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2017-09-28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功能炎症因子

王 刚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王 刚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血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情况、血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西医 急性心力衰竭 疗效 细胞炎症因子 心功能

急性心力衰竭主要指急性发作或者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致使的一种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负荷加重,导致急性心排血量骤降、周围循环阻力上升、肺循环压力突然上升,造成肺循环充血而发生急性肺水肿、肺淤血,且伴心源性休克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1-3]。目前,对于急性心力衰竭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且西医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缺乏特效的药物。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4-6]。故而,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患者年龄24~70岁;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因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致使心力衰竭者;合并肺、肾、肝等功能严重异常者;过敏体质者;精神疾病者;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 24 例;年龄 26~70 岁,平均(51.02±6.41)岁;病程1~35 h,平均病程(18.79±3.41) h;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级5例,Ⅲ级22例,Ⅳ级13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 25 例;年龄 24~69 岁,平均(50.34±7.13)岁;病程 1~38 h,平均(19.13±3.56) h;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级6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患者入院后进行心电监护、血压及吸氧等基础治疗,且建立静脉通路,按照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硝酸酯类、利尿药及地高辛等基础药物治疗,且嘱咐患者戒烟、戒酒、限制钠盐、低脂饮食及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1.5 μg/kg 静脉冲击,再以 7.5 ng/(kg·min)速率持续静滴7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黄芪 30 g,人参 15 g,麦冬 15 g,丹参 15 g,瓜蒌10 g,葶苈子 10 g,茯苓 10 g,桂枝 6 g,甘草 6 g。 水煎取汁300 mL,每次服用150 mL,早晚温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血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检测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及药物不良反应。

1.5 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 显效:患者症状、阳性体征消失,同时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改善,同时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至2级。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Ⅰ级患者多于对照组,Ⅲ级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L-1β 和 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g/Ls)

组 别 时 间 TNF-α IL-6 IL-1β观察组 治疗前 51.22±6.72(n=40) 治疗后 18.97±2.63*△对照组 治疗前 50.89±7.13 89.83±5.64 38.92±3.45 43.36±2.34*△ 15.67±2.18*△88.91±6.10 38.14±3.56(n=40) 治疗后 32.45±4.62*67.83±2.57* 26.42±2.79*

2.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前后SV、CVP和LVEF水平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SV、CVP和LVE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

2.5 不良反应 两组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均未见异常,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 别 时 间 LVEF(%)SV(v/mL) CVP(p/kPa)观察组 治疗前 34.25±4.13(n=40) 治疗后 45.36±4.72*△对照组 治疗前 33.87±3.87 60.34±4.67 1.89±0.21 76.42±6.15*△ 1.14±0.14*△60.82±5.13 1.92±0.22(n=40) 治疗后 38.91±4.25*68.39±5.64* 1.47±0.17*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较为复杂,且对其具有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8-10]。心力衰竭属中医学“水肿”“心悸”“咳喘”等范畴,认为其基本病机主要是由于阳气不足、气血亏虚、血瘀痰浊为法则,故以益心养肺化瘀为治疗法则[11-13]。本研究应用中药汤剂中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功效;人参具有补元气、强心、生血功效;麦冬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功效;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安神静心功效;瓜蒌具有清热润燥、涤痰宽胸功效;葶苈子具有消痰平喘、利水消肿功效;茯苓具有宁心安神、利水消肿功效;桂枝具有通阳、温经通络功效,甘草调和诸药。纵观全方可奏益心、养肺、化瘀功效。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治疗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CVP降低而SV和LVEF增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VP低于对照组而SV和LVEF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

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炎症因子在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时机体心肌局部和外周血肿有大量炎症介质活化,如IL-6、IL-1β和TNF-α等,这些炎症介质的异常活化独立于心力衰竭的病因,认为心力衰竭可能是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从而致使炎症反应增强[14-15]。 炎症因子IL-6、IL-1β 和TNF-α在正常心脏不表达,当心肌受损时,IL-6、IL-1β和TNF-α表达上调,合成和释放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改善患者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血清细胞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1]付龙,郭亮,张月兰.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3(17):1984-1988.

[2]尚祥岭,齐昆青,程团结,等.急性心力衰竭76例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200-201.

[3]冯建宏,李彩霞,刘文操,等.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3):362-363.

[4]吴文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激素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5(34):3807-3809.

[5]黄秀峰,李宛珊,张宗耀,等.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衰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935-936.

[6]张松,陈翠.中西医结合治疗ICU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J].四川中医,2015,13(1):70-7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4.

[8]吴畏,林风辉.新活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4(25):29-31.

[9]张晓娟,李保,王敬萍.左西孟旦、米力农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23(5):631-634.

[10]赵志强,张冬梅,葛晓静.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9(6):690-691.

[11]王立民,司昌荣,金焱,等.急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25(14):188.

[12]余耀鸣,黄锡亮.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疗效及血浆NT-proBNP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254-255.

[13]高艳艳,牟雄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及对血浆N末段脑利钠肽前体的影响[J].新中医,2015,14(3):27-28.

[14]沈胜强,赵萌秋,张开坤.黄芪注射液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 BNP、IL-1β、IL-6及 TNF-α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4):150-151.

[15]王妮,刘伟,毕四锐,等.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患者的TNF-α、IL-1β、IL-6及心功能NYHA分级状况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7):31-34.

R541.6+1

B

1004-745X(2017)09-1659-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9.050

2017-02-16)

猜你喜欢

心功能炎症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