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考点解析
2017-09-27蒋宝清
蒋宝清
【摘要】文章论述了高考文言文的考法和考点,并重点论述了解答文言文必须要在学习文言文中重点培养两种习惯:一是养成推断知识点的习惯,二是养成调整倒装句式的习惯。
【关键词】文言文;推断知识点;倒装句式
一、考点解析
近年来,高考选择的文言文均是传记中的典范之作,有较强的故事性,文字较为浅易。文言文阅读,翻译句子10分,新考纲中明确文言文考查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文考查内容侧重考查实词、活用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所以要求考生不仅要疏理把握文章大意,更要对文本内容深入理解。历年来,文言文阅读皆是考生面对的难点之一。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着重培养两种习惯。
第一,推断知识点的习惯。如“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根据前文“岁大饥,人相食”,可推断出“矢”绝不是“箭”,而是同音字“屎”。试想,百姓饥饿,当然是求生而不是求死,怎么可能吃射杀大雁的箭呢?“囊”仅译为“口袋”就与前句无关联了,如果译为“用口袋装的雁粪”这一名词性短语就结构了前后句。又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应推断为我对待“之”的态度应该“像亲哥哥一样”,名词“兄”活用为状语。
第二,调整倒装句式的习惯。如“属天下丧乱,乃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句中的“乃退耕于阳城”,按现代语序应调整为“乃退于阳城耕”,译为“于是抽身引退在阳城种田”。再如“周文帝欲官之,虬辞母老,乞侍医药,周文许焉。”句中“母老”是“辞”的原因,语序应调整为“虬母老辞”,在“虬”后“母”前省略“以”字,译为“柳虬以母亲年迈为由推辞”。以上两个倒装句是状语后置。又如“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何以鼓士气”的现代语序是“以何鼓士气”,译为“用什么鼓舞士气”,属于宾语“何”置介词“以”前了。又如“岁凶,清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中“十万两”是数量词应限定官银,属于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句式大多有“于”“以”等介词标志,如果没有也可以补充出来,表明其后的内容是前面动词的处所、方式、原因等。定语后置句中,后面的定语限定前面的名词的数量、归属、性质、特点等。宾语前置句中的宾语是后面动词或介词的对象,如“何陋之有”“不自信”“何以知之”等。
二、典例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镳,字仲驭,金坛人。父秦峙,云南布政使。镳举乡试第一,崇祯元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榷稅芜湖。忧归,服阕,授南京礼部主事。极论内臣言官二事:“每读邸报,半属内侍温纶。自今锻炼臣子,委亵天言,祗徇中贵之心,臣不知何所极也。言官言出祸随,黄道周诸臣荐贤不效,而刘宗周等勿获进;华允诚诸臣驱奸无济,而姚希孟等皆蒙谴。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帝怒斥为民,镳由是名闻天下。
初,镳世父尚书应秋、叔父御史维持,以附魏忠贤并丽逆案,镳耻之。通籍后,即交东林,矫矫树名节。及被放,与宣城沈寿民读书茅山,廷臣多论荐之。十五年起礼部主事,进郎中,为吏部尚书郑三俊所倚。然为人好名,颇饰伪,给事中韩如愈疏论之,罢归。
福王立于南京。马士英既逐吕大器,以镳及雷演祚曾立潞王议,因言镳、演祚等皆私党,请悉置于理,遂令逮治。而士英劾镳从弟钟从逆,并及镳。钟亦逮治。阮大铖居金陵时,诸生顾果等出《留都防乱公揭》讨之,主之者镳也,大铖以故恨镳。镳狱急,属御史陈丹衷求解于士英,为缉事者所获,丹衷出为长沙知州。于是察处御史罗万爵希大铖指,上疏痛诋镳。而光禄卿祁逢吉,镳同邑人,见人辄詈镳,遂得为户部侍郎。亡何,左良玉称兵檄讨士英罪,言引用大铖,构陷镳、演祚,锻炼周内。士英、大铖益怒。大铖谓镳实召良玉兵,王乃赐镳、演祚自尽,钟弃市。(《明史·周镳传》)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然为人好名,颇饰伪,给事中韩如愈疏论之,罢归。
②镳狱急,属御史陈丹衷求解于士英,为缉事者所获,丹衷出为长沙知州。
【翻译】①然而周镳做人喜好名声,很爱掩饰作假,给事中韩如愈上疏给他定罪,周镳被罢免回家。(采分点:然、饰伪、论之各1分,句意2分)
②周镳案件紧急,嘱咐御史陈丹衷向马士英请求解救,被搜捕的人抓获,陈丹衷被调出京担任长沙知州。(采分点:狱、求解于士英、出各1分,句意2分)
