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互联网环境下的国家安全
2017-09-27谭伟志
谭伟志
摘要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其“危害”。近年来,互联网上信息“爆棚”,但大多数所言所述,有真有假,有黑有白,一些“不怀好意之人”借机利用互联网空间,通过一些热点问题,引发公众不满情绪,挑起矛盾冲突,引导舆论走势,甚至危害我们国家的政权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表明网络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势头,我们需要了解互联网发展下,媒介与信息传播产生的变化,分析互联网环境下,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乱象频发的原因与特点,切实维护好我们互联网环境下的国家安全。
关键词 网络安全;新媒体;信息传播
1994年,中国正式全面接入互联网,从那时起,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特别是新闻传播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我们的媒介已经由过去的专业传播,用户参与,发展成为“万物皆媒”的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社交范围变广,人们在互联网空间下,能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表达权,民众可以在各种问题上表达自己的看法。
1互联网环境下媒介与信息传播的变化
互联网技术让传统媒介处于一场全新产业链的变革之中。媒介是传播信息的渠道,我们需要先了解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变化与媒介变革,掌握其传播规律与特点,才能为我们下一步做好网络安全工作做准备。
1.1“新媒体”是什么
对于“新媒体”到底是什么,许多专家学者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匡文波认为,新媒体是一种用技术手段,将互联网与电脑、手机终端融合在一起,向用户提供服务与信息的平台。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种将在线与离线等数字媒体混合而成出现的媒体形态。凤凰网原总编辑吴征认为,新媒体是一种能带来消解国家与国家、社群与社群、产业与产业,特别是传统媒体边界的力量。而我認为,新媒体首先是一个内容、关系、服务的平台,它能满足用户的多元化的新需求,用户在其中主要以社会化的传播为常态。
1.2“新媒体”呈现的对社会信息传播的变化
1.2.1信息可“私人订制”
根据清华大学一份关于2015年新媒体发展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在渠道选择、功能偏好、阅读内容等选择上,依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选择信息。19岁以下的人更偏好社交平台,他们强调的是对媒介个性化的使用,热衷社交传播分享,拒绝“严肃”的信息,轻松娱乐类、图片视频类和明星综艺类的新闻最受他们的欢迎;20~39岁的人更多被潮流引导前行,对多种媒体新形势有所关注和好奇,而他们更愿意阅读社会调查类与产业经济类的新闻;而40岁以上的人依然关注传统媒体渠道和表达形式,对新媒体的内容持“尝试和接受”态度,而在生活中他们最愿意阅读时政类和生活服务类的新闻。
1.2.2信息生产力的扩张
近年来,以个人账号和聚合性新闻App为代表的自媒体或者自媒体平台,爆发出令人惊讶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活力。在今年的新浪新媒体峰会上,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团体的《未来媒体趋势报告》中指出:目前微博用户量稳定增长,月活量突破了2.12亿,用户已遍布了190多个国家,海外用户突破了2 000万。据统计,微博一天发布文章超过10万篇,视频超过1万条,照片也超过2 100万张,微博已经成为最大的社交公共信息传播平台。
1.2.3社交平台在信息获取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移动网络的发展,4G网络的全方位覆盖,让用户能在任何场合看新闻、聊微信、刷微博、看视频,能及时的转发、评论和发表个人的意见。根据清华大学关于新媒体的研究中指出,目前社交平台在个人获取新闻渠道中扮演重要得角色的占比接近半数,仅有15.9%的用户对社交获取新闻“不在乎”。社交平台改变了用户获取新闻的方式,许多网络媒体也已经把眼光放在了新闻客户端上,延伸自己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业务内容。
2互联网环境下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乱象频发
近年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人们了解新闻,传递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由此产生的舆论对媒体乱象和新闻伦理的争议也越来越多。一方面,媒介自身管理不佳,没有履行自身的职责,导致部分媒体从业者放弃道德底线,致使有偿新闻事件频发;另一方面,政府对新闻乱象认识不足,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上热点事件进行炒作、放大,进行意识形态侵略。目前,在互联网环境下,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呈现以下几大乱象。
