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北工业主题绘画的艺术特征与内涵

2017-09-28○赵

文艺评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东北绘画工业

○赵 勇

中国东北工业主题绘画的艺术特征与内涵

○赵 勇

中国工业主题绘画是中国近代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步伐,展现着工业文化精神和社会发展的风采。中国东北工业主题绘画蕴含着浓郁的地域背景与特定的时代含义,表述着工业与文明进步。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过程,其特殊的历史含义具有典型的精神指向性,这一点在作为绘画创作的精神性载体展现中起到重要作用。东北工业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历程包含深刻的时代蕴涵。在当代文化策略中,利用东北工业的特殊文化资源,使东北地域文化切实地把握当代经济文化带来的机遇与选择。以东北工业的历史和现实发展的角度进行绘画题材的选取,倡导和发掘工业精神的当代含义,从而通过绘画形式展现东北工业精神在当代的文化意义延伸,使当代人在意识形态的感知中继承和发扬工业精神在当代社会属性中的重要作用。

一、东北工业绘画的艺术特征

东北工业绘画作品面貌多样,展现了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本位性、独立性等绘画创作特征,其背景依托于东北社会人文情怀发展。同时,社会变革后带来的文化发展和外来的思维方式也逐步影响着东北的艺术思潮,东北艺术家在工业题材绘画语言选择上竭力展现宏大、深沉、凝重的画面风格,这种语境的形成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在东北工业主题绘画创作整体面貌中,在主题选择上无论是讴歌工业建设发展,强调工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劳动者精神面貌内涵,还是展现当代工业社会的时代因素等以工业精神和工业生态环境为背景的美术作品,其主题都展示着工业发展后产生的文明要素,显现出东北地域文化的淳朴与厚重。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针

新中国的东北工业绘画产生于东北的工业建设与文化发展之中,它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方针的指导下产生的艺术形式,包含了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众多历史与现实的客观因素,这一时期的东北工业主题绘画在中国画、油画、版画等艺术实践领域,着重弘扬社会主义建设的风采和讴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此时,由于受到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针指向。

这个时期美术创作风格兼具民族形式与外来形式的融合,艺术语言朴素、真诚,绘画追寻视觉艺术的和谐之美,借助苏联主题性绘画的创作模式,对绘画的现实主义创作形式进行了中国式的演绎,突出绘画主体汇聚的精神性,表露绘画语言营造的辉煌与宏大。此时的艺术创作背景融合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中,东北众多的艺术家深入到厂矿进行艺术采风与艺术加工,创作出大批歌颂劳动者风采和祖国建设风貌的优秀作品,展现了社会主义文艺路线对艺术创作及主题选取的全新突破。这一时期的东北工业题材美术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北方地域特征,营造出地大物博、天高地阔、冰天雪地中劳动者的激情。作品的形式风格突出了绘画弘扬主旋律的功能,以纪念体的形式展现劳动者的热情,歌颂时代的进步。在创作风格与绘画方法上,探索艺术语言的民族性与展示历史的宏观性,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中贡献卓著。代表作品,如王盛烈的《阅读》(1954年)展现了在祥和与平等的气氛中工人阶级温馨的日常生活。白逸如、单应桂合作的《学大庆艰苦创业精神》(1964年)展现了劳动者无私的奉献热情,作品让观者感怀在祖国建设中每一个建设者的赤诚之心。赵志田的《大庆工人无冬天》,以典型的东北生产作业场面使观者备受感染,画中王进喜与作业工人不畏严寒,客服自然条件的恶劣,突破自我英雄主义气氛的传递,纪念碑似的水墨人物组合展现了艺术家在中国画语言探索上的突破。吴云华创作的《虎口夺铜》(1969年)、《钻透万山寻宝藏》(1974年)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典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的社会功能。

2.改革开放之后绘画语言的独立

上世纪80年代艺术家的创作语言展现出个体的独立性,在主题选取上突出个体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关联。在绘画语言探索上,开始出现艺术家思想个体化的语言风格展现,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开始唤醒艺术家的全新创作角度。此时,中国美术经历了“伤痕美术”“乡土写实主义”“85新潮美术运动”等,绘画语言逐渐脱离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模式,绘画创作思维摒弃了苏派美术既定标准带来思维意识出现的雷同,艺术创作出现艺术家展示客体精神再现的审美情节,自我意识与审美价值观迅速融合在这个时期的中国美术发展中。

