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背景下社会思潮与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窥探
2017-09-28吴萍郭海英
吴萍++郭海英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急切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文章在厘清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师队伍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持之以恒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占领网络制高点,打造微信公众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来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传播;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郭海英(1968---)女,江苏徐州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连云港市社会科学一般基金项目“网络传播背景下社会思潮与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窥探”(14LKT26)
D432.62;G206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多次在讲话中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并在多个场合提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其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24字方针”,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现实层面和目标层面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了规范和引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对应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具有重大意义”。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校园考察时,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高校思想文化领地历来是各种文化抢占的阵地,消极腐朽的社会思潮在特定变革时期有可能战胜积极健康的主流社会思想,腐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社会的巨大变迁和广泛变革急切要求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社会思潮,从而有效凝聚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共识。
一、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思潮
1.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涵
“价值观是价值观念的简称,指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念。具体来说,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是人们对该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 。价值观具有普遍性意义,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里,只要有人生活,就会有价值观。
在一个多层次的价值观系统中,各种价值观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并不完全相同,一些价值观位居核心地位,一些价值观则处于从属地位。其中,在价值观体系中位居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并对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起到支配影响的价值观就是核心价值观。“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价值实践生活中积淀和形成的有关客体对主体效应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它在整个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代表着价值观的根本特征,体现着价值观的根本倾向,统率并制约其他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价值观” 。
2.社会思潮的基本内容
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在某一时期内某一阶层或一定群体中影响较大、流行较广的一种理论观点和思想潮流 ,它是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某种理论学说为主导或依据,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的思想倾向和思想潮流。
从本质上说,社会思潮代表着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根源就在于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社会思潮的发生和传播是由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决定的。目前,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和发展的“关键期”,经济体制全面变革,社会结构频繁变动,利益格局大幅调整,思想观念深度变化。因此,各种思想文化彼此交织、相互激荡,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
3.社会思潮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思潮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是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的差别,产生了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现实前提、两者的统一,提供了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依据各种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各种社会思潮尽管观念不同,但是它们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致的,学生受一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会增加对另外一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在本质上存在着内在联系。而各种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与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也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抵消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反之亦然,对各种社会思潮批判,从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在当代中国,从近几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来看,广大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高度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也有些大学生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出现价值评判和道德责任感弱化,甚至价值迷失、道德失范问题。我们决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社會思潮不仅具有现实的必要性,而且具有时代的紧迫性。
1.社会思潮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推特等新型媒介进行渗透颠覆
2010年的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网络技术给予厚望:“因特网、无线网络、移动智能手机、卫星等技术,以及分布式远程感应设施的出现,为促进民主和人权提供了全新的机会,我们还将更好地利用这类技术,有效地把我们的信息传达给世界。”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4年12月,中国网民的规模已达到6.49亿,而从网民年龄上看,39岁以下占81.4%,其中10-27岁占52.7%,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这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微博、微信、QQ群、手机短信以及各种网页的信息传播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继续实行“和平演变”战略。他们通过科技、文化、语言优势控制着网络的主导权、并借助英语语言的国际化优势,把各种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如全球化思潮,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通过网络进行渗透传播。西方媒体正是欲借助这些文化形态的柔性力量,用西方的价值观引导世界,传播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战略议题和主题,影响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endprint
2.社会思潮更多围绕社会突出问题展开
在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的一些社会思潮就是围绕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展开的: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腐败问题的层出不断、民生问题的解决滞后等等,这些现实问题在高校青年大学生中引发了各种社会思潮。虽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主流价值观,但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沉渣泛起。比如,少数青年人国家观念淡薄、集体意识淡化、个人欲望极度膨胀、崇尚极端个人主义,极少数青年大学生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主张全面西化,向往欧美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崇尚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还有个别师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缺乏信心,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失去信仰,对社会主义道路悲观失望,出现了不种程度的信仰危机。
3.青年大学生面临着思想领域尖锐斗争
“他们处心积虑、变本加厉地对我政治上施压、发展上牵制、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渗透,手法更加多样,技术含量更高,防范和应对的难度越来越大。” 比如,以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为旗帜推行意识形态霸权,大肆宣扬多党制、三权分立和輪流执政,攻击我政治制度;利用民族宗教问题煽动分裂情绪,扶持“异见分子”挑战我政治底线;借口“还原历史”、“反思改革”否定党的领导。这些内容已经在高校师生中有所传播和影响,虽然不是主流,但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否则有可能会冲击和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削弱和动摇青年师生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诱发社会不和谐事态,甚至是群体性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根据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稳定发展的时代背景,特别是由于社会思潮的新特点新动向,再加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化和尖锐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就显得尤为必要和十分紧迫。
三、培育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各项事业的接班人,不仅要本领技能过硬,更要理想信念过硬,这就要求在高校进行核心价值观理念宣传和传播时要注意增强其针对性、贴近性,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深入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角度,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认同感,达到“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引导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1.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抓好教师队伍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强调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作为高校教师,对于青年大学生的示范作用是很大的,要抓好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知识渊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积极发挥高校知名学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其言传身教,积极发挥价值示范引领作用。要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拥有优良职业道德的党员干部队伍,在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工作中,积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要大力加强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科学分析批判西方社会思潮。要加强辅导员干部队伍建设设,课内课外教育相结合,营造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2.唱响主旋律,发挥主渠道作用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为何一些社会思潮和别有用心的传播者可以轻易地改变一些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究其原因是一些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够深刻。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不懈地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结合学校特点和大学生思想行为动向,从学理上深入批判西方思潮的错误观点,从实践上深入批判西方思潮宣扬的普世价值观,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尤其是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分析和鉴别能力旗帜鲜明地坚持反对西方社会思潮宣扬的“普世价值”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引领校园思想文化主潮流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多样化的鲜明特点,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当前,应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融入到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并充分发挥其对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对校园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作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是一天养成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全体师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通过高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通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大学生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
4.占领网络制高点,创新微信教育平台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月19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推进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设,运用新媒体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构中发挥独特优势,它可以将大量碎片式的信息集中围绕在某一个热点问题之下,进行专题式传播或做成专栏,定时推送。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在5月1日2日3日连续做了三天的“劳动者之歌”专题,专门为大家讲述在学校不同岗位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们的故事。东北大学则利用5月4-9日六天的时间,通过“五四微讲述”这一专栏,向同学们介绍了优秀学子、青年教师、学生社团等为梦想奋斗拼搏的故事。这种对信息的筛选、把关、整合,可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消息、通讯的字里行间,潜移默化地在学子心中埋下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对外也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形象,创造了利于学校发展的网络舆论氛围。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培养和塑造的漫长过程中,微信平台的开发利用为高校文明的传播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传播方式。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就要依托网络资源、新媒体资源,占领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要把微信平台这一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充分运用起来,为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所用,希望通过构建多种信息资讯并存的校园文化传播新格局,来全方位展现校园精神、传播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遵守社会公约,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
.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6页。
.杨业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9页。
.参见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的内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7期。
.王更喜:《美国输出价值观的新武器》,《中国教育报》,2012.03.23
.彭安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7期。
作者简介:吴萍(1970---)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