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诗歌类文体教学内容的确定

2017-09-27郑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文体教学内容

郑艳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在一节课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有的时候,教师们千方百计地去研究怎么教,但却不知道,其实你教的东西本身都是存在质疑的。对于阅读教学来讲,由于文体不同教学内容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现代诗歌类文体的教学內容。

关键词:现代诗歌 文体 教学内容

一、意象的选择与意境的营造

意象是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和审美都不可回避的重要概念。“意”即主观的心意、情思,“象”即客观的形象、物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诗歌中的诸多意象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境、气氛、境界或情调,就是意境。在普通读者心目中,现代诗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语文教师的脑海里,却要有意象与意象的组合,因为这些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任务。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意象呢?选取意象,应该遵循“由意取象”的原则,这个过程大致是:结合背景,细读文本,确定文意,再寻找诗中的哪些事物是与文意相符合的。

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为例。从文本和写作背景上来看,文本的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虽然词作中没有直接写出人来,但一个“独”自,把一个孤高而伟大的人物突显出来,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结合诗人即将领导农民运动的背景,可以得知,这首词展现了作者的壮志雄心,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情感,所以那些壮阔博大、竞相向上的事物,就是这首诗的意象。沿着这个思路去找,就可以发现“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长空”、“鱼”、“浅底”、“万类”、“苍茫大地”等意象。这些一个个的意象放在一起,就构成了本诗雄浑开阔的意境,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大领袖异乎常人的眼界与气度,能留意常人所留意不到的大气象,这也是他开创一代伟业的基础。

二、情感的体验与升华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诗歌的特质那就是“情”。凡是文学艺术都离不开情感,但,只有诗歌的情感最直接、最开放、最自由、最精致。英国诗人艾略特在《诗歌的作用》中说道:“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最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

理解诗歌的感情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作者为此诗的情感。

作者在什么时代下,什么处境下,写作了此诗。其实就是“知人论世”,通过背景介绍,千方百计去弄清楚作者到底说的是什么,他有什么感情要表达。

还以这首《沁园春·长沙》为例,这首诗写于1925年晚秋,当年毛泽东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主宰大地沉浮的革命气概。

但是,今天我们再读这些诗歌的时候,都已经隔着那么遥远的时空了,他们的情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非要那么努力地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呢?

这就有了诗歌情感的第二层面:此诗的情感对我们情感的触动与唤醒。

我们来看毛泽东小学时候写的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是毛泽东15岁时来东山高小读书,参加入学考试时所写的一首诗。当时学校规定考试作文题目是“言志”。校长阅后大加赞赏,高兴地说:“我们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才!” 毛泽东从偏僻的韶山来到地处繁华闹市的新式学校东山小学,家庭条件差,年龄大,受到同学的嘲笑和蔑视。但这种自卑不但没有使他沮丧,却更加激发了他宏伟的抱负和奋发向上的勇气。

毛泽东从小就人小志大、拥有藐视天下的气概和胆略。表现出一代霸主之气!难怪日后他能写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雄浑豪壮的诗句。

我们带着学生解读毛泽东的诗句至此,就应该再进一步激起学生们的理想和抱负,尤其是男同学的远大志向和阳刚之气。告诉所有的男同学们:没有激情的人生是可悲的,没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是庸俗的,没有在风雨中扼腕长啸的男孩子永远无法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诗歌从创作来说,是个人情绪的瞬间爆发,对读者来说,感受到的却是人类普遍的爱与恨、美与丑、和谐与冲突等永恒情感。正因为这样,诗歌才比其他文体更能超越时代背景、民族风俗甚至阶级观念,从而获得永恒的价值。

三、语言的品味与积累

(一)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韵律上的限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不过限制有多少之分,规矩有宽严之别。我国古代的律诗极讲韵律却又不失美感,现代新月派更是提出了“戴着镣铐跳舞”,诗除了讲究 “建筑美”,“绘画美”还讲究“音乐美”。

1、韵律性

《再别康桥》基本上是一节内每两句押一个韵,作者一直在换韵,不是他的才情不足以让他一韵到底,是作者要通过换韵来表达他的情感变化。我们试着做以分析: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来表现那种难分难舍的离情,但是作者的离情却是清新、洒脱的,所以用了轻盈的“怀来韵”,即“来”和“彩”。

