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分析
2017-09-27杨维
杨维
摘要: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探讨自我意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帮助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并提出构建贫困大学生自我意识影响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自我意识;人际交往
· 【中图分类号】B844.2
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这两者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试图依据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的有关理论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探求从培养自我意识的角度使贫困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一、自我意识内涵及貧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一) 自我意识内涵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意识又称自我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世界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体。心理学上一般把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成分。[1]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等层次。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信、自卑等态度体验。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有目的地支配、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自我作用过程。
(二) 贫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1. 自我认知存在偏差
自我认知偏差表现为个人理想的自我身心状况以及个人与他人理想关系,与个人实际身心状况,以及个人与他人实际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2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的原因,与那些衣食无忧的同学相比,难免产生心理的巨大反差,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把经济条件作为重要指标,在参照群体上出现以偏概全,自我的评价较低,缺乏信心,自我否定,遇到事情胆怯与逃避。
2. 过强的自尊感
合理而适度的自尊是一个人进步的最佳动力,是一个人良好精神面貌的必备元素,但是过分的自尊感也会产生消极的作用。[3]有关调查发现,许多贫困大学生在接受解困过程中,宁愿贷款、勤工俭学,经济上的窘迫是他们不愿提及的,也是最怕同学怜悯和看不起的隐痛,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
3. 自我冲突
贫困大学生由于长期生活环境的影响,由于生活范围比较狭窄,专注于学业,没有勇气主动与人交往,对涉及自身及家庭的事情非常敏感。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人际交往中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仍有较大差距,因此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烦恼。
二、贫困大学生自我意识对人际交往影响分析
(一)自我认知偏差致使人际交往闭锁
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生活困难的现实,因自我认知存在偏差,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在心灵深处设置了一道屏障,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有意无意地与同学疏远,他们不希望自己被人特殊对待,从而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往往驱使他们走向自我封闭,孤僻甚至心理畸形。
(二)过度的自尊感带来人际交往敏感
当一个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地自我分析时,贫困生容易形成自我保护,表现为敏感、偏执和过激,对涉及到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总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反应,与同学相处难以把握分寸,甚至给人一种难以接近,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自尊水平偏低,缺乏稳定的自我形象,特别敏感,缺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三)自我冲突致使人际关系失调
由于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他们习惯于谨慎于事,思前想后,渴望与同学交往,又怕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在面临抉择时,内在渴望与外在要求产生冲突,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常常担心某种行为会带来伤害,情绪上始终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长期如此,可能与他人产生对抗情绪,待人冷漠,人际关系失调。
三、构建贫困大学生自我意识影响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
(一)纠正认知偏差,奠定良好人际交往基础
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摆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才能在交往中处理好各种问题和矛盾。[4]首先,应当让大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社会与人生。不了解社会和人生就会失去评价自我的社会尺度,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加强政治理论课学习,引导他们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考察社会和自己。其次,应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从而有助于大学生找到正确的参照系来认识自己。
(二)积极悦纳自我,确保交往顺利
确保交往顺利进行,需要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诸多障碍,自然要求交往者保持良好心态,即积极悦纳自我。所谓悦纳自己指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认可自己的能力,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与环境和他人积极互动的心理定势。一是正确剖析自我,增强自信。学会以慷慨和诚实的态度列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扬长更注意补短。二是进行归因训练,增强自信。把生活学习中的失败归因于自我努力不够,以后积极努力便可避免失败、增强自信,最终才可能取得成功,进而积极悦纳自我。
(三)优化自我管理,加强交往实践
自我管理是高级形式的自我调控,有效自我调控根本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所处的困境,学会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如大学生平常要注意多学习掌握诸如情绪调控、人际关系调控等策略,引导贫困大学生对人际交往困扰的个案进行分析,也可进行现场人际交往模拟情景,增加人际交往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8-39页
[2]贺佩环.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计划书[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3]孔读云.论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培养[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4]李伟.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5]曲丹.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归因及调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