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目标分解模式的动态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改革
2017-09-28刘伟李荣国
刘伟++李荣国
摘 要:针对动态网站建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微課”目标分解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改革,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微课;目标分解;动态网站;教学改革
1 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动态网站建设课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比较分散,教学主线不够清晰。
(2)滞后的知识和技能偏多,先进、前沿的技术较少,与实际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3)教学项目缺乏真实性,未能融入实用项目的开发技能。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造性。
(1)虽讲练结合,却不注重拓展和引申,学生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教师偏重技术的传授,忽略编程思路的引导。
(3)教学任务不分层,优秀生“吃不饱”,困难生跟不上。
2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标分解的课程设计模式和微课程是当今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热潮下出现的新型教学手段。目标分解的课程设计模式是将课程目标设计为教会学生完成一个与课程相关的实际项目,也称作大案例。课程的组织以实现大案例为目标,将大案例逐层分解成若干有逻辑关系的“微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微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学科知识向职业课程的解构和重构。学生在“微任务”及情境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课程目标。
微课程实际是一种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通常以教学视频或音频为载体,以学习某一知识点或掌握某项操作技能为目的。微课程提供了一个知识挖掘的平台,帮助学生如何搜索相应资源,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采用目标分解课程设计模式形成微课程学习资源,积极创新适于微课的教学方法是解决动态网站建设课程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1)以网站开发生命周期为依据,以“技能培养为主,知识够用为度”为教学思想,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动态网站的开发生命周期主要包括:需求分析与设计、网站规划设计、网站页面设计、代码模块编写、网站测试、网站发布部署等几个阶段。按照动态网站开发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学习知识、技能,既能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避免学生只关注网站页面设计、编码技能而忽略全局,见表1。
2)“微课”目标分解模式下“微任务”的提炼和教学项目的开发。
(1)“微课”目标分解模式下教学项目的选择策略。
教学项目应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实际,难易适中,内容有针对性。简单的项目不能提高学生的编程水平和实践经验;不贴近社会实际的项目,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课程目标;没有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应用,很难激发学生的开发热情。可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教学项目,比如为信息工程系大学生食品创业中心开发食品推广销售网站、为校园超市开发校园在线超市网站等。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为其将来更好地就业奠定基础。
根据网站开发流程,笔者将整门课的知识点按照目标分解原则分解到以下典型任务中,见表2。
(2)目标分解原则下 “微任务”的提炼。
目标分解要保证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分解的子目标(微任务)要与总体目标保持方向一致,内容上下贯通;目标分解要注重“微任务”的典型性、通用性,可将其运用于其他类似系统或案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迁移;目标分解要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微任务”太难,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微任务”太容易难以激起学生兴趣;“微任务”的序化要满足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目标分解要便于教学设计和实施。
“会员注册”是各类网站的常用模块,该任务的选取具有典型性和通用性。下面以“会员注册”任务为例,介绍其微任务的提炼。“会员注册”功能分解在课程模块“会员注册页面设计”和“会员注册功能实现”两个任务中,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包括:Web服务器标准控件、Web服务器验证控件、ADO.NET数据访问技术、存储过程等。该模块的实现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划分为以下5个微任务,见表3。
表3 “会员注册”模块“微任务”划分会员注册 微任务1:基本页面设计
微任务2:数据有效性验证
微任务3:使用T-SQL提交会员信息
微任务4:使用参数化的T-SQL提交会员信息
微任务5:调用存储过程提交会员信息
微任务1主要学习Web服务器标准控件的使用,教师可根据要讲解的控件知识点设计页面内容,比如会员注册过程可使用wizard控件设置为导航样式,会员出生日期可选用下拉列表DropDownList控件或Calendar日历控件来设计等;微任务2是在完成微任务1的基础上,通过学习验证控件实现页面数据的有效性验证;微任务3至微任务5为编码阶段,在学习了基本的ADO.NET核心对象后,可先学习使用T-SQL实现数据访问,但该信息提交方式存在SQL注入式攻击隐患,进而使用参数化T-SQL避免注入式攻击;另外,考虑到代码的执行效率,还可以通过调用存储过程提交会员信息。
3 课程教学设计与方法的改革
1)基于“微课”目标分解教学设计模式。
该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目标分解模式对教学项目进行分解,提炼出“微任务”,在“微任务”的基础上形成“微视频”“微课件”“微练习”“微教案”“微评价”“微反思”等微课程学习资源,该教学设计模式以“L-G-T-E-R”迭代模式进行教学。
(1)Learning——“学”。微课程学习资源可以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微课程资源,掌握解决“微任务”的关键知识和技能,完成相关知识储备。课堂上,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任务的讨论、实施和总结。endprint
(2)Guiding——“引”。首先,教师提出本次课的“微任务”,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职业情境,使用任务体验、案例演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任务需求;然后,教师提出引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微任务”,完成知识点与任务点的契合,提出解决“微任务”的思路、方法。