2.1导向偏差,罔顾党纪国法
“新快报陈永洲事件”与“21世纪网、《理财周报》被责令停办”事件是近年来发生在中国新闻界产生比较恶劣的影响的两个事件。媒体与媒体人拥有舆论监督的话语权,附有推动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职责,但他们却罔顾党纪国法,为了个人的一己私欲,丢掉了基本的新闻操守和职业道德,伤害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互联网时代虽然给予媒体与媒体人更便捷的传播信息的渠道,一定程度上扩大媒体的监督权力,但权力必须在国家法律道德约束范围内行使。
2.2恶搞戏说历史,颠覆主流价值观
近段时间,在网络空间上出现了恶搞戏说黄继光、邱少云和董存瑞等历史人物的言论。始作俑者抓住某部分历史细节,进行看似符合逻辑但实际上脱离历史真实的推理。2015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今天我们如何仰望英雄》的文章,言辞犀利的批评了这样一种现象。我认为,虽然网络空间提供的是一个自由讨论,发表舆论见解的平台,但这些经过历史评定的、民族达成共识的历史人物,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象征符号,我们枉议历史人物,就是对我们目前的主流价值观的不尊重。
2.3谣言泛滥,错误引导大众舆论
郭美美,以炫富、拜金在网上炒作自己,赤裸裸的宣扬拜金主义,挑动公众对腐败深恶痛绝而成为网络红人;秦火火,在新浪微博上造谣传谣3 000多条,借热点事件进行炒作。互联网时代,给予人们的意见表达的空间前所未有的扩展,但却被不怀好意之人所利用,一些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言论层出不穷,造谣生事、毁谤他人的行为时常发生。endprint
3认清现实,抓紧维护我们的网络安全
信息技术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但却给不怀好意之人留下了“空子”。面对新形势下的网络完全工作,习总书记曾精辟的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我认为,做好下一步的网络安全工作,需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3.1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美国高科技打造的有产权的无极限的新数据空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已经与我们息息相关。过去,我们依靠广电网络、无线电波以及报刊杂志等介质传递信息,我们掌控着这些核心技术,掌握着信息传播的渠道。我们在互联网上使用时会产生相关数据,而这些相关数据会记录在一个终端服务器上,而这个终端服务器掌握如果不在我们手里,就有可能威胁我们的安全。
3.2培育专业型人才
在互联网环境下,对于新闻传播行业而言,比较凸显的问题是传播渠道多元化与内容的短缺、信息量大与优秀资源稀少。所以,在媒介大融合、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具有全媒体技能与全媒体意识的全媒体人才,我们需要以变应“变”,学会创新,才能求生存。新时代的媒体人不仅需要熟悉、运用甚至研发新的传播渠道、手段与技术,还要在不同“新媒体”的特点下做文章。
3.3继续加强主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建设
网络的丰富性与便捷性带来了多种政治价值观和多种文化,但在信息交流与融汇时,一些不符合事实,不符合国情,不符合法律道德的思潮与思想带来的冲击,会动摇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与政治信仰,甚至威胁影响国家安全。面对互联网上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击,我们的主流媒体需要加紧占领互联网的舆论高低,让党的声音在互联网上“发声”。我们需要加强互联网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把社会主义的宣传规律和网络特点结合,唱好主旋律,净化网络空间。
3.4政策引导,法规完善
互联网上一些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的乱象频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在互联网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呈现了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如今我国网络的健康发展。制定并完善专门的网络法律法规,防止乱象频发,已经是我们党和政府迫在眉睫的工作。同时,有效而健全的法制环境,也能保证我们下一代的青少年们安全的在网络空间上成长。
面对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带来挑战,我们只有主动出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加紧掌握核心技术,掌握“新媒體”的传播规律与趋势,认清楚网络空间内乱象频生的本质,才能打好新形势下网络安全的攻坚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