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丘陵地区鲜食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

2017-09-28曾燕楠程润东王勇张礼浩王庆南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丘陵地区栽培技术机械

曾燕楠+程润东+王勇+张礼浩+王庆南

摘要:通过选用合适甘薯品种、机械、除草剂类型,形成一套适合江苏丘陵地区鲜食甘薯省工化的栽培模式,在南京郊区推广应用,人力成本有较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关键词:鲜食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机械;丘陵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31.04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3-0076-02[HS)][HT9.SS]

[HJ1.4mm]

收稿日期:2016-03-23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编号:SXGC[2016]015);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4315-2)。

作者简介:曾燕楠(1982—),女,江苏如东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薯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zengyannan@163.com。

通信作者:王慶南,研究员,从事甘薯育种、栽培研究。E-mail:wangqingnanzh@163.com。[HJ]

[ZK)]

甘薯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尤其富含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疾病,具有保健延寿作用[1-2]。甘薯适应性广、种植经济效益较高,在干旱贫瘠一般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的丘陵地区仍能正常生长并获得较高产量,并成为这些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产业途径。近年来,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开始出现集约化的种植模式[3-4],尤其优质黄心甘薯及紫心甘薯在市场上十分走俏,销售价格相对较高,一般经济效益可达4.5万元/hm2[5]。

1南京地区甘薯的生产概况

南京地区的甘薯以黄心鲜食品种为主,老百姓除每家每户零星种植外,产业化种植主要分布在南京与安徽交界地区的丘陵岗地,规模从0.5 hm2到7 hm2左右不等。总体而言,[JP2]南京地区甘薯的种植面积正逐年减少,从2010年的0.40万~[JP]0.47万hm2降至2015年的0.2万hm2左右,分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进,作为甘薯主要产地的丘陵岗地被一些企业承包而变成休闲农庄、苗木基地等,导致种植规模变小,种植结构发生改变;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速,一些留守老人无法承担甘薯起垄、收获等劳动强度较大的作业内容,同时,劳力价格的提高增加了种植成本,多数农户放弃了甘薯种植。针对这种现状,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薯项目组参考平原沙土条件下徐州甘薯中心的甘薯生产,主要针对甘薯生产过程中起垄、中耕除草、收获3个环节,在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力投入、提高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丘陵地区鲜食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及推广,选用合适的机械和甘薯品种,实现高度机械化作业,达到免去或仅使用少量人工就可完成作业的目标。

2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

2.1省力化机械的应用

2.1.1机械化起垄南京种植甘薯的地块一般为黏质壤土,具有气候干燥时较为坚硬、湿润时有一定黏性的特点,人工起垄较为不便。目前,甘薯主要采用半机械化方式起垄,即用手扶拖拉机带双铧犁来回1趟合犁成垄状,而用单铧犁则需3趟合成1垄,再人工进行整垄,需人工45个/hm2左右。2013—2014年,南京溧水区、镇江句容市部分企业从泗洪、徐州等地引进大中型甘薯起垄机械,但在生产中应用效果均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这些地区的甘薯种植地块常为高低不平的不规则丘陵岗地,大中型机械操作不方便;二是北方拖划式起垄机较适宜疏松土壤,而在碰到坚硬土壤时形成的薯垄会高度不够,再加上垄背面土垡松散,甘薯栽种后经雨水冲刷,薯垄会变得更加平塌,影响到甘薯根部的透气性,造成薯块根毛较多、不结薯现象,从而在一些农场或经营者中形成“机械起垄不结薯”的不良印象。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南京丘陵岗地石块多、树根多、土地起伏不平等特点,通过调查和反复试验,从浙江省建德市某农机站定制生产了专用开沟起垄机,由带16把旋耕弯刀和“T”形刀组成开沟机,后下部带30 cm宽沟底铲刀的犁,后上部为2个铁壳整流罩。起垄机工作时,开沟机旋转飞出的碎土通过整流罩而掉落两边形成垄背,沟底碎土被沟底铲刀铲起,重新被开沟机打碎、飞出,通过整流罩掉落垄背。起垄机通常用手扶拖拉机牵引,工作效率可达0.53 hm2/d,且这种方式起垄不需要人工另外修整,即使是布满树根的田块,仍能切削出光滑整齐的垄坡斜面,而对石块较多的田块,虽然会打断旋耕刀,按每把刀6~8元、需更换旋耕刀约3把/hm2计,断刀支出成本与人工相比仍然相对较低。机械成形的薯垄宽度一般为 1.0~1.1 m、垄高0.35 m,垄剖面为梯形,经风吹雨打且直到收获期垄高基本无变化,仅垄肩部稍下塌,使剖面成带弧度的梯形。