(3)Training——“练”。以“练”实现任务,主要是练习解决任务的能力,也是对“学”环节的检验。学生通过“学”环节掌握了任务的关键知识和技能,“练”主要是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及师生交流等活动中完成实践任务,验证“引”阶段的解题思路,完成技能和知识的内化,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4)Evaluation——“评”。“评”是对任务实施效果进行评判,并对取得的成果及实施过程予以反思,提出改进方法。可由学生对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实施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改进学习策略。
(5)Rethink——“思”。“思”是师生、生生进行反思、交流。学生可将“学”阶段遇到的问题、心得,“练”阶段的编码技巧、测试错误等,与教师、同学分享交流。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家之言,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教师。师生角色的转换,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也使教师进一步掌握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微课”资源的搜集者、加工者、传播者,是学习的引导者、管理者、咨询者;学生是学习策略的参与者、学习过程的行动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通过“L-G-T-E-R”迭代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自觉、有目的地参与学习,实现“教学做”的融合,达到“手脑心”的统一,学生在知识建构的同时,综合提升其方法能力及交流协作能力。
2)开发微课程资源库,建立课程学习、交流平台。
(1)开发微课程资源库。微课程资源库以“微任务”为基础,涵盖了“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评价”“微反思”。“微任务”的生成遵循目标分解原则,既要保证课程目标的整体性、任务的典型性,又要符合职业成长规律;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又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
(2)建设“教学做”一體的微课程学习平台。学习平台上传课程的微课资源供学生课下“学”和“做”。课堂上,通过提问或小案例演示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对本次课要完成的任务,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分析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任务的关键技术及方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编程思路。整个教学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咨询者和管理者。
3)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态度认真、思维活跃、对课程有高度的学习热情,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思维呆板、甚至不爱学习。针对不同情况,将任务按难易度或繁简度设计为3个等级:拓展任务、基本任务、低保任务,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等级的任务。这样,基础好的学生通过完成拓展任务可以多获取一些课外知识,中间大部分学生完成基本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基础差一些、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完成低保任务取得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心。
4)定期开展讨论课。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学生变成教师。一周的最后一次课可由学生组织,可以汇报、讨论或授课等形式,由学习小组推荐成员将本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代码测试中常见错误、网站开发新技术等与同学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多讨论、勤总结,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来源,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程考核改革
考核不应是检测学习者记住了多少知识 ,而应考核学习者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学习者必须进行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才能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和成果。动态网站建设课程评价体系以课程目标为基本依据,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评价方案和内容,全面检测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坚持以能力考核为主,强调形成性过程考核,包括“微任务”的实践能力考核,学习资源库的使用情况、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协作及学习态度的考核。课程终结性考核采用“课程项目考核+项目答辩+理论试卷考核”的方式。项目考核对学生从准备到分析到设计到互评的整个过程做出评价,并由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形成最终成绩。项目答辩是考查学生表述能力、检查学生项目作品的最佳方式,主要是对学生作品的完整性、正确性,学生对作品说明的条理性做出综合评价。课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5 结 语
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高级程序员的编程技能和编程素质为根本任务,按照典型的网站开发过程编排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力求做到精选内容、突出实训、完善考核;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目的地参与学习,实现“教学做”的融合,达到“手脑心”的统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尝试各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采用当前网站开发的先进技术,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具备动态网站开发能力,使学生实现在校即成为准职业人的目标;创设“立足学生、突出项目、强化技术、提高能力”的教学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锡辉, 王樱. 基于目标分解模式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策略[J]. 新课程研究, 2014(7): 66-67.
[2] 金凡路. 职业教育立体多元化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构想[J]. 职教论坛, 2011(3): 61-64.
[3] 袁芳, 龙秋云. 高职《动态网站建设》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33): 44-46.
[4] 莫洪武.《ASP.Net程序设计》课程分层教学研究与探讨[J]. 软件导刊, 2013(12): 178-180.
[5] 周贤波, 雷霞.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6(1): 97-102.
(编辑:孙怡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