【解析】按以下三步疏理译句。第一步,先找出人名、官名,然后梳理一下人物关系及人物与官职。第二步,确定谓语动词,主动、被动关系。第三步,关注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特殊句式。遵循“信、达、雅”的原则,采用“留、扩、增、改、删、换、补、调”等技巧译句。
句①中第一个字“然”字译为“然而”是因为前言“十五年起礼部主事,进郎中,为吏部尚书郑三俊所倚”中升职,被器重,而译句结尾被“罢归”,所以将“然”译为转折联词“然而”。“为人好名,颇饰伪”是“给事中韩如愈疏论之”的原因,那么“论之”中的“论”是多义词,有判罪、判决之意;也有“控告、举报”之意,在此处“论”字应是用上奏的方式“控告、举报”的意思,“控告”之后,朝廷给他定了罪,才被罢免回乡。
句②中的“狱”在《出师表》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学过,译出“案件”不难。“属御史陈丹衷求解于士英”中的“士英”根据前文“马士英既逐吕大器”可知是“马士英”;“嘱咐陈丹衷向马士英请求解救”,现代语序应调整为“于士英求解”,如果离开文本断章取义,不调整语序,那就是“陈丹衷请求解救于士英”,就出现二处错误:介词“于”是引出求救的对象的介词,而不是“姓”。还有就是状语后置没调整过来,导致语意相反。“为……所”是被动句式,“出”是“出京”之意,这皆是常识性知识,应牢记。
三、典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元氏知县。累迁南京礼部郎中、福建提学副使。家居七年,起故官,督浙江粮储。endprint
天启初,召为光禄少卿,改太常。未上,陈中官侵冒六事。时魏忠贤、客氏离间后妃,希得见帝。三俊疏言:“近日麋烂荼毒,无逾中珰,阁臣悉指为故事。古人言奄竖闻名,非国之福。今闻名者已有人,内连外结,恃阁臣弹压抑损之,而阁臣辄阿谀自溺其职,可为寒心。”
擢左佥都御史,疏陈兵食大计,规切内外诸司。吏部郎中徐大相言事被谪,抗疏救之。四年正月,迁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杨涟劾忠贤,三俊亦上疏极论。明年,忠贤党张讷请毁天下书院,劾三俊,褫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明年春,三俊以建储入贺,力言:“皇上忧劳少过,人情郁结未宣。愿保圣躬以保天下,收人心以收封疆。”帝褒纳之。
南粮岁额八十二万有奇,积逋至数百万,而兵部又增兵不已。三俊初至,仓库不足一月饷。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久之,士得饱。万历时,度支益绌,科臣请增天下关税。三俊以为病民,请减其半。居七年,就移吏部。流寇大扰江北,南都震动,三俊数陈防御策。
帝下诏求贤,三俊举李邦华、刘宗周自代。大僚缺官,三俊数引荐,贤士之废斥者多复用,先后奏罢不职司官数人。
三俊为人端严清亮,正色立朝。帝恶言官不职,欲多汰之,尝以语三俊。三俊与吴昌时谋出给事四人于外。给事大哗,谓昌时紊制弄权,连章力攻,并诋三俊。三俊恳乞休致,诏许乘传归。国变后,家居十余年乃卒。(节选自《明史·郑三俊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久之,士得饱。
②大僚缺官,三俊数引荐,贤士之废斥者多复用,先后奏罢不职司官数人。
【翻译】①郑三俊极力除去长期弊端,纠察那些特别玩忽职守的官员数人,一段时间以后,士兵得以吃饱饭。(采分点、祛,有司尤怠玩者、得饱各1分,句意2分)
②大的官位缺官员,郑三俊多次引荐,(那些)被废弃的贤士大多又被恢复任用,先后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人。(采分点:大僚、贤士之废斥者、职司各1分,句意2分)
【解析】单音节词“祛”译成双音节“除去”。实词“大僚”译为“大官”,“职司”之前有“奏罢”和否定副词“不”,所以推测出“不职司”为“不称职”。“有司”译成“官员”,《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中“有司”译为“有关部门”,而此处“怠玩者数人”,所以“有司”应译为“官员”。
两个译句中有二个倒装句式,①中“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可调整为“纠尤怠玩者有司数人”,属于定语“怠玩者”置于“有司”之后了。补充出省略的主语“郑三俊”,就使前后句一致了,疏理通了。②句中“賢士之废斥者”,因前言有“三俊数引荐”,谓语是“多复用”,那么现代语序应调整为“废斥者贤士”,“废斥者”是主语“贤士”的定语,这个句式属于定语后置。
译句考查了实词、活用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译句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在积累不足和语感不强的情况下,要学会合理推断,适当调整语序,还要注意利用注释中的内容及前三道选择题的信息,用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范的书面语顺畅地写出句意。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2]本书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