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悟
2017-09-27刘学禹
刘学禹
又逢清明。风和日丽,万物清明。我的心境却难以與眼前这明媚的春光相融——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想起了刚刚随无常而去的奶奶。
自然要去为奶奶扫墓。进入郊区,便见到一队队大人小孩,拎着香烛纸钱,显然也是去祭奠亲人。可那些孩子,全无哀愁,一个个嬉笑打闹,充满了假日郊游的欢愉。这让我心中平添憋闷,正如漂泊异乡的马致远蓦然见得“小桥流水人家”,愁绪更添三分。
进入墓园,青烟缭绕,时有哀声传来。春日的艳阳却像那些不知好歹的孩童,欢快地泼洒着银絮。此时本该霪雨霏霏——这不应景的阳光!
烧纸钱是扫墓的重要环节。我持着火棍,撩拨着火堆,呆呆地望着火势渐旺,纸钱由黄变黑,旋又化成灰烬飞旋升腾,最终随风四散而去。多希望它们能飞过奈何桥,飞到奶奶的身边。可惜正如高翥所写的那样:“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其实,对逝去的先人我们根本做不了什么,烧纸钱也不过就是聊以自慰罢了。我们对先人逝去的不舍或歉疚也许会随纸灰而去,但这对逝者又有什么意义呢?想到这些,那随风飞散的纸灰与思念似乎又飘了回来,飘入我的心房,演化成奶奶的音容笑貌,凝成我的串串泪滴。
世事无常,虽说老人故去是必然之事,但我等凡夫如何有庄子“视死如归”的豁达?对奶奶的思绪无处排遣,我渐渐陷入悲思的深渊,如遁入“无常的火宅”中了。
总有些不识趣的孩子,即使在这肃穆的祭扫活动时,仍在顽皮地四处追逐,袭扰着我的思绪。忽见一老翁,跌跌撞撞地追着孩子,孩子跑累了,就回头扑入老翁怀中,亲热地蹭来蹭去,老翁原本挂着泪痕的脸,渐渐舒展开来,对后辈的疼爱之光穿透了怀旧的阴霾。
眼前的这幕场景真的很熟悉,奶奶生前也是经常与我嬉闹。其实,很多老人都是喜静怕动的,他们开心正是因为我们的快乐——儿孙的欢乐是老人最大的幸福。奶奶一生节俭,略有些积蓄就会给儿辈、孙辈买东西。儿孙长大了,不肯要她的物品,还会给她买这买那,她却一概不收,即便临时收下,最终还是会回赠给我们。我记得奶奶临终时的遗言:“不得铺张,早点下葬,不要想我。”——老人即便在临终时,依然一如既往地为后代着想!
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细细品味,蓦然觉出此言的挚诚与超脱。其实那两句诗“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也许是被我误解了,它要表达的并非对逝者的无奈,而是要生者对无奈的死亡处之释然,从“无常的火宅”中跳出,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生活……
抬望眼,阳光渐渐变得明丽可爱,孩童的笑闹亦变得清新可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