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参照点与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语篇连贯

2017-09-27李小琴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

李小琴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和图式理论两个方面研究了语篇连贯,并以《荷塘月色》中的语段分析为例阐释了语篇连贯的重要性。语篇连贯分析的新思路还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

關键词:认知参照点;语篇连贯;图式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

一.引言

本文基于对认知参照点(以下简称CRP)、图式理论和语篇连贯等方面的相关文献的研读基础上,从认知角度的认知参照点的不同选取为研究出发点,借用三种模型来分析语篇连贯,以期进一步拓宽对语篇连贯的认知研究,并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选段为例运用三种模型来分析这一诗歌语篇及其连贯性。

二.认知参照点(CRP)、图式理论与语篇连贯

2.1 CRP主要观点

1987年,Langacker将Rosch提出的“认知参照点”系统运用于研究语言构式,提出了语言研究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即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在认知社会现实的时候,在特定的认知辖域内,会选取一个特定的概念作为认知目标事体的认知参照点,这样就会从概念化主体到认知参照点,再到目标事体形成一条心智路径。

2.2 图式理论

图式是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通过感知体验形成并储存于人的心智中,可以随时被激活、调用的认知表征结构。图式是由体验得来,存储于人的心智中,可以随时被激活和调用的心智表征。在这些心智表征中,最突显和最重要的便是认知参照点。

2.3 语篇连贯

2.3.1 语篇连贯的涵义和条件

语篇连贯是指构成语篇的诸种要素在表达意义过程中的连续性和作为结果的整体性。连贯是语篇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存在于语篇的底层。语篇连贯的条件可以归纳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类。其外部条件包括“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认知图式”、“心理思维”等语境因素,主要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制约、交际者的认知模式、交际目的、个体特点等对其意义选择的限定来决定和影响语篇连贯。内部条件则是从语篇的意义和体现语篇意义的衔接机制的角度来影响和限定语篇连贯。

2.3.2 认知参照点(CRP)与语篇连贯

我们可以用CRP原则来解释话题统领性对于实现语篇连贯的认知基础。话题的统领性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最重要机制之一,围绕一个论题才能有效保证语篇连贯,这体现了一种思维规律。论题往往标示着人们的主观视角和参照点,它是其后信息的着落点。一旦确立,其后的语句就围绕这个仅存于心理中的出发点展开叙述,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起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统领全段,整个语段是以其为出发点组织起来的。从该语段所要表达的主题为认知参照点,从主题扩散到每段的统领句,再到每句的句义阐释进而扩展句式的组织和词汇的选取,这种以提纲挈领的模式使一个语篇获得了结构组织上的完整和语义理解上的合理,主要是依赖以主题为认知参照点的研究模式。

三. 三种分析语篇连贯的模型

王寅,王正元,文旭都曾利用认知参照点理论来解释语篇连贯。这些研究极大的拓宽了我们对语篇连贯的认识和理解。本文试图将该理论中的某些要点细化,并归纳提出三种具体的模型来解释语篇连贯,以期进一步加深对语篇连贯的认识。

3.1CRP与目标的关系是双向的,可以互相转化

Langacker 认为CRP来源于人与客观世界互动体验,因而具有体验性、主观性、动态性等特征。一般而言,越凸显的事物越容易被选为参照点,从该凸显出发确认其周围的目标。一旦参照点(R1)确定目标后(T1),R1就可能退为背景,T1可能成为新的凸显物,成为另一个认知域中新的参照点R2 (R2 = T1),而去寻找新的目标T2。根据本特征可归纳为延伸型。例: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3.2认知参照点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连贯关系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一个认知参照点会激活一个相关的图式,多个参照点就会相应的激活多个图式,当这些图式经过若干次推理、演绎等心智过程之后,如果它们可以汇集到某一点,形成交集,同样也可以解释语篇连贯。根据本特征可归纳为交叉型。例:他消化了这本书。

3.3CRP是主观选择的结果,它既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

人们习惯于参照凸显的、有形的事物或者概念来认知相对隐晦、模糊的事物或者概念。人们往往先指定一个事物或者概念为参照点,然后以此参照点为依据完成认知活动。因此,参照点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构,具有主观性。通常而言,参照点是显性的。一般情况下,语篇中的某一成分直接便可被视为参照点,以此参照点顺藤摸瓜便可轻易的找到目标,建立参照点与目标之间的认知联系从而形成连贯。但认知按照点不一定总是显性的,不一定总是直接出现在语篇中。根据本特征可归纳为隐性参照点型。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图3

四.结论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语篇连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心智连贯。说话人把自己心智上的连贯借助于语言的形式蕴藏到语篇之中;听话人在听到语篇之后,激活由体验而形成的种种心智图式,将语篇连贯从纷繁复杂的语言形式中剥离出来,尽可能还原说话人的心智路径,这就是连贯的建立和理解的过程,可见连贯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心智互动的过程与结果。本文还以图式理论、认知参照点理论为依据,详细阐释了三个要点,并归纳出三种模型以解释语篇连贯。对于语篇连贯的研究许多学者都做过,但是还需要不断地完善理论系统知识,也许认知参照点只是可以用来分析语篇连贯的一个切入口,所以更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掌握丰富全面的知识来进一步完善语篇连贯的理论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董飞. 2012. 认知参照点理论及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9).

2王寅. 2003. 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Langacker的语篇分析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35(2) : 83-88.

3 赵霞,刘佳. 2008. 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研究的启示[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8(3): 75-79.

4赵永峰. 2013.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认知参照点与概念整合理论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7): 5-9.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浅析图式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图式理论下旅游宣传语翻译探讨
图式理论在医学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独立学院英语听力教学
英语报刊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