2.1.2机械化收获

2.1.2.1不同收获机械犁的比较南京地区甘薯正常收获时间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应尽可能选择土壤干燥、温暖晴天进行收获,这有利于薯块伤口愈合、贮藏损耗小、不易腐烂。南京丘陵地区土垡较坚硬,甘薯机械化收获时大中型机械无法使用,目前南京丘陵地区采用传统的拖拉机带双犁进行半机械化收获,常用的机械收获方式为手扶拖拉机带铧犁的犁尖在甘薯垄中间犁开,薯块滚落两边并进行人工收拾。由于犁尖宽度仅为25 cm,甘薯收获过程中仅能犁开约半个垄面,犁尖稍向一边偏斜时就会形成漏耕,同时,犁开的土垡主要向右侧翻转,会覆盖一部分薯块,因此须在人工收拾后再对可能掩埋或漏耕的地方进行人工补挖,而由于掩埋薯块的不确定性,经常造成有连续数株薯块未被发现。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参考北方的大中型收获机械制作了适合手扶拖拉机带动的“土鳖形”甘薯收获专用犁,收获时可犁开85%的垄面,土垡及薯块向两边均匀滚落,有效避免了漏耕现象,薯块掩埋现象大幅度减少,不需要人工用钉耙补挖,效率得到大幅度较高,可收获0.33~0.53 hm2/d,相当于15~20个人工的收获量。由表1可见,由于传统铧犁的犁尖较锋利,薯块划伤较多,伤口较深,破损率达12.1%,而土鳖形犁采用钝边,除长条形薯块会从中间铲断或从侧面挤划薯块,一般只伤及皮层,可保持较高的商品率,破损率仅为1.4%。endprint

2.1.2.2不同品种间的收获效果由于南京地区土壤一般为沙壤土,干燥时土壤较硬,收获犁地时阻力相对较大,垄耕较浅,应选用薯形为短纺锤形、球形的优质高产品种。[JP2]2015年,利用生产上较常用的甘薯品种在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铜山试验基地进行机械化收获试验,试验选用的黄心甘薯品种有苏薯8号、苏薯13号、苏薯19号、苏薯27号、苏薯16号、心香,紫心甘薯品种有宁紫薯1号、宁紫薯2号、越南薯,苗床育苗,5月25日栽插,机械化起垄,收获期对薯块进行调查,其中,大薯长度代表结薯相对深度,薯形与生长后期薯垄裂缝大小有关,裂缝越大,越有利于机械收获。由表2可见,大薯长度越长,且薯形为长纺锤形或长筒形的薯块破损率越高;球形、短纺锤形薯块的破损率相对较低,而漏耕率相对较高。

2.1.3基于加工用途的机械化清洗紫薯泥作为西式糕点天然紫色素原料在国内应用较为普遍,南京市江宁区、溧水区均有食品冷冻企业收购紫心甘薯进行贮藏加工,其冷冻贮藏量达1 000 t。冷冻贮藏紫薯的收购要求是不能有任何黑斑病薯塊,而在10月中下旬气温25 ℃左右条件下,甘薯极易感染黑斑病并在薯堆中扩散[6]。甘薯当天收、当天洗、当天送可避免黑斑病的发生,但大量收获时人工清洗甘薯效率低,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因此,对一般农户建议采用薯根类清洗机,而针对有建筑企业背景的土地承包户则建议使用搅拌机直接清洗,2种机械相比,前者优点是清洗干净、不损伤表皮,后者优点是清洗量大、清洗速度快。

2.2除草剂的应用

甘薯传统生产一般于5、6月份栽插,会经历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杂草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会生长旺盛,同时,薯垄因大雨冲刷会呈不同程度的塌陷,因此,须进行人工除草和壅土扶垄[7]。田间除草作业气温往往在35 ℃以上,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一般需用工45~60个/hm2。机器起垄在甘薯生长期基本不会塌陷,而采用除草剂控制杂草可省去夏天高温下除草壅土这一环节。除草剂多用于甘薯移栽前的杂草封闭和生长中期禾本科杂草的控制[8-9],一般在甘薯移栽前 7~10 d,用90%乙草胺乳油1 000倍水溶液喷洒地表,可抑制杂草生长达30 d,但使用不当会对薯苗产生轻微药害;梅雨后或大雨过后喷1~2次精喹禾灵以抑制甘薯田中禾本科类杂草的生长,剩余的双子叶杂草可人工拔除[10]。