在东北社会节奏慢热与观念相对封闭的态势中,绘画创作摒弃了躁动和浮夸的绘画因素,在稳重深邃的绘画主题和绘画语义中,形成独树一帜的格局。这一时期,东北区域的工业主题绘画展现了对地域文化的眷恋与社会属性的精神体验,其美术作品的创作面貌抒发艺术家的个体审美诉求,仿佛展现艺术家情感因素释放的过程。此时,关注工业社会个体存在价值与社会因素的关联,成为艺术家在艺术表达上探讨的社会性主题。在这个时期东北的工业绘画艺术侧重于展现作者对创作主体与现实之间的关联,表达出丰富的个人情感与精神性的叙诉。绘画图像更多再现现实主义的真实因素,突出工业发展的人的情感因素与时代进步形成的新的工业精神,记录展现劳动者个体所蕴含的情怀与感动。

此时东北工业绘画出现了新现实性的个体情感因素绘画表达,展现新时代现实生活的情感寄托。作品,如广廷渤的《钢水·汗水》(1981年)以写实的形式描绘炼钢工人休息的瞬间,通过画面劳作后人物的精神状态的突出刻画,展现劳动者的独立价值,表达以人为本的的艺术追求。吴云华的《乌金滚滚》(1984年)突出工人的现实情感与人的自然形态,回避刻意塑造主人公的英雄似地主题画面构造,展现现实主义绘画的对人性的歌颂。王丕的《日出日落》(2003年)通过对新时期大庆工人的描写,歌颂了新的工业精神,以图像的精神化形式赋予劳动者个体生存的美,展现了北方浑厚、质朴的人文情节。张延昭、李人毅的《五一节合影》(2003年)以新的绘画形式,表达了普通工业劳动者的朴素与乐观精神。

3.当下艺术语言的多元

当代东北工业主题绘画显得更加自由与自我,当代东北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寻觅着社会主体中精神本位变革的痕迹,其创作主题产生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转换的线索中,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展现丰富的绘画意识形态命题。对于美术的当代性阐述,当代东北艺术家一直把握着观念和绘画方式相融合的角度,表述自我在社会发展因素中的个体陈述,其中包含象征、引申、释怀等来自自我认知及展示个体意义的绘画语义探索,竭力地展现艺术现代性组合的样式,作品呈现出含蓄、委婉、内敛的态势。在此背景下,艺术家的社会体察与表现更加贴切地寻迹着东北工业社会变革的社会痕迹,从中阐述当代的艺术诉求与精神附加。在当代东北工业绘画中,作品的内涵更多地通过绘画功能性展示图像的隐含语境,发掘画面情境的深沉和内敛,阐释图像语言的多元与复杂性,作品从主题展现到绘画风格体现了对当代绘画的诠释。

当代的东北工业绘画创作情节是对当代生活的具体化反思,以工业城市的因素进行主题的选择,其主要源于艺术家自身生活在工业文明发展的社会群,伴随生活经历与社会变革的多重因素,展现更加多元而深厚的画面抒怀。在当代东北的工业主题绘画更多地体现了作者在现实中产生的情感传递,回避绘画的样式群体化。其创作蕴含与作者的切身经历有着直接关联,在东北工业社会含义与人文情节阐述作品主题的艺术家,如王岩在系列作品《消失的记忆》(2009年)中,阐述对工业文明进程的态度和反思,对工业城市变化的困惑,并寻找内心诗意的表达。王家增注重体会自我个体的内心变化与冲突,并进行深刻而直接的揭示。系列作品《铁盒子里的人》到《工业日记》画面中的主体是模糊的工业形象,他的创作从自我经历的感受出发,在工厂大院成长的童年与工厂工作的经历,使其对工业城市的变化感触颇深,每件作品都饱含情感地传递着他的人生阅历。赵晓佳侧重于绘画过程所产生的瞬间情绪把握,他的工业主题绘画由于反复的加工而出现了沉重的画面情节,画面的形象质朴而纯粹,物象塑造灵动而多变,作品犹如大工业的沸腾,形成了极强的视觉秩序感,厚重和朴素的色彩运用,体现了浓重的北方工业城市的地域特征。

