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

2017-09-27杨万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途径作用小学

杨万才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逐渐加快了步伐。为使我们的接班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抓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基础。本文就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作出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在这条发展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等着我们,这从我国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差异性即可看出。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它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但是如何有效的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呢?这是近几代教育者正苦苦追寻和探索的新课题,给教育人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我結合这一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生的记忆效果。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事件或环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

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现在,信息技术教育存在这么一种现象:重书本,轻拓展,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这就导致学生一到机房就喜欢玩游戏,究其原因是很多老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从不拓展,按部就班,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缺乏兴趣,学完后也很少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该改变策略,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统一,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复制、粘贴、剪切时,小学生对这些术语都有点望而生畏的感觉,为了消除这种心理,老师可以这样设计:先展示一副星空图,提问:星星这么多,要不要画很久呢?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有想法了,接下来的实践就变得容易了。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教师应当精心分析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担当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在不束缚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最后,教师应做到赏罚分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学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依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教材、教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审视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另外,在教学中应该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所以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情境教学以注重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等促进学生发展为“五要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创造性,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任务驱动则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这种方式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Word教学中,可采用师生易位,由学生通过相关材料的收集,让学生自己进行简单或详细的介绍电子作品的创作思路,之后,老师只做相关纠正和补充以完成课堂教学。不仅如此,从正确开机、鼠标操作和软件操作等也可由学生来演示,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精心组织加深了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了在学习中归纳和总结。

四、要透彻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还应当不断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备出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课堂教学需求的好课。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途径作用小学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