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策略

2017-09-27余洪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早期教育指导策略

余洪朱

摘要:0-3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本文阐述如何立足幼儿园联动各相关部门开展对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的相关措施、总结早期教育的指导模式以及开展亲子指导活动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早期教育 家庭指导 指导策略

【分类号】G617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在我们的城市才刚刚起步,如何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婴幼儿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早教基地示范园的重点研究课题。我们开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的核心思想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增强家长的早教意识,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近几年的尝试,使我们越发感受到只有与家长共同携手,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行为后迁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幼儿能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一、“点线结合”——开创家庭指导新格局

《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指出:“学前教育机构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我园作为区、市的早教实验基地园,克服了重重困难,率先于2007年开设0-岁早教亲子班,坚持“园方主导、立足公益、专业引领、强化服务”的方针,形成以我园为主导,主动联系其他相关部门(社区、街道、计生、妇联、卫生)积极联动的早教指导新格局。我们每周都有一次公益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入园参加活动,对于有特别困难和需求的家长开展入户早期教育指导。另外还利用节假日时间邀请家长来园参加“亲子嘉年华”活动等。同时,我们成立早教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入社区宣传活动,分发宣传手册,更新家长的育儿知识。我们以园为“点”,结合多部门的“线”,向社区周边进行“面”的辐射。从而形成“点”、“线”、“面”的重合和辐射效果。

二、“横竖交错”——创建多样指导模式

根据不同的指导活动总结出不同的指导模式,按照指导的场地可分为3种:现场指导、场外指导和网络指导;按照指导的手段可分为3种:口头指导、示范指导、环境指导;按照指导的对象可分为2种:集体指导、,个别指导;按照指导的形式可分为2种:传授式、互动式。

根据场地划分,我们的指导分为现场指导、场外指导和网络指导。现场指导包括亲子活动、入户指导、亲子沙龙、家长讲座等活动;场外指导包括分发宣传手册、社区咨询等;网络指导包括公益QQ群指导、微信、博客、微博等网络渠道宣传早教的相关知识并开展远程指导。

1.示范指导——直接明了

示范指导,指的是早教指导者亲自和孩子共同游戏、活动,向家长示范如何和孩子互动。这种指导方式直接明了,易于家长模仿操作,有利于提高指导的有效性。例:音乐亲子活动《蚂蚁和西瓜》活动中,在玩游戏“小蚂蚁爬出来”时,老师配合音乐《欢沁》AB段示范用手指做蚂蚁爬出来的不同动作来感受音乐的两段式。通过老师直观的示范,家长与宝宝的互动非常成功。

2.口头指导——随时随地

口头指导,是指早教指导者在亲子活动中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向家长传达教育理念,解释教育方法背后的道理,了解孩子的平时表现和家庭的教养特点,从而实现对婴幼儿家长的指导。口头指导,在我们的指导过程中是最常用的,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与指导,是最简便易于实现的一种指导方式。

3.环境指导——潜移默化

环境指导,是指早教指导者创设与宝宝成长相适应的环境,包含设施、玩具、课程、游戏等属于外部的环境。除了物质环境以外,精神环境的指导作用也是隐形的、潜移默化的。比如亲子活动中,其他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也以无声的隐形方式发挥自己的影响。

在指导活动中,多种指导方式不是自成一家,自成一体的,它们往往互相融合,多元并举,发挥出最大效力。

三、“内外整合”——提供丰富指导活动

目前,早期教育的最主要的指导途径是亲子活动。我园的亲子指导活动主要的有两种:“内”——入园亲子活动,主要请家长带领宝宝来园参加亲子指导活动;“外”—— 入户亲子指导活动,主要是亲子教育指导老师进入家庭与宝宝进行个别化的亲子活动,对家长开展教养方面的指导。通过“内外整合”让亲子指导活动更全面。几年的实践积累让我们整理出一套指导家庭开展早期教育的方法策略。

1.入园亲子教育活动

入园亲子指导活动多以集体活动为主,目前园内亲子活动的课程有综合课程、特色课程。怎样让家长参与亲子活动时,感到有序、有趣、有获,提高家长指导水平的有效性,总结如下指导策略。

