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厚旬:孜孜不倦学者路 矢志不渝教改人
2017-09-28周孝钢
周孝钢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这是汪厚旬从教26年来的真实写照,也是她的追求。20多年来,她当过班主任,做过语文教研组长,当过副校长……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立身炼志正师德
汪厚旬说,我有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她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她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她把学校当成家,既做领导、又做教师,以身作则、默默工作。
2014年8月,汪厚旬响应全县教师城乡交流的号召,到后坪镇小学交流,是全县第一个主动申请到乡镇交流的校长。两年来,她以大局意识影响着后坪的每一位教师,以名师效应改变着后坪小学的每一个学生。交流到后坪小学后,汪厚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积极推进生本课堂改革,她发现这里学生的“文本拓展阅读”没法落实,就带领语文组老师对照小学语文一至十二册内容,从“作者简介、文本资料、内容链接、类文推荐”四个方面收集整理。花费近四个月时间,编写了一套40万字的小学语文校本教材——《点燃心灯》,与教材配套使用。结合后坪小学实际,她带领老师们对“三学小组”进行拓展,形成后坪小学“三三五”教学模式,从而使学校的管理理念、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交流结束返回县城时,汪厚旬所带的班级学困生吕国辉同学——曾经成绩只有个位数、学校出名的捣蛋大王——拿着80分的成绩单在她办公室长跪不起,竟然是哀求汪老师不要回城里教书,继续带他们……很多学困生都跟她成了知心朋友。
因患长期头痛病,一年中总有几次因头痛而呕吐不止,但第二天早上她还是按时走进了教室。每次病重躺在床上打针,她依然想着,未写的材料,将要举行的活动,停上的语文课,未改完的作业,未解决好的学生纠纷……甚至连自己的孩子在襄阳市住院,她也不辞劳苦,来回奔波,争取不落下孩子们的一节课。她说,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而耽误了班上的孩子。
自担任副校长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来,汪厚旬更忙了。她常常自嘲自己在学校是个双面人,一走进办公室,她就想要把学校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抓好,思考还有哪些工作有待完善,一走进教室面对学生,她就想到自己是一名语文老师,应该把语文这门课教好,对得起学生。
积极进取炼师能
26年来,汪厚旬一直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她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课堂教学自成一格,为全市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典范,开创了保康县小学语文研究的新天地。所任班级学生成绩一直居全县前列。其突出的教学成果及“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教学风格,在全市语文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汪厚旬先后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多次参加教材培训,聆听专家报告,吃透教材,并付诸于行动。课前,她围绕课改理念,深刻领会课标内涵,准确把握、认真钻研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中,她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她认为,一名教师的成长首先从教学反思开始,平时再忙也要坚持教学反思,反思每一节课的得与失,也反思其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写了20多万字的教学反思和随笔。
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她身先士卒,带头参加“比教学”活动,带头搞课改,探索“五步尝试教学法”,全校语文老师随时可以推门听她的课,随地可以和她进行课改研讨,带领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听、评课、“中低年级课堂教学”等研讨,组织了“名师实录赏析”“教学观摩”“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的研训。以问题研究引领课堂,开展了主题多样的研训活动。为提升教师家常课的效率,她根据学校实际,率先实行分层教研和当堂反馈,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发挥名师作用引领教师成长
身为湖北省骨干教师、首届“中国好课堂”语文优质课教师、省语文优质课教师、省一师一优课教师、襄阳市名师的汪厚旬曾享受2012年襄阳市政府专项津贴,2016年再次被评为享受保康县政府津贴人员;她是保康县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襄阳市隆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首席名师,襄阳市首批“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2016年她被湖北文理学院聘为为期5年的一线授课专家;同年被湖北省教育厅聘为一师一优课优秀评委专家。汪厚旬是保康县第一位小学市级名师,更是保康县迄今为止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小学语文国家、省级优质课获得者。
名师工作室成立5年以来,她带领团队满怀“相同的梦想,相同的追求”的信念,以教学研讨为主要方式,以读书活动为重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自主开展研究工作。从教学点到乡镇,走出县、走向市区,分别到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送课交流研讨活动20余次,她自己讲课或举行专题讲座17次;和各兄弟学校的同行们积极探讨生本课堂下的阅读教学及阅读的指导策略。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主编《三维阅读教材》等8本校本教材及教育丛书。开辟“汪厚旬工作室”网站,网站分为“名师心得”“教学案例”“教育论坛”“师路心语”“周一在线”等专题栏目。在全县教师范围内形成了“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切实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窗口、辐射效应,引领教师共同成长。
她熱心培养青年教师,先后指导朱宗云、张玉莲等近20名青年教师,通过“听评课、互听互评、同课异构”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给她们机会打拼磨练,给她们问题深入研究,给她们舞台大胆展示,努力将课标理念转化为他们的教学实践,促进了他们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让这些年轻老师也很快成长为市、县级名师、优质课教师、骨干教师。
近5年来,在她的指导和带领下,分别有10多位教师获得市级语文优质课奖,6名教师成长为市、县级名师。她执教的优质课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出专著一本——《行思小语》; 20余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 42篇论文分别被刊登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之中,曾承担“小语学法指导”“小学语文文本拓展阅读的有效性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并获奖;主编教辅教材《三维阅读教材》《学而优》并出版;主编校本教材《点燃心灯》《荆山楚源》等丛书共计6本;汪厚旬名师工作室作为“襄阳市标杆名师工作室”也被多家媒体报道。
汪厚旬深知,在她工作的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她感觉从事教育是她一生的幸福,她无怨无悔。
(作者单位:保康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王娜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