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才华:扎根边疆 铸就精彩人生
2017-09-28杜劲松
杜劲松
从湖北的潜江到位于中哈边境的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要穿越大半个中国,坐火车过来需要三天时间。潜江市教师尹才华从2012年起,连续两次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8团(以下称“农五师”88团)学校,2015年第二次援疆期满后自愿举家落户新疆,把家安在了遥远的西北边陲。他说,“我喜爱这里,离不开这里可爱的学生和温暖的集体”。
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仍响应号召两次远赴天山援疆支教
2012年2月底,41岁的尹才华作为潜江市首批援疆教师,告别江汉平原来到“农五师”88团任教。这里条件较差,而且海拔高,空气干燥,气候严酷。刚来时,他的身体很不适应,皮肤龟裂,经常流鼻血,呼吸有时也感不适,饮食上也不習惯。
尹才华乐观面对,很快就适应下来,他把精力放到了工作上。
学校给他压担子,让他承担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他不仅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更把心思用在了研究学生上。针对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且有三分之一以上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他采用朗诵、演讲、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创设了活、实、趣的语文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在。“尹老师的课很生动,听课根本顾不上开小差。”学生刘珊说。孩子们的心与他贴得很近,下课了,他和学生打成一片:刘珊家庭遭变故,变得沉默寡言,他细心开导;马钰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他为她推荐好书,不断鼓励她克服困难。在他的影响下,学生语文成绩不断提高,当年中考创造了建校以来最好成绩。
进疆前,尹才华是园林一中的语文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农五师”88团学校,学校领导发现尹才华的课堂很有特点,教学效果很好。于是,经常请他讲公开课、做讲座,他毫无保留地与老师们一起分享自己多年来关于教育教学的探索和经验。尹才华的到来,为88团学校引来了一股“活水”,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比学习、比创新的教学氛围。
尹才华全身心的投入,很快就让自己融入到“农五师”88团学校这个群体之中,与同事、团场职工、少数民族兄弟亲如一家人。
转眼间,原定半年的援疆时间到了。在这半年里,尹才华感受到了建设兵团的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也感受到了边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88团学校的领导和孩子们都舍不得尹才华离开,请求他留下来。尹才华也一样舍不得,他没有丝毫犹豫,选择了留下来第二次援疆支教,这一留就是三年。
“选择是一种信念,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这才是精彩的人生。”
三年很快就过去了。2015年7月,尹才华第二次援疆期满。在他暑假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有的学生都为他送行,送上他们自己准备的心仪的礼物。一整个暑假,孩子们都在问他“老师,您还回来吗?”孩子们舍不得他回湖北,学校舍不得他回湖北。
尹才华的心里也一样是浓浓的不舍,还有沉甸甸的责任。“像我这样的老师,内地很多。但边疆地区教学资源匮乏,我留下来,或许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留下来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思考再三,尹才华再次做出选择,放弃援疆教师的身份,辞去湖北的工作去新疆工作。
选择留在新疆,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尹才华的父母年逾古稀,家里虽有兄妹3人,但父母一直与他一起生活,儿子还在上学。
他把想法告诉了在潜江市园林一中后勤部工作的妻子刘尚姣,妻子十分吃惊,经不住丈夫一次次地做思想工作,刘尚姣最终同意了尹才华的决定。暑假期间,尹才华找来弟弟、妹妹商量,他们虽然有些不理解,但仍然接受了哥哥的想法,为了让哥哥放心,他们表示会把父母照顾得很好。
在获得家人的支持后,尹才华正式提交了调到新疆工作的申请。2015年9月2日,尹才华接到了调任通知。他随即收拾好行李,带着妻子和孩子举家来到“农五师”88团,把家安在了他曾经两度援疆支教的这所边疆学校。
“选择是一种信念,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这才是精彩的人生。”尹才华感慨地说。“农五师”88团是国家级边境贫困团场,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冬季时间长,优秀的人才难以留住,稍有成就的教师都会寻找机会调出。尹才华放弃优越的条件扎根边疆,他的同事、朋友对他这种举动既惊讶又佩服。“尹老师对学生很关心,富有援疆情怀,他的选择是很多人做不到,甚至不敢想的,这种精神很令人钦佩。” 88团学校校长张家宝说。
“既然来到新疆,就要把自己当成新疆人,热爱这里的人、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一草一木。”
正式调往“农五师”88团学校后,尹才华担任学校语文教学组组长,教七年级语文。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和对学生的教育之中,不断地总结提炼适合88团学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多数不扎实的实际状况,尹才华想办法让课堂更活、更有趣,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哈萨克族学生阿迪娜说,她以前对汉语不感兴趣,尹老师教了两年,她进步很快,40分的作文能考35分左右。
在学校实施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中,尹才华带了两名徒弟,如今,两位“徒弟”都已成为教学骨干、教学能手。青年教师马静说,尹老师经常挤时间听她上课,一遍遍的指导她修改教学设计,告诉她如何进行课堂的语言组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在尹才华的帮助下,马静在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
扎根新疆,有了很多与少数民族同胞打交道的机会。在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尹才华与“农五师”88团三连哈萨克族牧民沙依达洪结对子、认亲戚成为兄弟。沙依达洪一家四口,以放牧为生。夏天,沙依达洪顺着草场迁徙放牧;冬天,他就住在离县城30多公里远的冬窝子里。他的爱人借住在姐姐家,给女儿德尼拜尔当“陪读”。沙依达洪克服困难让孩子读书的行动让尹才华很感动。德尼拜尔汉语基础不太好,尹才华就给她“开小灶”,挤出时间辅导她和其他几名少数民族孩子。几个月下来,德尼拜尔进步很快,语文成绩进入班级前列。亲戚越走越亲。有时,尹才华和妻子散步,快到德尼拜尔母女住的地方,就会买些蔬菜、面粉、清油,去拉拉家常。冬天下了大雪,冬窝子里食品补给不足,尹才华就及时为沙依达洪送去水果、蔬菜等物资。
尹才华作为兵团的一员,和同事们一起军训、劳动,参加植树,利用假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把自己真正融入到了“农五师”88团这个大家庭中。
“既然来到新疆,就要把自己当成新疆人,热爱这里的人、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一草一木。”尹才华说,在这里更能够理解什么叫“家国情怀”,他不仅要做一名“大美新疆”的建设者,还要做一名“大美新疆”的宣传员,让大家都了解新疆、热爱新疆、支持新疆的稳定和发展,都来为促进民族团结尽心尽力。
尹才华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学校很多年轻教师不再把学校当跳板,而是在学校踏踏实实工作,这两年学校没有流失一位教师。在他的事迹感召下,今年2月,我省援疆教师刘志宇也选择了在博乐市落户,继续留在新疆任教。他说,“尹老师的事迹使我明白,边疆更需要我,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潜江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时银这样评价尹才华老师,“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于支援新疆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倾心兵团教育事业,举家搬迁,扎根边疆,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全心投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帮扶青年教师,为兵团教育奉献了自己的光与热,为国家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潜江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杨万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