(1)动一动

在我们的综合课程中都有一个发展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的内容。特色课程有专门的大运动、蒙氏精细操作的活动。我们的大运动是课程中很重要的内容,包含有走、跑、跳、平衡等动作,发展宝宝身体的协调性。例如《最奇妙的蛋》的活动中,设计有“铺路前进”的游戏,让宝宝用两块透明的垫子来交替铺路前进,孩子通过蹲、起的动作发展宝宝手脚配合的灵敏度和平衡感。除了专门的运动性的课程,我们还有专门发展宝宝小手肌肉的蒙氏精细动作课程,通过我们的观察就是最调皮的煜煜宝宝在我们的蒙氏课程中都保持高度的专注性,每次活动都能坚持45分钟,这是非常难得的。另外,在我们的音乐课程中经常要用动作来感受音乐,让宝宝体会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例如《我想回家》中家长抱着宝宝坐在腿上感受音乐的重音,透过家长快速的抖动双腿并说“嘟嘟或叭叭”来感受音乐的重拍。多种“动一动”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有效互动起来,从而也拓宽家长日常指导孩子的思路,对于更新家长的教育观是很有帮助的。

(2)演一演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用PPT、FLASH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让宝宝直观地感受到閱读的内容。音乐活动《云娃娃》中,我们用纱巾来让宝宝感受云朵飘来飘去的特点和音乐的乐句。在亲子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借助各种道具来让宝宝和家长互动表演。《小蚂蚁和西瓜》活动中老师提供了头箍当蚂蚁的触角,黑色垃圾袋制作的蚂蚁衣服,让宝宝通过角色扮演感受故事的内容,锻炼的爬、钻等动作技能。透过多媒体、故事角色扮演、情境创设、道具应用等辅助策略演一演,从而提高活动的趣味性。endprint

(3)讲一讲

亲子活动中,我们通过讲述故事导入活动,让宝宝们跟着故事的情境感受亲子活动的氛围。音乐亲子活动《我想回家》中,老师为音乐配上语词“看看看看谁来了,来了一辆小汽车,嘟嘟嘟嘟嘟嘟,小汽车,咻……”让孩子很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乐句和节奏,节奏很强,当汽车“咻”地一下“开”到宝宝面前时,孩子们非常地惊喜。另外,我们还透过“儿谣”“温馨提示”等“讲一讲”的方式让家长了解活动的设计意图、目标及家庭延伸等相关的指导性的信息。

(4)导一导

当家长出现不恰当行为或流失掉好的教育机会时,教师也要适时介入。如智煜在音乐活动中趴在地上,奶奶无奈、愤怒,助教老师观察到后过去根据音乐节奏来抚摸他的身体和背部。奶奶看到老师的示范指导后就跟着模仿,从而减少了干预和责骂。通过这种导一导的方式对家长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入园亲子课程是每周一两次的活动,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开展早教课程,因此每次呈现给家长和宝宝的课程应具有示范性、典型性。我们常常需要更新生动有趣的形式、形象鲜明的道具以及调动家长直接参与的积极性作为支持,才能形成教师、家长、宝宝三点一线的良性互动。

2.入户亲子指导活动

入户指导是指选择因为特殊原因无法来园(如,残疾人)或需要上门指导服务的个别对象,指导教师定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服务,对家长进行全面的育儿指导服务。是对入园亲子课程的有效补充。

这个活动相较于入园亲子性的集体课程来说具有灵活性、随机性、个别性、易扰性的特點。在活动过程中,游戏的发起比较随机、内容虽有预设,但必须根据孩子的配合度及现场出现的状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游戏时间的长短多以家长和孩子所玩游戏的持续度来把握。

活动过程中主教老师指导家长和宝宝亲子游戏,助教老师协助道具及进行照相或摄像的等多形式的观察记录。事后老师根据宝宝的反应和现场表现与家长展开分析,并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0-3岁婴幼儿早教并非直接训练婴幼儿,更重要的是指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这充分说明了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重要性。作为早期教育基地的幼儿园,相信通过我们多样化、科学化的指导能为提高0-3岁婴幼儿家庭的育儿水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圣予.0-3岁早教亲子活动指导的实践与思考[G]福建教育,2010.

[2]尹坚勤.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纳入学前教育体系之分析[G]早期教育(教科研)2012.

[3]曲新陵、夏涓、马怡.改善幼儿园亲子活动中家长育儿观念和行为的策略[G]早期教育(教科研)2012.

[4]郑晓静.关于0-3岁早期教养入户指导的探索[G] 福建教育,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早期教育指导策略
早期教育机构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与分析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成长课堂”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玩具图书馆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