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古诗英译中诗的形式

2017-09-27陈凡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6期
关键词:形式

陈凡

摘要:古诗英译中诗歌形式的翻译是诗歌翻译的难点之一,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大致有三个流派:把韵诗译成散文,把韵诗译成自由诗,把韵诗译成韵诗。笔者认为最能完美再现诗歌意境美的是译成韵诗。本文以《静夜思》为蓝本,探讨诗歌英译中形式之美。

关键词:《静夜思》 形式 韵诗

【分类号】H315.9

诗歌一向被视为文学的最高形式,是语言文化的精髓。一首好诗往往使人韵味盎然,回味无穷。欣赏诗歌是对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乃至一种文化最深入最本质的理解,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比以往更多的外国学者乃至普通读者表示出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国内译者意识到有责任把中国诗歌更好地介绍到国外,以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但译诗难已成为涉足此道的古今中外人士的一致结论。章太炎先生早在1932年便指出 “中西语言音节不相应,固译诗为尤难.”⑴要想把诗译好,有待于我们克服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形式方面的困难。尤金.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论圣经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一文中曾指出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求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要尽可能地做到形式对应。因为形式也表达意义,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所以,如何选择好恰当的形式去传达相应的内容,这永远是诗歌翻译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⑵而对于翻译理论各家却不尽相同.目前在中国诗歌翻译过程中大致存在三个不同流派的译者:把韵诗译成散文,把韵诗译成自由诗,把韵诗译成韵诗。本文试图通过浅析《静夜思》几种不同的译本来探讨诗歌的形式之美。

《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杰作。这首明白如话的诗,不仅真切的反映了李白的思乡情怀,更表现了他的精神寻求的心路历程。不仅包含了千古游子的羁旅之心情,更将千万寻梦者对精神家园的渴望表达得含蓄而淋漓,留给千古以来的读者以无尽的遐想和回味。以下是其几种译本选读:

1.把韵诗译成散文:

Nostalgia.

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 Hoar frost?

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 the same moon.

As scenes long past come to mind,

My eyes 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

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 翁顯良)

翁显良先生是散体译诗的大手笔。他认为汉诗英译要保持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色:这本色, 一不在于词藻, 二不在于典故,三不在于形式。而是在于意象以及加强其艺术效果的节奏。只要能再现原作的意象, 不一定模仿其章法句法字法。”翁先生宣称“译诗不在临摹,似或不似,在神不在貌,更不必受传统形式的束缚,押韵不押韵,分行不分行,一概无所谓。”⑶由此可见在古诗英译中翁先生已抛开形式的束缚,重在阐释原诗的思想意境。

翁译文的题目Nostalgia一下就点出本诗的意境---思乡。同时在第一句里的the same moon,表现出诗人的感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客居他乡的游人与家乡的人同望一轮明月,抒发对彼此的思念。第三句译文增加了“the same moon”,别具匠心,不仅使读者联想到诗人虽举头望月,却无心赏月,感叹的是“古时月,今时月”,“此地月,彼地月”,浮想的是故乡的亲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而至诗人“低头之际”思念正浓。最后一句的my heart aches for home ,寥寥数词,诗人思乡之苦跃然纸上,点到即止。深入诗中情景,体会诗人情感,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乡之情由淡到浓的过程。并且,从“the same moon”开始,诗的节奏渐趋舒缓,衬托了诗人“思悠悠”的情怀。译者思虑之缜密可见一斑。整首译文诗味之浓,感染力之强更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翁的译文已经做到了其所宣称的“再现原诗的意想”。但这是一首诗,诗歌的美不仅在于其所传达的意象之美,还在于其琅琅上口的音律之美,对仗工整的形式之美。而这首简单明快,清新自然,脍炙人口的诗在翁显良的笔下却变成了散文。唐诗宋词之所以在今天仍为广大读者所喜欢拜读, 其声律之美功不可没。从这点来讲,翁的译文纵使多么优美,似乎也无法为人们普遍接受。

2.把韵诗译成自由体

Night Thoughts

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I lif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moon, the dazzling moon.