二、东北工业绘画的文化内涵

1.东北工业绘画在东北工业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含义

东北三省的工业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东北工业的发展过程具有典型的时代和历史特征,它成为记载东北三省社会形态发展转变过程的主要见证之一。东北工业发展带来众多的时代改变与精神产物,其工业绘画文化特征体现了以其客观记载与主体精神附属的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社会属性,它是几代人的理想转换为现实的具体形态,这种社会属性带来精神崇拜的追随,其肩负重大的社会责任与新的崇高信念的培育。东北工业精神的文化内涵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求实、自强、奉献的精神等。以东北三省中黑龙江省的工业发展为例,不同时期产生了典型的工业文化并体现出不同的社会含义和价值,如,大庆的“铁人精神”,黑龙江省工业在中国工业发展中的“三十五个第一”,哈尔滨的“三大动力”的发展与变化等等诸多因素,这些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是本土艺术原创的重要线索,其展现出的独特的工业文明的精神载体,成为中华民族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吉林、黑龙江省不同时期工业发展的定位不同,其中的历史性与精神性涵盖也有区分,但其共同承担着发展中国工业的使命,将历史与时代的内在的因素相互联系,进行有效的时代整合,可以形成独特的当代地域性艺术创作主题范畴,借此创造出承载东北工业发展包含的人文精神传承的主题作品,展现当代人对历史客观性的尊重,也是对中国工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的纪念及其产生的崇高精神的弘扬。

在东北工业社会形态中,其涵盖的文化含义在历史的长河中应被人们记载、传承、颂扬,并与时代变革产生的新的文化衍生与地域文化形成全新的嫁接,在多元的东北文化视角中,承接历史要素形成继承性的文化蕴含。东北工业主题绘画与时代的历史承接关联性会推动当代艺术主体精神的塑造性发展,东北工业主题绘画在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归属性与精神承载的文化意义的界定,会为东北工业历程中产生新的美术主题拓展提供依据。东北工业主题绘画独特的主题范畴,其时代感和历史感兼顾,由此背景带来的众多层面的绘画视觉含义,可以展现主题的历史与时代碰撞相结合的精神传承。在不同历史时期,东北艺术家以不同文化视角阐述的工业精神的文化图景,依据文化的时代性,创作出彰显时代特征与中国气派的工业主题绘画作品,呈现了时代蕴含中工业精神的本质。

2.东北工业绘画与地域文化的关联

工业主题绘画可以展现美学观念、社会形态、主题特质、艺术宗旨、人文气息等要素,其在地域文化中展现了特殊的文化导向的功能性。东北工业绘画地域性景观的特征传递了宏伟、严肃、厚重、缜密、深沉等感官与心理因素,在当下发掘新的绘画语言的同时,将东北工业绘画的景观特征与文化特征运用于时代发展中新的地域性绘画主题探索,会为当代绘画提供更广阔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地域文化意义的功能性。在今天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时代主题需要文化精神的烘托,从东北工业的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命题中进行绘画题材的选取,从中展现精神性传承的线索,探索发展其产生的新地域文化的内涵意义。

东北工业主题绘画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代的文化演艺需要理性与情感并存,工业主题绘画包含思想独立的观念性标志表诉,其在浪漫和严肃中唤起人们对时代憧憬的激情。同时,在历史沉淀与衔接中,工业精神展现民族精神的延续性与开创性,映射着民族精神中的优秀品质,也是展现地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地域文化包含的艺术创作作为展现精神性的载体,要充分体现崇高信念的继承与发扬的方式,并弘扬优秀的民族性和本土性的主题,从而来展现中国气派的艺术精神。通过东北地域的工业发展线索中的典型因素,用绘画语言来呈现在各个特殊历史时期人们对祖国建设的奉献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体制转换后人们产生的新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的时代精神,在作品中体现精神性情节的凝聚,展现东北地域文化的典型性。在当下的后工业时代态势中,新的东北地域工业文化与精神兼具文化的包容性、开拓性、时代性、继承性,充分展现了人与生态空间、社会因素之间的当代命题。工业城市的兴起,使这里蕴含了深刻的工业文化,通过新时期东北工业主题绘画艺术内涵意义发掘,展现和弘扬其作品产生的时代特征的主旋律,为东北地域新的美术原创带来更为广阔的途径。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当代东北工业主题绘画时代精神与地域文化意蕴研究”专项项目(15YSD0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东北绘画工业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