2.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甘薯茎叶出现旺长,势必消耗大量水分和养分,影响块根膨大,应根据甘薯的长势及时进行化学调控。江苏6月下旬、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此时应在雨后及时迅速排除地面积水。近几年,南京梅雨季长、雨水量多,导致甘薯植株徒长严重,而喷施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抑制薯苗的徒长,从而增加地下部产量。一般在甘薯主茎长到 0.8~1.0 m时兑水喷施8%甲哌可溶性粉剂,用量为 750 g/hm2,具体可根据田间生长情况,隔7~10 d加有机硅再喷雾1次,以促进其渗透吸收。甘薯生长后期出现萎蔫现象或茎叶发黄,说明此时甘薯营养不足,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以延长其绿叶功能期、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3讨论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甘薯种植机械化应用非常广泛,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11]。甘薯种植机械化在我国正逐步推进,国家通过补贴方式鼓励农户用大中型机械取代小型农机实现机械化作业,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近年推出以四轮拖拉机作动力的甘薯种植机械,并在国家甘薯产业化体系相关示范区取得较好的效果[12]。本研究不是鼓励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小型机械,而是根据南京中、小型家庭农场实际情况及丘陵岗地的种植环境,在用户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实现甘薯产业化生产。

应用除草剂是农业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企业的劳力成本,在甘薯种植前使用乙草胺封闭可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但浓度和用量必须适当控制,当90%乙草胺乳油稀释500倍时,虽然对杂草的抑制效果更好,抑制时间更长,但有时会出现严重药害,表现为中期根系生长缓慢、稀少,地上部返苗期延长,中后期长势始终较弱,产量相对较低;乙草胺稀释1 000倍时,即使会对薯苗产生轻微药害,但梅雨过后甘薯的生长能恢复正常,不过,仍须注意的是不能对某一垄段重复喷洒。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控制甘薯茎叶在梅雨季出现的旺长现象,可缩短茎枝长度、增加薯块产量,喷施甲哌效果明显,且薯块和土壤中无残留,而多效唑、烯效唑等其他生产调节剂须在甘薯上做进一步试验研究。

[JP+1]近年来,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南京郊区及镇江茅山地区示范应用鲜食甘薯新品种及机械化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以2015年为例,结合南京市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推广苗木-紫薯套作模式10 hm2,实际示范紫薯面积达21.3 hm2,平均产量达30 t/hm2,清洗后以1.6元/kg价格全部销售给冷冻食品企业,产值达 4.8万元/hm2,而同期的南京市周边甘薯产地安徽省来安县半塔镇,其商品紫薯价格仅为0.80元/kg,以当地产量 26.25 t/hm2 计算,种植效益仅为2.1万元/hm2。随着丘陵地区鲜食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成熟和完善,甘薯生产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这将为南京及周边地区的甘薯产业化种植形成较好的技术支撑。[JP]

[HS2]参考文献:[HJ1.5mm]

[1][ZK(#]赵小明,杜琨,王宪伟. 甘薯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751.

[2]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等. 鲜食甘薯高效益栽培方式探讨[J]. 江苏农业科学,2009(5):117-118.

[3]马代夫,李强,曹清河,等. 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69-973.

[4]刘洪明,王瑞英,宋朝玉,等. 无公害鲜食甘薯的主要生产技术和开发利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167-168.

[5]季志仙,吴早贵. 浙江省鲜食甘薯周年供应技术[J]. 中国蔬菜,2014(6):82-83,84.

[6]王庆南,赵荷娟,戎新祥,等. 紫心甘薯室内贮藏方法探讨[J]. 江苏农业科学,2010(1):278-279.

[7]王庆南,俞春涛,戎新祥. 特色甘薯[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3-87.

[8]王子文,王建平,王贵启,等. 不同除草剂对甘薯田杂草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 杂草科学,2015,33(3):42-45.

[9]范建芝,段成鼎,井水华,等. 除草剂配合地膜覆盖对甘薯田杂草防除及增产的效果[J]. 杂草学报,2016,34(1):61-64.[ZK)]

[10][ZK(#]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等. 江苏省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0(1):115-116.

[11]李洪民. 国内外甘薯机械化产业发展现状[J]. 江苏农机化,2010(2):40-42.

[12]胡良龙,胡志超,胡继红,等. 我国丘陵薄地甘薯生产机械化发展探讨[J]. 中国农机化,2012(5):6-8,44.endprint

猜你喜欢

丘陵地区栽培技术机械
调试机械臂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丘陵地区的人工挖孔墩(桩)基础设计
按摩机械臂
成都周边丘陵地区产业集聚融入大成都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东北部丘陵地区发力追赶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