I drop my head, 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 (Amy Lowell)

In the Quiet Night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Lifting my head to look, I found that it was moonlight,

Sinking back again, I thought suddenly of home. (Bynner)

和第一个流派的译者相比,这个流派的译者支持把中国韵诗译成自由诗代表译者有Amy Lowell, Arthur Waley和Witter Bynner。他们认为保持原诗的韵律特征将会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损坏译诗的意思和精髓的再创造。他们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保持译诗在意思上忠实于原诗是第一位的,这种意思的忠实可以通过再现原诗的意象获得。这一流派的译者的作品通常是没有严格韵律特征的自由诗体。他们对于翻译的主张和第一种流派的主张有些近似。唯一的不同是此流派的译者在译诗中体现了诗的形式,是自由诗体,形式上大致和原诗近似。endprint

这两个译作都是四行诗,并且也基本表现出了原诗的意境和风格,但是没有用韵,不太符合原诗的韵律特征。并且原诗的第二句用一个“疑”字,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理感觉,用陈述的语言表达出了疑问的感情,给人一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感觉。但是这两首译诗都用疑问句来表现这个“疑”字,显得有些生硬,并且在形式上也和原诗不太照应。Bynner在后两句里也确切使用了“一般过去时”的“谓语动词”,使全诗清清楚楚地呈现追记的层次Bynner 译的第三句“Lifting myself to look , I found that it was moon light”,说明不是“望明月”,而是“举起头来才发现明月”,这就与原意不符了。第四句中“Sinking back”并不是“低头”,而“思故乡”并不是“suddenly”产生的,而是触景生情自然的结果。因此Bynner并没有做到准确再现原诗的意象。相比而言,Amy Lowell 用“full moon, the dazzling moon”修饰明月,用“home of old days”形式故乡,体现了远在他乡游子远离家乡多年后对家乡的思念更符合原诗的意境。但两个译作虽都采用诗的形式却没有诗的韵律,诗的神貌,给人拖沓,平淡的感觉,使读者没有回味无穷的感觉。所以自由诗体的译文即使能百分之百地传达原文的“意美”、深邃的意境和强烈的感情, 也决无表现古典诗词“无容置疑”的“魅力”,无法使人爱不释手, 百读不厌。

3.把韵诗译成韵诗

Thoughts on a Silent Night

A gleam of light streams down over my bed,

I wonder if its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Raising my eyes, I gaze at the bright moon,

Lowering my head, I miss my home town. (黄新渠)

A Tranquil Night

A 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许渊冲)

许渊冲先生以其“三美”理论以及大量的译诗实践赫然为此派的代表人物。大概是有感于自由體或散体译诗的不尽人意。许先生于1978年首次提出译诗的“三美论”。他说: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⑷同时他还强调: “三美的重要性并不是鼎足三分的。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意美 ”,其次是“音美”,其再次是“形美”。⑸可见许先生在强调诗的意境时,并没有放弃其形式,在形式上也在做着孜孜不倦的努力。

这两首译诗都是韵诗,黄新渠的译诗韵律结构为“aabb”,许渊冲的译诗韵律结构为“abab”。虽然这两种韵律结构都和原诗的韵律结构“aaba”不完全相同,但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别,是允许存在这种现象的。只要译诗有自己一套符合英诗韵律结构的韵脚就可以,不一定要和原诗的韵脚完全一样。黄新渠的译诗在意思上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第二、三、四行都用了“ I”这个词,对原诗意思表述过于肤浅,非常生硬,也破坏了整首译诗的节奏感。并且第一句中的“light”也属于是误用词语,没有表达出原文“月光”的意思。许渊冲的译诗在形式和内容最为接近原诗。特别是第三句和第四句的" looking up" and " bowing"增强了译诗的节奏感,最后一个词" drowned"形象地描写出了诗人的孤单和深深的思乡之情,能够让读者印象深刻,产生共鸣。并且译诗整体语言简洁清新,没有冗长华丽的词句和复杂的修饰,也没有在意思上背离原诗之处,比较符合原诗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实属一篇难得的佳作。

笔者认为中国诗词是三千多年悠久文化与文明的结晶。讲究声韵格律是其主要特色之一,也是其历尽千年却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应该在保持原诗意象风貌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持其形。这才能更好的使中国古典诗歌得以更好的传承发展。从此角度讲,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是值得我们提倡的。许的“三美论”至少让我们看到了翻译家在传承中国古典诗歌特色方面所做的努力。而许以其孜孜不倦的努力证明诗歌翻译的“三美”还是存在现实的可能行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式
从“形式”走向“思维”
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结合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曲线运动考点的梳理和分析
透视反意疑问句
聚焦英语的否定形式
化学问答