即使惩罚他,也必须让他知道是规则在惩罚他,让他体面的接受惩罚。这样会给这些学生一个很好的暗示:老师讲程序,不是人治,老师讲尊重,没有歧视。老师是榜样。或许他会成为你的粉丝,就好办了。即使效果不好,自己也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3、深入了解“疏离状态”学生的内心世界、善待“疏離状态”学生。辅导员在关爱好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厚爱“疏离状态”学生,分析“疏离状态”学生的心理,找出“疏离状态”学生的真正症结。大多数“疏离状态”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非常害怕被人揭短处,受人白眼,容易自暴自弃,自感落后;有上进心,但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信心。这时,他们便另作途径,来麻醉自己,丧失上进心。因此说,我们教师要了解“疏离状态”学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 给“疏离状态”学生爱心、信心、耐心。爱心很多时候,在成人看来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许会让学生铭记终生。信心。坚定信心,采用迂回策略,在教育和等待中求得问题学生的转化。要改变和影响“疏离状态”学生 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疏离状态”学生因为长期得不到重视,一旦触及他们的痛点,便会旧病复发,此时教育者要更加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否则他们更会破罐破摔,所以转化“疏离状态”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外,还要正确认识“疏离状态”学生转化的过程,认清“疏离状态”学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不断地按可行的方法教育他们,抓反复,反复抓。在不断的教育和等待中求得转化的进度。耐心。遵循制度,掌握好尺度,给“疏离状态”学生以足够的耐心。endprint
奖励和惩罚是教师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学生中有效手段之一,但对“疏离状态”学生实施奖惩时要掌握好尺度,过多的奖惩对“疏离状态”学生的转化都是不利的。通常情况下,“疏离状态”学生不太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违纪的现象会相对多一些,为了逃避惩罚他们往往会说谎、欺骗,以此来保护自己,养成虚伪的不良性格,或者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这些对转化“疏离状态”学生都是不利的。如果为了转化“疏离状态”学生,对他们的一点点好的表现就不切实际地夸大表扬,而对他们的违纪行为置之不理,同样也不利于“疏离状态”学生的转化。关键在于掌握奖罚的度,给“疏离状态”学生以足够的耐心和自信心。
4、丰富教育手段,丰富交流平台。和“疏离状态”学生交流时不要和“疏离状态”学生正面冲突,尤其不可在其他人前,不可在自己情绪激动时。“疏离状态”学生问题多,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和他们发生正面的冲突。师生发生正面冲突会显得教师修养不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因此这时一定要避其锋芒,通过“冷”处理的方式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人在情绪激动时处理问题往往过于偏激,往往无法使用最佳方式,甚至采用过激方式。因此,在情绪激动、头脑发热时一定规避问题,待冷静后处理是最佳选择。 “疏离状态”学生,往往具有讲义气、重情感的特点,因此年轻教师可以利用这样一个特点来开展工作。但要坚持原则把握尺度不可以“沦为”他的朋友,甚至和他们称兄道弟。走得越近,你的约束就越无力,你能够发挥的教师的作用就小。不可走的太远,保持有效沟通。他们都是重感情的学生,因此接触过少,彼此间信任程度减少,很可能使他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反抗情绪,不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学校教育只是学生接受教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因此,家校的有效沟通,尤其是家校间合作,在“疏离状态”学生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提高谈话法效率,掌握谈话技巧。作为辅导员老师了解处于“状态疏离学生”的基本情况直接谈话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谈话时,我们应该注重谈话的技巧和实效。在看待问题时可以站在“状态疏离学生”的角度上,这样对“状态疏离学生”可以多理解一些,也使我们的谈话更融洽。在談话的地点上尽量的在户外,最好不要在办公室,那样我们的思路打不开,因为“状态疏离学生”在心理上处于排斥状态,这样会加大我们的沟通难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户外的话“状态疏离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期达到我们的效果。在“状态疏离学生”谈话中要敏锐的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的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肯定,从而进行有效引导树立他们的信心,也会使我们与“状态疏离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和谐。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也就是教书和育人同等的重要,对处于“疏离状态”的学生我们要积极的帮助他们。在和他们的交流时保持平静的心态,采取“聆听”和“疏导”的方法最终会找到和“疏离状态”学习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书目:
1] 张敏.《对青少年实施个性教育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 何洪英.《影响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家庭因素探析》空间与企业[J].
[3] 王宝祥. 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方法[M](第2版). 知识出版社, 2004-07.
[4] 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