第二节,作者沉醉于波光里柳枝的艳影,对新娘情不能已,以洪亮的“江阳韵” 来直抒胸臆,即“娘”和“漾” 。

第三节,作者对康河的爱已经到了愿意与之融为一体的程度,就是做一条水草也心甘情愿,于是作者选择了柔和的“遥条韵” 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即“摇”和“草”。

第四节,诗人的感情从沉醉到激动,这时作者的情绪已经开始发酵、升温,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所以,他选择了浑厚的“中东韵”,即“虹”和“梦”。

第五节,诗人借寻梦,使自己的情绪达到高潮,此刻的他,忘乎所以、不能控制,这时任何韵都不足以表达他的情绪了,他选择了不用韵,而是纵情“放歌”。endprint

第六节,诗人又回到了现实中,面对着即将离别的现实,他变得沉默,这种不想走,又不得不走的复杂,让他在韵的使用上也变得交织、杂揉。他在一三句中使用了“梭波韵”,即“歌”和“默”;在二四句中使用了“遥条韵”,即“箫”和“桥”。

所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的换韵看似无心,实则有意,都是和他要表达的情感密切相连的,所以用韵被称为“声情之美”,声缘情而发。

2、复沓

复沓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位置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读者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歌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诗人的情感得到尽情地抒发。

比如,在《雨巷》中,第三节的“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的“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

3、叠词

叠词又称叠字,是指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这种手法的运用,既可创造双声迭韵的音乐美,又能大大增强表达效果,鲜明而强烈地创设意境、渲染气氛,最终达到加强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与情绪冲击。

比如余光中《乡愁》里面,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除了字面的修饰之外,还包容着更深的意蕴在里面,海峡两岸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是暂时的无法到达。

(二)诗歌语言的跳跃性

诗的产生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但是诗的创造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在综合过程中,出于表达情感主旨的需要,或诗歌押韵的需要,将已有意象加以“新配合”,将诗歌语序做一定的调整,就形成了诗歌的跳跃性。

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是读懂诗歌的前提。现在,我们常说,好的作者难,其实做一个好的读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的理解是建立在诗人与读者之间某种默契的基础之上的,正如梅尧臣所言:“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

如卞之琳的《断章》。要想理解这首诗,必须把诗作中跳跃和省略的部分补充回来。你在桥上眺望远处的风景,可是不曾想到的是你远眺的样子构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你在桥上,他在楼上;你看风格,他看你;你的风景在远方,他的风景就是你。到了晚上,你安恬地睡去,你不曾知道,明月照进屋内,装饰了你的窗子。而你却进入了那个思念你的人的梦境。

我们按常理分析,第一节写的是白天,第二节写的是晚上,诗中没有任何时间的交待,却给了我们一种时间的跳跃。而第一节中“你”在“桥上”,“看风景人”在“楼上”,时间相同,地点不同,体现了空间的跳跃。同样,在第二节中,“你”安睡了,而“别人”却梦见了“你”,“你”和“别人”所處不同的空间,又一次体现了空间的跳跃。这首小诗,篇幅如此短小,意蕴却相当丰富,就是因为时空的跳跃,给人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组合的可能。

(三)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诗歌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在写作中更便于对语言进行雕琢和磨练。因而,我们要读懂诗句,一定是要将诗人高度凝练的诗句还原成生活的场景,用谢冕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在“泡”开的过程中,需要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将文字转化成画面,设想自己处在如此境地之中,看到如此景色,做出如此动作,说出如此言语,意欲表达何种情感。当我们把高度凝练的语言带出场景,加上过渡,我们就将诗读通读透读出了画面感。

以上我们所分析的三点,意象的选择与意境的营造、情感的体验与升华、语言的品味和积累,是一首诗的核心内容,而并非全部内容。至于在课堂上一节课到底讲什么内容,还要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状态来确定。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新课改的中学语文文体教学研究”,课题编号:JG16CB346]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文体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另类文体巧谋篇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